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道驳坎施工方案

河道驳坎施工方案

**************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编制: ___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___
批准: _________________
*******
有限公司**
2014年9月21日
河道驳坎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镇东河部分位于*******北部镇东河,北起芦荡漾
(K0+046.280),南至三墩港(K0+990.000),总长约944米,河道规划宽度15米,为老河道整治。

主要施工内容为镇东河南侧和北侧的驳坎、排水。

本工程罗家斗河部分位于杭州市拱墅区罗家斗河。

本段河道驳坎长度为176米。

本工程涉及驳坎形式多样,根据河道地理结构采用石笼挡墙(A、B型驳坎)、浆砌块石挡墙(C、E型驳坎)、钻孔灌注桩贴面挡墙(D 型驳坎)、松木桩护岸加固(F、G型驳坎)等多种驳坎形式。

二、驳坎结构形式分述如下
1)石笼挡墙
本着构建生态河道的理念,本工程河道部分段落采用生态石笼挡墙驳岸,以构筑能透水透气、生长植物的生态河道护岸,并为水生生物营造栖息空间;
a)水下生态石笼挡墙+景观石+上部缓坡的护岸结构形式(A型驳坎)该段绿化红线较宽,北岸沿线多为住宅区,建成后主要为居民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功能,车辆相对较少,对结构刚度要求相对较低,故设计考虑采用水下石笼挡墙+景观石+上部缓坡的护岸形式。

挡墙墙顶略低于常水位,按景观要求进行控制。

墙身及基础为石笼网箱。

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10cm素砼垫层
+10cm厚碎石垫层,地基原状土应夯实,夯实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120kpa。

该型护岸结构上稳定性好,墙身可塑性强,具有很好自我变形调节能力;造价上相对于浆砌块石挡墙较经济。

该结构形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段落: 北岸K0+045~K0+145 北岸
K0+490~K0+510 南岸KO+76O~KO+790
南岸
K0+875~K0+895
b)水下生态石笼挡墙+上部缓坡的护岸结构形式(B型驳坎)主体结构同A 型驳坎形式,B型驳坎使得驳岸与河水更加有机结合,生态型上透水透气,形成较好的水土交流。

该结构形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段落:
北岸K0+230~K0+390 北岸K0+785~K0+925 南岸K0+760~K0+790
南岸
K0+790~K0+875 南岸K0+895~K0+925
2)浆砌块石挡墙(C型驳坎、E型驳坎)
在设计河道终点附近,与三墩路衔接处,该段景观控制标高较高,为了使驳岸与主体典型的生态石笼挡墙良好地衔接,故采用浆砌块石挡墙。

挡墙墙顶略低于常水位,按景观要求进行控制。

挡墙墙身为M10 砂浆砌筑MU30块石。

墙顶为15cm厚老石板克顶。

基础采用C20毛石混凝土,其中毛石含量不大于30%顶面应拉毛。

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10cm素砼垫层+10cm厚碎石垫层,地基原状土应夯实,夯实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

挡墙结构迎水面常水位以下50cm以上部分采用两顺一丁粗凿面高湖石镶面,以增加护岸的整体景观效果。

该结构形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段落:
北岸K0+770~K0+785 北岸K0+925~K0+990 南岸K0+925~K0+990 3)钻孔灌注桩贴面挡墙(D型驳坎)
本段落现状围墙需保留,且标高较高,河道边线距离较近,没有足够的放坡空间,故采用钻孔灌注桩+直立式挡墙贴面的形式。

背水面设置桩长为15米的D60钻孔灌注桩,间距为120cm,迎水面设置桩长为12米的密排
D60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桩顶设置C30横梁,横梁采用C30系梁连接,横梁与系梁之间的空隙用后10cm厚钢
筋砼板填充。

迎水面横梁外挑ioocm其上进行景观铺装,共同组成栈道平台。

挡墙结构迎水面常水位以下50cm以上部分采用两顺一丁粗凿面花岗岩镶面,以增加护岸的整体景观效果,花岗岩与密排钻孔灌注桩之间采用
10cm厚C20喷射混凝土(内配钢筋网?8@2(X 20cm)+ 2cm厚M10砂浆连接,基础采用C30钢筋砼混凝土,基础与镶面之间采用C20素砼填实,基础与地基之间设置10cm厚碎石垫层,地基原状土应夯实,夯实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20kpa。

此种挡墙形式结构刚度大,稳定性好,开挖面小,能有效保护现状保留的围墙结构。

南岸K0+027~K0+520段现状为密排钻孔灌注桩挡墙,外立面清理后贴面处理,其整治方式同新建钻孔灌注桩贴面挡墙。

该结构形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段落:
北岸K0+385~K0+490南岸K0+027~K0+520(南岸仅包含立面整治)。

4)松木桩护岸加固(F、G型驳坎)
a)、桩号K0+550~K0+740河段现状两侧为已建公园,原挡墙保留,现状淤泥较深,需进行河道清淤,本次设计对该段挡墙基础采用密排松木桩加固,松木桩稍径不小于16cm设计桩长为4米。

松木桩不得有虫眼、节眼、裂纹或其它足以损害强度的瑕疵。

施工时应进一步核实挡墙的标高及稳定性,松木桩顶标高不得低于挡墙基础顶标高。

且清淤时不得扰动现状挡墙。

该结构形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段落:
北岸K0+550~K0+740 南岸K0+550~K0+740
b)、本次设计河道与三条已建道路、一条规划道路相交,横跨河道的桥梁两侧预留了浆砌块石驳坎与本次设计驳坎衔接,由于河道清淤,结合现状,河道两侧的驳砍采用密排松木桩对浆砌块石护岸进行加
固,松木桩稍径不小于16cm设计桩长为4米。

松木桩不得有虫眼、节眼、裂纹或其它足以损害强度的瑕疵。

施工时应进一步核实挡墙的标高及稳定性,松木桩顶标高不得低于挡墙基础顶标高。

且清淤时不得扰动现状挡墙。

该结构形式主要适用于以下段落:
北岸K0+150~K0+155 北岸K0+215~K0+230 北岸KO+51O~KO+520 北岸K0+540~K0+550 北岸K0+740~K0+750 北岸KO+76O~KO+770 南岸K0+480~K0+520 南岸K0+540~K0+550 南岸K0+720~K0+735 南岸
K0+750~K0+760
三、河道驳坎施工技术
㈠、石笼挡墙
1、石笼网箱、网垫施工
①、网箱、网垫材料的相关技术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对进场的材料应在监理方见证下随机取样送检,经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
②、石笼挡墙、石笼护坡需严格按设计要求的组装工序、方法施工;
必要时在厂家指导下进行试验段施工,并经相关单位(设计、建设、
监理等)确认后才可正式开展施工;
③、组合体网箱的间隔网片与网身应呈90°,才可进入绑扎工序,组装绑扎成网箱。

④、组装网箱时,绑扎用的组合丝、螺旋固定丝及水平拉力丝必须与网丝同材质;
⑤、组装网箱时,组合丝绑扎必须是双股线并绞紧,螺旋组合丝绑扎
必须绞绕收紧;
⑥、组装网箱应符合以下要求:
a间隔网与网身的四处交角各绑扎一道;
b端网框线与网身交接处必须采用螺旋组合丝绞绕收紧联结;
c间隔网框线与网身交接处必须采用螺旋组合丝绞绕收紧联结;
⑦、网箱间连接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
a相邻网箱的上下四角各设一道组合丝绑扎;
b相邻网箱的间隔网位置上下各设一道组合丝绑扎;
⑧、相邻网箱的网片结合面每平米设二道组合丝绑扎;
⑨、网箱按施工图安放到位,调整网箱位置后相邻的框线及折线每20
cm~35 cm用组合丝双股绑扎。

⑩、网箱挡土墙裸露部位的网片,必须设置水平拉力丝,水平及垂直间距为25 cm~35 cm,呈“8”字形向内与边网片或临土面网片连接并拉紧。

2、箱体填充料施工
①、网箱的填充料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②、网箱在施工填充料前,应在网箱外露面绑扎竹竿、木棒、钢管或面板等,待填充料施工结束后拆除;
③、网箱填料时必须依次、均匀、分批向各网箱内投料,严禁往单个网箱一次投满填充料。

④、以人工填充料施工时,应控制每批投料厚度在35 cm以下;
⑤、以机械化填充料施工时,要控制在1米高网箱分四次均匀投料;
⑥、每批投料后,应用小碎石填满空隙,宜采取用木棒或铁棒捣实措施,确保结构体内填充料的密实度;
⑦、每层填充料的顶面高度应分层控制,其偏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⑧、每层网箱填料至1/3处必须设置水平拉力线;
3、网箱封盖施工
①、外露面的填充料,应人工铺砌整平,要求美观。

方可进入封盖施工工序,填充料顶面应符合设计高度。

②、应先使用封盖夹固定在相邻单元组的框线后,再加以绑扎;
③、盖片与网箱顶部边框线必须采用螺旋组合丝绑扎方式连结;
④、每层网箱的施工步骤按设计确定的工序进行;
⑤、用作抛石笼的网箱或网箱组,制作工序按设计确定的程序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