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升初语文拓展试卷六

小升初语文拓展试卷六

小升初语文拓展试卷(六)
一、选择题。

(20分)
1、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提挈.(qiè)屏.息(bǐng)局促.(cù)扭.转(niǔ)
B.擅.自(shàn) 吝.惜(lìn) 甘洌.(liè) 尖锐.(ruì)
C.源.泉(yuán) 尘埃.(āi)磅.礴(páng)气概.(gài)
D.哺.育(pú) 挽.回(wǎn) 荡涤.(dí) 依恋.(liàn)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似乎有一股不可理喻的力量,推动着我不断挑战自我,向前挺进。

B.爷爷患有动脉硬化症,两只手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起来,已经很多年不写东西了。

C.读书会使你的修养、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D.在这次会议上,他指手画脚,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想。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深圳的空气更加清新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1)丹东,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2)这地方还没有巴掌大,根本不能盖房子。

(3)鸟儿卖弄着自己的喉咙,唱着动听的歌。

(4)给我一次困难,让我懂得克服;给我一次挫败,让我经历磨炼;给我一次耻辱,让我学会
A.夸张排比拟人比喻
B.比喻拟人对偶排比
C.比喻夸张拟人排比
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5.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一个正确的释义。

(2分)
(1)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A书本 B.信 C.写
学而不厌,海人不倦。

() A满足 B.讨厌 C.厌倦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①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②当然要观察。

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④怎样才能接近实际?⑤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③①②④⑤
D.①③②④⑤
7、按要求填空。

(3分)
学校有“金、倪、王、张、孙、胡、费、曹”几位老师,按音序表中的顺序排列,排在最前的应是()老师,排在最后的是()老师,排在第五位的是()老师,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张桌子、一辆汽车、一套房子”中的量词都用得恰当。

B.“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是一个病句。

C.书信和请假条的称呼都应写在第一行并且顶格。

D.“玻璃”“袋子”“窗口”三个词语中的第二个字需读轻声。

9、找出下列词语中不正确的字画“ ”,并改正在题后的括号里。

(3分)
陡峭()别俱一格()重心常()锻练()再接再历()夜暮降临()二、二知识积累。

(9分)
1.将下列成语中的主人翁名写在括号内。

人木三分()煮豆燃其()纸上谈兵()
2.古代兄弟之间用“伯季叔仲”表示排行。

其顺序从大到小排应是()
3.“身长九尺,苒(ran)长三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这句话说的是《》中的()。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的开篇词。

5.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三、按要求写句子。

(14分)
1.没有人不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改为肯定句:
2.山川、田野、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雾笼罩着。

改为“把”字句:
3.书、报难道不是我们花钱给你买的、订的吗?
改为陈述句:
4.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5.秋风一吹,树上的叶子便随风飘落。

改为拟人句:
改为比喻句:
6.参照下面的示例,为“诗意的情趣”创设恰当的情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要求:形象
具体,句子形式不限。

示例:诗意的情趣就是—牵着手赤着脚漫步海边,听涛声,数远帆……
诗意的情趣就是
四、用恰当的修改符号修改某同学的作文片段。

(共8处,要求至少改对4处,共4分)
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伦·凯勒传”,感触很多。

谁能相信一个不但看不见而且
听不见的女子能掌握法、德等五种英语呢?谁能相信她果然能取得那么多惊人的成就呢?做为
一个身体建全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人生呢?
三、阅读理解。

(分)
(一)(6分)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逐成大学。

1.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2分)
译文:
2.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

(4分)
(三)细雨来访(19分)
(1)细雨是草原以外的一个人家的小女儿,她全身zhuì满了星星的光泽,走路时,姿态曼妙,足下发出沙沙的声响。

外婆说,这是草原外最好听的歌。

(2)细雨最先降临到我家的天窗上,她最喜欢我这个傻傻带羞的蒙古族小女孩。

我猜,她的年龄和我不相上下。

(3)她来的时候,大草原一片干枯,外婆连连叨念没有什么东西拿来招待她,而她却只是嘻嘻笑,便轻轻落在毡包外面。

(4)这样灵动细巧,所有的人都围着她;哪怕是草原上最粗豪的人,这时也扭扭捏捏地想吐露一些柔情。

这个大草原,没有哪一个少女能像她。

(5)细雨飘飘忽忽地在人群里闪动,男女老幼全都张开双臂,随着她做出至少要让自己羞上一年的怪姿态。

幸好,除了她,这时的大草原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人。

(6)牛羊还有骏马,也一齐喊出自家最动情的腔调,它们在人群里转来绕去,身上的毛发也闪出最精神的光泽。

(7)细雨越来越开心,也越来越调皮,她钻进土里,摇动每一颗枯革的根须,她不知道,草儿们是草原母亲的发shāo。

她的到来,让草原母亲不得不中止自己一个冬天的安睡,长长地舒一口气。

于是,清风从四面八方聚来,把细雨的小巧衣裙掀得银光乱闪。

(8)枯草这时全都醉了,它们一个个软倒在地上,有的枯草开始说起了嫩绿的醉话。

谚语说得好:“一个醉汉不叫醉,三个醉汉才是醉。

”醉意在草原上四处弥漫,醉话一句接着一句说个没完。

(9)一眨眼,草原全都醉绿了,青亮亮的样子让人直发愣。

(10)有人忽然回过神:四下里不见了细雨的踪影。

(11)老人们眯起了眼,鬼鬼
..地笑起来,好像是说,只有他们才知道细雨去了哪里。

1.请根据文中的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
Zhuì()满吐露()发shāo()掀()
2.体会文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3.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突出了细雨的哪些特点。

(2分)
4.细雨的来访给草原带来了欢乐、生机,文章哪些方面生动地表现了这些景象?(3分)
5.从修辞的角度品味文中画线的语句,说说好在哪里。

(4分)
6.请默写出两组含有“雨”字的诗句。

(4分)
(1)
(2)
四、文思飞扬:写作能力考查。

(30分)
回首童年,最长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脚印,每一个脚印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记录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请以“脚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②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