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农业发展年产万吨饲料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零一二年五月某农业发展目录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1.2 可行性研究指导1.3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与围1.4 研究工作概况1.5 承办企业概况1.6 项目的主要容1.7 可行性研究结论概要1.8 建设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发展状况2.1 项目区基本情况2.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第三章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3.1 市场需求预测3.2 项目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3.3 产品质量标准第四章厂址及建厂条件4.1 厂址4.2 自然资源状况4.3 社会经济状况4.4 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4.5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4.6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4.7 本报告对厂址的评述第五章工程技术方案5.1 技术方案的设计依据5.2 项目的构成5.3 工艺技术方案5.4 产品的质量控制5.5 总平面布置与运输5.6 土建工程5.7 电气技术方案5.8 供气技术方案5.9 给水排水方案第六章环境保护6.1 设计依据及环境评价6.2 建设项目排放废源6.3 防护措施第七章劳动保护、安全防护、工业卫生7.1 设计依据7.2 劳动保护7.3 安全防护7.4 工业卫生第八章节俭能源8.1 设计依据8.2 节能措施第九章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9.1 企业组织9.2 劳动定员9.3 人员培训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1 投资估算11.2 资金筹措第十二章财务评价12.1 概述12.2 销售收入估算12.3 成本费用估算12.4 财务评价报表12.5 财务评价指标12.6 不确定性分析第十三章结论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项目名称: 年单班产万吨饲料厂生产线承建单位: 某农业发展法定代表人:项目拟建地点: 省县XXX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某农业发展1.2可行性研究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和法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力求报告公正、科学可靠。
主要的技术原则是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符合国情,着眼未来。
1.3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与围1.3. 1 编制依据本设计编制依据是:与某农业发展签订的协议——《某农业发展饲料开发年单班产万吨饲料厂项目可行性报告》。
1.3. 2 研究工作的围根据上述文件和对本项目的规模、原材料、厂址、产品及销售等问题的要求,本报告对项目建设容提出可行性研究方案,其围如下:(1)主要生产车间的工艺技术和设备配套方案的研究;(2)辅助生产设施方案的研究;(3)厂区总体布置方案的研究;(4)环境保护、劳动保护方案的研究;(5)节约能源方案的研究;(6)企业组织、人员培训方案的研究;(7)工程实施进度方案的研究;(8)经济效益预测与分析。
1.4 研究工作概况从2012年初某农业发展组织专门人员对省县周边地区饲料加工业、养殖业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调研。
2012年进一步核实、收集资料,对技术方案深入研究,结合我国及当地宏观经济要求、长远规划、行政规划和国土规划的要求及农业、交通和市场形势的发展,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承办企业概况某农业发展拟建立一座年单班产万吨饲料生产工厂。
该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500万元。
1.6 项目的主要容项目的主要容:(1)建设规模:一万吨/年饲料生产线。
(2)建设地点:县XXX(3)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总投资8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00万元。
项目总资金量为8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企业自有资金500万元,用于固定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申请流动资金贷款300万元。
1.7 可行性研究结论概要本报告描述了某农业发展新建一万吨/年饲料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及建设条件,确定了项目容和技术方案,并对本项目在财务和投资风险上进行了可行性评价。
可行性研究结论为:某农业发展新建一万吨/年饲料生产线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投资方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地区规划,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既有必要性,又是可行的,符合国家的有关产业政策、行业技术经济政策。
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经济合理,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7.1市场需求、产品销售前景改善我国人民的营养状况,改进食物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是关系到增进人民健康、提高民族体质的大问题,饲料工业的发展是养殖业发展,丰富人民菜篮子的基础。
饲料工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粮食的转化率。
目前,在部分牲猪主生产区,配合饲料的入户率已达50%以上,而最先使用配合饲料、规模化程度最高的家禽业,配合饲料的入户率已达60%以上,地区近100%。
据测算,饲喂配合饲料,比单一粮食饲料可减少粮食消耗25-30%,单从节约粮耗方面来讲,饲料工业的发展不仅可以节约粮食,同时可使多种饲料来源得以开发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弥补粮食资源不足。
饲料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广大农民致富,使用配合饲料可加快畜禽生长,通常一吨配合饲料可为养殖业创收100-200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3.5亿吨发展到2006年6.5亿吨,13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与此同时,畜牧业以年平均9.9%的速度增长,在农村第一产业中占比重逐年提高。
种植业的大发展为饲料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为饲料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形成了更大的市场拉力。
2005年全国饲料总产量达1.07亿吨,配合饲料产量达6822多万吨,时产5吨以上的饲料加工厂已达1937家,比较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我国仅用而是几年就走完了西方经济发展国家近百年的饲料工业历程。
饲料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了“菜篮子”工程建设。
自八十年代以来,在粮食总产年均递增0.89%的情况下,肉、蛋、奶和养殖业的年递增均在10%左右。
城乡居民蛋白食物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这一成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对饲料工业的强大支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膳食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人均肉、蛋、奶的消费量不及发达国家的1/4,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进一步需要和推动了饲料工业的发展。
本项目所在地省县,地处乌江水库附近及乌江河流域,交通便利,养殖业比较发达,饲料加工业相对比较落后。
该项目建成后,销售前景良好。
1.7.2 拟建规模和产品方案本项目拟建规模:生产能力一万吨/年饲料工厂。
本项目主要产品方案:经济评价按双班计算,即年产2万吨饲料,其中浓缩料15000吨,全价配合饲料5000吨,预混合料由西南农业大学供应,保证了产品质量。
1.7.3 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1)投资估算本项目共需总资金量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 万元流动资金:300 万元(2)资金来源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企业自有资金300万元,申请项目贷款200万元。
流动资金投资300万元,企业自有资金200万元,申请流动资金贷款100万元。
(3)经济效益本报告财务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财务部收益率为30%,明显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投资回收期为3年(包括建设起一年),也低于本行业的基准投资回收期。
因此本项目从财务上讲是完全可行的。
在社会效益方面,本项目的建成不仅可提供城乡更多的就业机会,保障当地乌江渔等养殖户饲料供应,将有力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1.7.4 厂址概况本项目厂址选在省县XXX交通运输方便,厂址地势平坦,地质条件好,库区水源充足,水质好。
该厂址符合饲料厂建厂条件。
1.7.5原料、燃料及动力来源a、原料的需求及来源(1)原料的需求根据新建厂的年生产量及产品方案,各原料的配方比例,并考虑到2%的原料损耗,各种原料的年耗量见附表12-2-1.(2)原料的来源我国饲料原料来源广泛,资源丰富。
全国每年可提供8000万吨以上的玉米、5000万吨以上的糠麸、2000万吨以上的糟渣和近3000万吨的薯类资源,还有各类饼粕约1500万吨以上。
除少量添加剂原料需进口外,绝大多数原料国均能满足。
国家饲料工业办在«1996—2020年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在东北、华北等地建立玉米、大豆生产基地;建立40个玉米基地县,20个大豆基地县,25个棉、菜籽生产基地县,为发展工业饲料,发展养殖业提供了原料保障。
我国进入WTO后,我国已向欧美发达国家开放小麦、玉米、豆类、畜产品等大部分农产品市场。
有大量的优质、廉价的饲料原料进入中国市场。
省县是的渔业、畜牧等养殖基地,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多种经营,为饲料加工业和养殖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各种农作物有玉米、小麦等,还有丰富的粮食加工副产品和农副产品可直接用于饲料加工。
饲料加工所需的主要主、副原料可在当地和周边地区购得。
本项目所需的主要原料均可当地采购和从周边地区采购。
玉米从玉米主产区购进、鱼粉等用量少的原料需到外地采购或进口。
b、辅助材料需求及来源本项目年需辅助原料为:(1)维生素(2)微量元素(3)氨基酸(4)矿物盐(5)药物等以上材料可与当地采购或者与厂家等签订协议,长期供应。
本项目包装袋年需50万条,可从编织带厂购进。
c、能源情况1、电力项目投产后主要的能源是电能。
本项目装机总容量200kw,由当地供电局供电,电源由附近高压线引入。
2、水资源本项目用水由当地自来水公司供应,年耗水量约120吨左右。
1.7.5 生产工艺本项目吸收国外饲料加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选用先粉碎后配料批次配料、批次混合、连续生产工艺路线,该工艺路线设备布置紧凑,更适合项目区的原料特性,其工艺成熟、技术先进可靠。
1.7.6 环境保护本项目生产过程不产生有害气体、液体和固体。
本设计已考虑对废弃物的处理,可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1.7.7 全厂定员与劳动力资源该项目投产后职工总人数60人,其中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搬运工。
不足的部分技术人员可从大专院校和向社会招聘。
1.7.8 项目实施进度建议见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1.8 建设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8-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8-1。
1.8建设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8-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8-1。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发展状况2.1 项目区基本情况2.1.1 地理位置于交通运输市位于省北部,属云贵高原向盆地丘陵地带过渡的东斜坡北段,处于省会市和市之间,西北部与接壤,以北背靠市,以南面对。
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面积31068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另外,该项目拟建厂址位于省县XXX,有它天然的资源和地域优势,拥有难得的乌江河及乌江水库,水资源丰富,是省水产业最发达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