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摘要】水闸作为常见的水利工程,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捍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我国各类的水闸达5万多座,构成了我国水利基础设施,是重要的部分。
水闸主体结构的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避免出现质量的问题。
本文就水闸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闸;主体;施工;探讨
水闸主体结构是水闸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施工时要注意各个环节的施工,根据技术的特点完成各个环节的施工,保证工程的质量。
1 水闸工程主体结构的内容和安排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
1.1 水闸工程主体结构的内容
包括闸身上部结构预制构件的安装以及闸底板、闸墩、止水设施和门槽等。
1.2 安排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序
先深后浅。
先浇深基础,后浇浅基础,避免混凝土产生裂缝。
先重后轻。
荷重大的部位先浇筑,待完成沉陷后,再浇荷重小的部位,减小两者的不均匀沉陷。
先主后次。
优先浇筑结构中复杂等对工程影响较大的浇筑块或部位。
穿插进行。
优先安排关键项目,穿插安排次要的浇筑部位。
2 水闸主体结构施工内容及技术分析
2.1 施工内容
包括底板施工、闸墩施工、止水设施的施工和门槽二期混凝土的施工。
2.2 技术分析
2.2.1 底板施工
底板施工包涵平底板的施工和反拱底板的施工,两者都采用了混凝土浇筑技术,但施工方法不一样。
(1)平底板的施工
浇注块的划分。
水闸中混凝土的温度缝和沉降缝可分为多结构块,施工时应该尽量地利用结构缝进行分块。
永久缝间距大,浇筑块面积大,导致混凝土的拌和和运输的能力或者浇筑的能力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可以设置施工缝,将浇筑块的面积划小。
混凝土浇筑。
处理闸室的地基后,软基先铺筑8~10cm的混凝土垫层来保护地基和找平基面。
浇筑前要先扎筋、立模、搭设仓面脚手架和清仓等。
逐层浇筑法。
浇筑平底板混凝土时,底板厚度小,限制拌和站的能力时,可用斜层的浇筑法。
浇筑顺序。
先上后下,从一端到另一端进行浇筑。
如底板混凝土量大,且顺水长度在12m以内,常安排2个作业组,有计划地分层浇筑。
浇筑下游齿墙时由2组可同步进行,这样可加快工程的进度,防止产生混凝土冷缝。
钢筋混凝土底板的浇筑。
钢筋混凝土有上下两层钢筋。
上层钢
筋易被砸变形,所以浇筑时,上层钢筋暂不进行绑扎,混凝土浇筑面要达到上层钢筋的位置时,再绑扎,避免因钢筋变形延误时间。
(2)反拱底板的施工
施工程序:先浇筑岸墙和闸墩,后浇筑反拱底板。
这样可减少水闸各部分产生的不均匀沉陷。
接缝钢筋在墩墙底板进行预埋,以备今后浇入反拱底板时使用。
岸墙应该及早地夯填,使闸墩岸墙的地基预压沉实。
此法对粘性土或砂性土均适用;同时浇筑反拱底板与闸墩岸墙底板。
此法适用于地基较好的水闸,虽对反拱底板的受力状态不利,但保证了建筑的整体性,同时减少了施工工序,便于施工安排。
对于缺少有效排水措施的砂性土地基,采用此法较为妥当。
施工要点。
因反拱底板采用了土模,所以要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
特别是砂土地基,排水工作没做好,控制拱模就会很难;在挖模前要将基土夯实,再按照设计的要求开挖。
挖好土模后,在其上要先铺一层砂浆,约10cm厚,待其有强度后再加盖进行保护;施工采用第一种程序时,在浇筑岸和墩墙的底板时,应将接缝钢筋一头埋在岸、墩墙底板之内,另一头插入土模中,以备下一阶段浇入反拱底板。
岸、墩墙浇筑完毕后,应尽量推迟底板的浇筑,以便岸、墩墙基础有更多的时间沉实。
反拱底板尽量在低温季节浇筑,以减小温度的作用,闸墩底板与反拱底板的接缝按施工缝进行处理,以保证整体性;采用第二种程序施工时,为减少不均匀的沉降对整体反拱底板浇筑的影响,可以于拱脚处预留一条缝,在缝底设
置铁皮临时进行止水,缝顶设“假铰”,待上部结构大部分荷载施加后,在低温期采用二期混凝土进行封堵;为保证反拱底板受力的性能,在拱腔内浇筑门槛、消力坎等构件,需要凝固底板混凝土后再浇筑二期的混凝土,使两者不能成为一体。
2.2.2闸墩施工
(1)闸墩施工的内容
包括闸墩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2)技术分析
闸墩模板安装。
为使闸的墩混凝土经过一次浇筑就能达到设计的高程,闸墩模板不仅有强度,且要有刚度。
所以,闸墩模板安装常采用立模支撑方法。
此法虽需要耗用大量的木材(对于木模板而言)和钢材,并且工序繁多,但是对于中小型闸施工较为方便。
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在闸墩混凝土浇筑中逐渐地采用了翻模施工方法。
混凝土浇筑:闸墩模板立好后,随即进行清仓工作。
清仓完毕堵塞小孔后,即可浇筑混凝土。
闸墩混凝土的浇筑,主要可以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每块底板上闸墩混凝土的均衡上升,二是流态混凝土的入仓方式及仓内混凝土的铺筑方法。
当落差大于2m时,为防止流态混凝土下落产生的离析,应在仓内设置溜管,可每隔2~3m 设置一组。
仓内可把浇筑面分划成几个区段,分段地进行浇筑。
每坯混凝土厚度可控制在30cm左右。
2.2.3止水设施的施工的内容及技术分析
(1)施工内容
施工内容包括沉陷缝填料的施工和止水施工。
(2)技术分析
沉陷缝填料的施工。
沉陷缝的填充材料,常用的有沥青油毛毡、沥青杉木板及泡沫板等多种。
填料的安装方法。
先将填料用铁钉固定在模板内侧后,再浇筑混凝土,拆模后填料即粘在混凝土面上,然后再浇另一侧混凝土,填料牢固地嵌入沉降缝内。
当需要对沉陷缝两侧的结构进行同时浇灌时,安装沉陷缝的填充材料要竖立平直地进行,同时还要保持沉陷缝两侧流态混凝土的高度一致。
另一种是先在缝的一侧立模浇筑混凝土,并在模板的内侧预先钉好安装填充材料的数排长铁钉,并使铁钉的1/3留在混凝土外面,然后安装填料、敲弯铁尖,使填料固定在混凝土面上,再立另一侧模板和浇筑混凝土。
止水施工。
凡是位于防渗范围内的缝,都有止水设施,止水包括水平止水和垂直止水,常用的有止水片和止水带。
2.2.4门槽二期混凝土施工
采用平面闸门的中小型水闸,在闸墩部位都设有门槽。
为了减小闸门的启闭力及闸门封水,在门槽的混凝土中埋导轨,如滑动导轨、主轮、侧轮及反轮导轨、止水座等。
这些铁件的埋设可采取预埋及留槽后浇混凝土两种方法。
小型水闸的导轨铁件较小,可在闸墩立模时将其预先固定在模板的内侧。
闸墩混凝土浇筑时,导轨等铁件即浇入混凝土中。
门槽垂直度控制。
门槽及导轨要铅直无误,所以在立模及浇筑过程中应随时用吊锤校正。
校正时,可在门槽模板顶端内侧钉一根大铁钉,钉入2/3长度,然后把吊锤系在铁钉端部,待吊锤静止后,用钢尺量取上部与下部吊锤线到模板内侧的距离。
门槽二期混凝土浇筑。
在闸墩立模时,在门槽部位留出比门槽尺寸大的凹槽。
闸墩浇筑时,预先将导轨基础螺栓按设计的要求,固定在凹槽的侧壁及正壁模板,模板拆除后基础螺栓即埋入混凝土中。
3 小结
总之,水闸主体结构的施工由多个环节组成,技术应用在各个环节的体现上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技术的监控,还要注意结合工程实际,对其他环节的施工技术进行合理把控,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彬,曲玉玲.水闸主体结构施工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05.
[2]楼孟华.水利工程中水闸工程施工实践与技术[j].探讨china water transport.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