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则运算、复合运算等
三 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1 定义
定义 7 设 f 为定义在点集 D ⊂ R2 上的二元函数, P0 ∈ D .若 ∀ε > 0 , ∃δ > 0 ,
∀P ∈U (P0 ,δ ) ∩ D ,有 f (P) − f (P0 ) < ε ,
则称 f 关于集合 D 在点 P0 连续. 若 f 在 D 上任何点关于 D 连续,则称 f 为 D 上连续函数.
要求:会求多元函数的定义域,会画定义域草图和某些简单二元函数的图象.
二 多元函数的极限(以二元函数为例)及其性质
1 定义
定义 4 设 f 为定义在 D ⊂ R 2 上的二元函数, P0 为 D 的一个聚点, A 是一个确定的
数,若 ∀ε > 0 , ∃δ > 0 ,使得当 P ∈U 0 (P0 ,δ ) ∩ D 时,都有 f (P)− A < ε ,
(x, y )→(x0 , y0 )
x → x0
y→ y0
注 函数极限是否存在与定义域有很大关系.
定义 5 设 D 为二元函数 f 的定义域, P0 为 D 的聚点.若 ∀M > 0 , ∃δ > 0 ,使得
当 P ∈U (P0 ,δ ) ∩ D 时,有 f (P) > M ,则称 f 在 D 上当 P → P0 时存在非正常极限 + ∞ ,
在 (0,0)点.
f
(x,
y)
=
⎪⎧x ⎨
sin
1 y
,
y
≠
0,
x
∈
R,
⎪⎩ 0,
其它,
(8)重极限与累次极限都不存在,如
f
(x,
y)
=
⎪⎧sin ⎨
1 x
+
sin
1 y
,
xy
≠
0
在 (0,0)点.
⎪⎩ 0
, xy = 0
(9)多元函数极限与一元函数极限具有完全类似的性质,如局部有界性、保序性和四
y→ y0 x→x0 y∈Ey x∈Ex
类似可定义先 y 后 x 的累次极限.定义 5 所定义的极限称为重极限.
2 性质
定理 5
lim
P → P0
f
(P) =
A
⇔
∀E
⊂
D ,只要 P0 是 E
的聚点,就有 lim P → P0
f
(P) =
A.
P∈D
P∈E
推论 1
设 E1
⊂
D
,
P0
是
E1
的聚点,若
lim
分别为点 A 的去心圆邻域与去心方邻域,记为U 0 (A,δ ).
注 1 理解圆邻域与方邻域的关系,并注意在解题中的灵活应用;
注 2 去心邻域的表示法,尤其是 A 的 δ 去心邻域.
(2)几类特殊点
设点集 E ⊂ R 2 ,点 P ∈ R 2 . 10 内点:若 ∃δ > 0 ,使得U (P) ⊂ E ,则称点 P 为 E 的内点;
( ) 有 ρ Pn , Pn+ p < ε .
定理 2(闭域套定理)设 {Dn }是 R2 中的闭域列,它满足:
(1) Dn ⊃ Dn+1 , n = 1,2, ;
(2)
lim
n→∞
d
(Dn
)
=
0
,
则存在唯一的点 P0 ∈ Dn , n = 1,2,3, .
定理 3(聚点定理)设 E ⊂ R2 为有界无限点集,则 E 在 R2 中至少有一个聚点.
则称 f 在 D 上当 P → P0 时,以 A 为极限,记作
lim f (P) = A .
P → P0 P∈D
当 P ∈ D 不致产生误会时,简记为
lim f (P) = A .
P→P0
当 P0 , P 分别采用坐标 (x0 , y0 ), (x, y) 表示时,则有
lim f (x, y) = A ,或 lim f (x, y) = A .
x+ y
不存在.
(5)两个累次极限都存在且相等,但重极限不存在,如 f (x, y) = xy 在 (0,0)点.
x2 + y2
(6)重极限存在,但两个累次极限都不存在.如
在 (0,0)点.
f
(x,
y)
=
⎪⎧x ⎨
sin
1 y
+
y
sin
1 x
,
xy
≠
0,
⎪⎩ 0,
, xy = 0,
(7)重极限存在,某一个累次极限存在,另一个累次极限不存在.如
f
P
不存在.
P∈D
推论 3
lim
P → P0
f (P)存在 ⇔
∀{Pn } ⊂
D , Pn
≠
P0 , Pn
→
P0 ( n → ∞ ),{f
(Pn )}都
P∈D
收敛.
( ) ( ) ( ) 定 理
6 若 f x, y
在
x0 , y0
存 在 重 极 限 lim f x, y
(x,y )→(x0 , y0 )
推论(致密性定理)有界无限点列 {Pn }必存在收敛子列 定理 4(有限覆盖定理)设 D ⊂ R2 为一有界闭域, {Δα }为一开域族,它覆盖了 D , 则在 {Δα }中必存在有限个域 Δ1, Δ2 , , Δn ,它们同样覆盖了 D .
3 多元函数
定义 3 设 D ⊂ Rn , D ≠ Φ .若按某种对应法则 f ,使得 D 中每一点 P 都有唯一确
第七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
§1 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
I 基本概念与主要结果
一 平面点集与多元函数
1 平面点集 (1)邻域
坐标平面上满足某种条件 P 的点的集合,称为平面点集.并记作
ε = {(x, y)(x, y)满足条件P}.
特别地
{ } { } 定义 1 平面点集 (x, y)(x − x0 )2 + (y − y0 )2 < δ 2 和 (x, y) x − x0 < δ , y − y0 < δ
表示坐标原点.
性质 称 d(D) = sup ρ(P1, P2 ) 为 D 的直径,则 D 有界 ⇔ d(D) < +∞ . P1 ,P2∈D
2 R2 上的完备性定理
定义 2 设{Pn} ⊂ R2 为平面点列,P0 ∈ R 2 为一固定点.若 ∀ε > 0 ,∃N > 0 ,∀n > N , 有 Pn ∈U (P0 ,ε ),则称点列 {Pn }收敛于点 P0 ,记作
(3) P → P0 的方式是任意的,即使沿任何射线趋于 P0 时,极限存在且相等,也不能
保证重极限存在.如上例,当 P 沿 y = kx 趋于 (0,0) 时极限均为 0,但当 P 沿 y = kx2
( 0 < k < 1)趋于 (0,0) 时,极限为 1,从而极限不存在.
(4)两个累次极限存在,但不相等.如 f (x, y) = x − y 在 (0,0)点.此时重极限一定
20 外点:若 ∃δ > 0 ,使得U (P) ∩ E = Φ ,则称 P 为 E 的外点;
30 界点:若 ∀δ > 0 ,有U (P) ∩ E ≠ Φ,U (P) ∩ E c ≠ Φ ,则称点 P 为 E 的界点;
40 聚点:若 ∀δ > 0 ,有U 0 (P,δ ) ∩ E ≠ Φ ,则称点 P 为 E 的聚点.
P ∈ R 2 , E ⊂ R 2 为一子集,则 P 与 E 之间必有下列三种关系之一:
⎧内点, A 是 E 的 ⎪⎨界点, ;或
⎪⎩外点;
⎧ 聚点, A 是 E 的 ⎪⎨孤立点,
⎪⎩ 外点.
注 聚点的等价定义:
i)若点 P 的任一邻域均含有 E 中无穷多个点,则称点 P 为 E 的聚点;
ii)若 E 存在中一彼此互异的点列 {pn },使得 Pn → P(n → ∞) ,则称点 P 为 E 的聚点.
y
≠
y
0
,极限
lim
x → x0
f
(x,
y ) 存在,记作 ϕ ( y ) ,即
x∈Ex
lim f (x, y) = ϕ(y)
x→ x0 x∈Ex
且
lim ϕ(y) =
y→ y0
L ,则称 L
为二元函数
f
先对 x( x
→
x0 )后对
y(
y
→
y0 )的累次极限.记
y∈E y
作
lim lim f (x, y) = L .
( x, y)→( x0 , y0 )
x→x0
y→y0 x→x0
lim f (P)= lim lim f (x, y).
P→P0
y→y0 x→x0
几点说明:
(1)重极限是否存在与函数定义域 D 有很大关系,如函数
f
(x,
y)
=
⎧1 ⎨ ⎩0
, ,
0 < y < x2, 其余部分,
−
∞
<
x
<
+∞,
{ } 当 D = (x.y) 0 < y < x2 ,−∞ < x < +∞ 时,
分别称为以 A(x0 , y0 ) 为中心的 δ 圆邻域与 δ 方邻域,通常均记为U (A,δ ) ,这里 δ > 0 ,
称
{ } (x, y)0 < (x − x0 )2 + (y − y0 )2 < δ 2
与
{(x, y) x − x0 < δ , y − y0 < δ ,(x, y) ≠ (x0 , y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