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

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A091D
程文婷(5号)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模式是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按企业化运作的经济实体,在经营和管理体制上所设计和实施的综合形式。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模式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选纵观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各国的发展历程,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有独资、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公司制、有限责任合伙制等四种组织形式。

个人独资制它是由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个人独立开业,承担无限责任。

它的优点是,对执业人员的需求不多,容易设立,执业灵活,能够在代理记帐、代理纳税等方面很好地满足小型企业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需求,虽承担无限责任,但实际发生风险的程度相对较低。

缺点是无力承担大型业务,缺乏发展后劲。

普通合伙制它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注册会计师组成的合伙组织。

合伙人以各自的财产对事务所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它的优点是,在风险的牵制和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促使事务所强化专业发展,扩大规模,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

缺点是建立一个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同时,任何一个合伙人执业中的错误与舞弊行为,都可能给整个会计师事务所带来灭顶之灾,可能使之短期内土崩瓦解。

有限责任公司制它是由注册会计师认购会计师事务所股份,并以其所认购股份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有限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它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公司制形式迅速聚集一批注册会计师,建立规模化的大所,承办大型业务。

缺点是降低了风险责任对执业行为的高度制约,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

有限责任合伙制它是会计师事务所以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各合伙人对个人执业行为承担无限责任。

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既融入了合伙制和股份有限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的优点,又摈弃了它们的不足。

这种组织形式是顺应经济发展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要求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兴起的。

到1995年年底,原“四大”国际会计公司在美国的执业机构已完成了向有限责任合伙制的转型。

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组织模式是否合理,可以有多种标准和考虑,但关键是要看这一组织模式是否有利于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是否有利于独立审计在经济中的作用的发挥。

独立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和鉴证形式,其作用关键在于通过其职能降低或控制所审计的财务信息风险。

独立审计在发挥这一作用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保持客观、公正与独立的职业态度,具有“诚信”的职
业品质。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在三种组织模式中作出理性选择。

一、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是所有组织模式中最坏的选择。

因为在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中,所有者以出资额为限度承担有限责任和风险,对审计人员降低财务信息风险激励不足,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且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容易产生投机行为,同时也为被审计单位收买“审计意见”提供了可能。

尽管这些不足之处在事务所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有明显改善,但与同等规模的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它始终不是最好的选择。

二、独资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式。

独资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规模较小,在一般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的所有者能有效降低财务信息风险,确保所承担的剩余财务信息风险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确信风险承担行为得到合理的报酬。

但独资型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资产较少,所有者个人财产有限,赔偿能力较弱,因此承担和分散风险的能力也较差,不利于独立审计作用的发挥。

另外,也往往无法按时完成较大规模的审计业务,县审计经验积累的速度受到限制,员工培训计划也会因为规模太小难以实施。

所以,独资型会计师事务所尽管对特定的注册会计师个人和特定的市场有一定吸引力,但从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和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它不是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式。

当然,独立审计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完善的过程,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独资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存在是必要的。

三、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是较为理想的组织模式。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的会计师事务所中,除了合伙人契约另有规定外,对任何合伙人所执行的业务,其他合伙人都应该负责,即各个合伙人彼此互为代理,由于合伙人互为代理以及承担无限责任,促使合伙制企业在选择合伙人时慎之又慎,这相当于以注册会计师自己的财产损失来担保业务的质量和真实性,使得业务委托人因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或结果的失误或舞弊而得到补偿,从而使独立审计取信于委托人,提高竞争能力。

而在合伙制具体表现形式又分有普通合伙制、有限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三种。

(一)在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中,不论是由于经营管理工作造成的负债,还是由于作为合伙人和不作为合伙人的注册会计师职业性违规造成的负债,每一位合伙人均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这样,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客户的经济利益,同时,使每一位作为合伙人的注册会计师更加严于律己,更加注重业务监督以及合伙人之间的相互监督,但普通合伙制使合伙人承担着较大的风险,而单个合伙人对自身所承担的风险无法控制,对作为合伙人的注册会计师不利。

因此,在普通合伙制下,一方面对合伙人的入伙要求通常比较严格,要求各合伙人之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这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一些有一定声望和一定个人财产的注册会计师由于风险太大而不愿加入普通合伙制事务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务所的发展。

(二)在有限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中,部分有限合伙人不能参与经营管理,而不具备会计执业资格的人士不太愿意投资此行业,有会计执业资格的人士一般又不愿放弃参与经营管理的权利;同时,承担无限责任的合伙人不愿让只承担有限责任的合伙人坐享其成;另外,会计师事务所主要依靠向社会提供劳务收取费用,一般不需要很多资金投入,所以,这种组织模式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较多的利害冲突。

(三)在有限责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它是在普通合伙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克服了普通合伙制的某些缺陷,即无过错合伙人不必对其他合伙人的职业性违规行为所形成的负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而有过错合伙人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样无过错合伙人不至于受到严重牵连,降低了合伙人所承受的风险,较大程度地保护了无过错合伙人的利益,使违规者受到较严重的惩罚,有利于吸纳新的合伙人入伙,不断扩大事务所的规模,增强其承担风险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觉得尽管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受到社会经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是其所承担的收益与所对应的风险损失依旧是决定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根本因素。

本文认为,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不断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也会有所创新,其方向依然是收益与风险损失的博弈,即注册会计师不断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同时尽量规避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