2019~2019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新高三起点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院命制2019.9.6======================================================================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的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宇,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A.吮.吸忖.度鹰隼.试翼损.人利己。
B.阜.盛讣.告芬芳馥.郁怙.恶不悛C.鞭挞.拓.片纷至沓.来踏.歌而行D.落.魄烙.印洛.阳纸贵络.绎不绝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含糊蕴籍锱铢必较索然无味B.玩索俗滥自鸣得意居高临远C.疏郎洗练一蹴而就穷边涯际D.流弊份量不可名状数见不鲜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____在雨中散步。
我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的两种境界。
A.喜爱适意缓缓而行大相径庭B.偏爱惬意踽踽而行迥然不同C.钟爱随意孒然而行天壤之别D.热爱乐意畅然而行泾渭分明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制造人工器官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合用的材料,因此,虽然上个世纪就有人试验过,但是没有成功。
B.本届“挑战杯”竞赛,竞赛的高校数及预赛作品都有了明显提高。
C.这种新产品,其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和超过国际标准,深受用户欢迎。
D.厂里用张榜招贤的方法,把33个技术难题交由工程师自愿认领,进行攻关。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他的《窦娥冤》中窦娥临终前发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B.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在《骑桶者》一文中,对一件悲惨的冻馁事件做了冷峻的幽默处理,运用了细节描写与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出小人物的辛酸。
C.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礼拜二午睡时刻》让我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感受到超越了世俗与道德藩篱的宽容与慈悲。
D.《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
《阿Q正传》是《呐喊》的第一篇,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作者概括的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这一专有名词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话题。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国传统思维与近代科学①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长期居于领先地位。
但是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当西方大踏步建立了近代的科学体系时;中国的科学相形之下却日益落后了。
为什么长期曾在世界文明史土居于领先地位的中国科学,文艺复兴后就逐渐落到了后面?它和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怎样地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又互相影响着的?②对比中国与西方双方思想发展途径之不同,其间有一个关键性的契机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历史经历了一场科学革命,从而根本改变了中世纪文化与思想的精神和面貌;而中国历史却缺少这一幕科学革命,致使她的文化与思想的精神和面貌始终不脱中世纪传统的风格与特征。
近五个世纪以来,西方各种理论体系几乎无不是在近代科学的强大思想影响之下形成的;很多思想家本人就是科学家,如笛卡尔、罗素诸人,然而直到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中国的思想理论始终是在中世纪传统的构架之内进行的;完全与近代科学绝缘,故而也不曾受到它丝毫的影响。
③何以近代科学革命出现在西方而没有出现在中国?最为常见的简单答案是:近代科学在西方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既然没有出现过资本主义,所以也就没有出现一场近代科学的革命。
不过,这种说法似乎未能在一个根本点上自圆其说,即它未能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个问题:何以中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据说,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资本主义,乃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关系的缘故。
然而科学作为最活泼、最积极、最主动的生产力,何以竟然不能突破旧的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一这就有点不大好解释了。
因为归根到底,毕竟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而不是反之。
商品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等等因素的存在,是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可以找到的,这并不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萌芽。
所谓萌芽也者,必须是继之以开花结果。
如果萌芽了几百年而始终也不见开花结果,那是否能说成其为萌芽就有疑问了。
马克思《资本论》曾明确地界定: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十五世纪末已散见于地中海的个城市,而在十六世纪的最初三十年就正式揭幕了。
萌芽长达几个世纪之久,是不可想象的事。
看来所谓生产关系束缚论的答案,那思路也像是所谓资本主义萌芽论一样,都犯有逻辑上兜圈子的嫌疑。
④另一种答案则是从人们的思维方式着眼,它把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的出现都归之于某种精神的作用,而且认为是与之交织在一起的。
韦伯、陶奈(R.H.Tawney)和史韦泽(A.Schweitzer)都可以算作这一派的代表。
这种看法是从一个未经论证的前提假设出发的,即人们的思想决定历史的面貌,而不是历史现实决定人们的思想。
然而,人们的思想假如不是由历交现实所规范的、所决定的,那末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假如说某种特定的世界观就决定了某个时代的历史面貌,那末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说走某个时代的历史面貌决定了某种特定的世界观呢?为什么恰好是十六七世纪中叶出现了那样一种思想,它恰好使得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得以登上了历史舞台?⑤与这种思路相关的另一种思路则是认为,中国科学之所采能步入近代阶段是由于它只长于实际应用(如四大发明)而拙于抽象思维(如几何学的推论),或者说是由于理论思维受到中国重视实际的特殊民族性的约束而得不到自由发展。
传统的八股取士和代圣贤立言是那么地屈从于实际的需要,以致于科学思维不可能茁壮成长。
准此而论,则中西思想之别就既是两种文化的质的歧异,而又是古今之别。
当代的一些学者(包括陶奈和冯友兰在内),似均偏重于强调古今之科的一面。
实际上,早在两个世纪以前休谟就已经提出过,中国科学落后的原因乃在于其政治土和文化土的大一统使人们的思想得不到自由发展。
没有思想自由,也就谈不到科学(至少谈不到近代科学)。
休德的论点中包含有深刻的洞见,但他未遑研究中国思想并深入发挥。
本世纪的韦尔斯(H.G.Wells)也提到过,崇拜传统和墨守成规的心态使得中国思想缺少了独立性和创造性,而这正是一切科学与思想进步之所必需。
6.对第三自然“这种说法似乎未能在—个根本点上自圆其说”一句中的“根本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近代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面发展起来的B.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资本主义C.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D.作为最活泼、最积极、最主动的生产力的科学为什么不能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7.下列是对“中国近代科学在文芑复兴后落后的根本原因”的解说,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西方很多思想家本人就是科学家B.中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C.近代科学的出现是因为某种精神的作用D.政治与文化上的大一统使思想得不到自由发展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中国近代科学直到19世纪末叶才到来是因为长期未能摆脱中世纪文化与思想的精神与面貌B.对予“中国没有出现近代科学革命是因为没有出现过资本主义”的观点作者认为未能令人满意C.资本主义和近代科学恰好在十六七世纪登上历史舞台,作者认为是人们韵思想决定了历史的面貌D.崇拜传统和墨守成规的心态,使得中国缺少独立性和创造性,作者十分赞同这一说法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l2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与张幸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②。
王肃为豫州,以永为王肃平南长史。
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趣淮水。
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水深溺死斩首者教千级,生禽公政。
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
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永乃分兵伏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兵千人,南逆埤,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仙埤烧营卷甲而遁。
英曰:“公伤矣,且还营!”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
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选自《北史·傅永传)(有改动)【注】①鞍桥:马鞍。
②平齐-:魏属郡名。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驰骋:行走如骑马奔驰。
B.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斫营:砍削木头建筑营寨。
C.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稍进:稍微前进。
D.自将马步兵千人,南逆琕南逆:向南迎击。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傅永“拳勇过人”的一组是()①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③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④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擒公政⑤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⑥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④11.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永幼时随叔父傅洪仲和张幸从南青州归顺北魏,不久又逃亡南朝,此后又与崔道固一起归降北魏,后来成为北魏一员猛将。
B.傅永兼具文武之才。
年少时就武艺超群,但20多岁了连一封回信都不能写,通过发愤读书,终于兼具文才。
C.傅永足智多谋,面对南齐入侵之敌,巧置疑标,妙施伏兵之计,一战而大获全胜。
D.傅永临阵勇猛过人。
70多岁了,还独自率领千余擅长武术的人与前来解围之敌决战;且不顾腿伤冲入敌阵,把敌人打得大败而逃;还率领众兵士乘胜追敌,彻夜才返。
1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2)火既竟起,不能记其本济(3)三军莫不壮之。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盾面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