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资本主义的政党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并为实现其阶级利益的政治组织,主要政治目的是执掌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资产阶级政党作为资产阶级专政重要工具,主要职能在于三方面:一是主导资产阶级议会和国家领导人的选举,使选举结果有利于资产阶级或由本党所代表的某个资产阶级利益集团;
二是由本党代表资产阶级控制议会和政府,执掌或参加国家政权;
三是将某资产阶级政党纲领和政见上升为议会制定的法律和政府的政策,并利用政权的力量加以推行。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
一党制是指一个国家中长期由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
它曾在一些国家实行。
两党制是一个国家中的两个最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制度。
通过议会选举或国家领导人选举获胜的政党执掌国家政权,为执政党。
另一政党则作为在野党或反对党,监督和牵制执政党。
多党制是指由两个以上的主要资产阶级政党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的政党制度。
政党彼此势均力敌,某一个政党很难在议会中获得多数席位,因而通过相互妥协而联合执政或轮流执政。
实行的有法国、意大利。
考点:资本主义的普选制度
普选制度是指公民普遍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制度。
普选制的选举对象,有议会议员的选举、国家首脑的选举,以及其他官员的选举等;选举的范围有全国性选举、地方性选举等。
作用在于,使资产阶级统治获得合法外衣;有利于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进人统治机构,遏制政绩恶劣政党的活动;使劳动人民有一定程度的参与政事的表面权利,以缓和阶级矛盾。
考点: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
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又称“分权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权力机构体系进行组织和活动的一种制度,特别是在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国家中,三权分立是其政权机构组织形式的显著特征。
所谓三权分立是将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三权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构行使,议会掌握立法权,政府掌握行政权,法院掌握司法权。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政府、法院,一般来说,三者地位平等,各行其职,彼此制约,这就是所谓的“分权制衡”原则。
该原则备受资本主义国家推崇和广泛运用,成为资本主义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实际上,所谓“三权分立”只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权力分立,而决不是与劳动人民或其他阶层分享权力。
资产阶级的国家权力,是为资产阶级总体利益服务。
“三权分立”实际上是一种权力分工方式。
考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以“三权分立制”、普选制、两党制(或多党制),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利为主要内容。
这些制度被资产阶级作为民主制的标志而加以推崇和颂扬。
实际上,民主从来就是一定阶级的民主,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所谓“一般民主”。
资产阶级民主从来没有也不会从根本制度上保障劳动人民的根本权利和自由,劳动人民由于受物质条件和资产阶级法律条件的限制,实际上也不可能享受他们应有的民主权利。
资产阶级民主制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统治方法和手段,其本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为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服务。
考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
在反对封建****的斗争中,以及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与发展的上升时期,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毕竟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因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
即使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基本功能也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随着阶级斗争的展开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考点: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利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有的观念,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最高和最后形态,因而利己主义也到了顶峰,成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
资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
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征的利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考点: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关系的产物。
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人生观,追求个人的幸福和享乐。
考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对于人及其社会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作用)进行评价的根本观点。
价值观受人生观所影响和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人的所谓“普世价值观”。
资产阶级价值观的重要特征是以金钱作为价值判断的重要标准,以获取金钱作为人及其实践活动的价值的体现,把获取金钱的多少看做价值大小的真实尺度。
考点:资产阶级的道德观
道德观是指有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准则的观念体系。
资产阶级的道德观是为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服务的。
它以尊重和增进个人利益作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利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