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技术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防毒技术措施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1.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在生产中, 原料和辅助材料应尽量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
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 用低毒物料代替高毒或剧毒物料, 是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
但是, 完全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 从根本上解决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 还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在合成氨工业中, 原料气的脱硫、脱碳过去一直采用砷碱法。
而砷碱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毒性较大的三氧化二砷。
现在改为本菲尔特法脱碳和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 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并彻底消除了砷的危害。
在涂料工业和防腐工程中, 用锌白或氧化钛代替铅白;用云母氧化铁防锈底漆代替含大量铅的红丹底漆, 从而消除了铅的职业危害。
用酒精、甲苯或石油副产品抽余油代替本溶剂;用环己基环己醇酮代替刺激性较大的环己酮等, 这些溶剂或稀料的毒性要比所代替的小得多。
如以无汞仪表代替有汞仪表;以硅整流代替汞整流等。
作为载热流体, 用透平油代替有毒的联苯—联苯醚:用无毒或低毒的催化剂代替有毒或高毒的催化剂, 等等。
为了消除或减轻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比较多地采用了上述替代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代替多是以低毒物代替高毒物, 并不是无毒操作, 仍要采取适当的防毒措施。
2.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
选择安全的危害性小的工艺代替危害性较大的工艺, 也是防止毒物危
害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
减少毒害的工艺可以是原料结构的改变, 如硝基苯还原制苯胺的生产过程。
过去国内多采用铁粉作还原剂, 过程间歇操作, 能耗大, 而且在铁泥废渣和废水中含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硝基苯和苯胺。
现在大多采用硝基苯流态化催化氢化制苯胺新工艺, 新工艺实现了过程连续化, 而且大大减少
了毒物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又如在环氧乙烷生产中, 以乙烯直接氧化制环氧乙烷代替了用乙烯、氯气和水生成氯乙醇进而与石灰乳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的方法。
从而消除了有毒有害原料氯和中间产物氯化氢的危害。
有些原料结构的改变消除了剧毒催化剂的应用, 从而使过程减少了中毒危险。
如在聚氯乙烯生产中, 以乙烯的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单体, 代替了乙炔和氯化氢以氯化汞为催化剂生产
氯乙烯的方法;在乙醛生产中, 以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 代替了以硫酸汞为催化
剂乙炔水合制乙醛的方法, 两者都消除了含汞催化剂的应用, 避免了汞的危害。
采用减少毒害的工艺也可以是工艺条件的变迁。
如黄丹(PbO)的老式生产工艺中氧化部分为带压操作, 物料捕集系统阻力大, 泄漏点多;而且手工清灰, 尾气直接排空, 污染严重。
后来生产工艺改为减压操作, 控制了泄漏。
尾气经洗涤后排空, 洗涤水循环使用, 环境的铅浓度大幅度降低。
又如在电镀行业中, 锌、铜、镉、锡、银、金等镀种, 都要用氰化物作络合剂, 而氰化物是剧毒物质, 且用量较大。
通过电镀工艺改进, 采用无氰电镀, 从而消除了氰化物对人体的危害。
3.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
敞开式加料、搅拌、反应、测温、取样、出料、存放等, 均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散发、外逸, 毒化环境。
为了控制有毒物质, 使其不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造成危害, 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身的密闭化, 以及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密闭化。
生产设备的密闭化, 往往与减压操作和通风排毒措施互相结合使用,
以提高设备密闭的效果, 消除或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
设备的密闭化尚需辅以管道化、机械化的投料和出料, 才能使设备完全密闭。
对于气体、液体, 多采用高位槽、管道、泵、风机等作为投料、输送设施。
固体物料的投料、出料要做到密闭, 存在许多困难。
对于一些可熔化的固体物料, 可采用液体加料法;对固体粉末, 可采用软管真空投料法;也可把机械投料、出料装置密闭起来。
当设备内装有机械搅拌或液下泵等转动装置时, 为防止毒物散逸, 必须保证转动装置的轴
密封。
用机械化代替笨重的手工劳动, 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而且
可以减少工人与毒物的接触, 从而减少了毒物对人体的危害。
如以泵、压缩机、皮带、链斗等机械输送代替人工搬运, 以破碎机、球磨机等机械设备代替人工破碎、球磨, 以各种机械搅拌代替人工搅拌, 以机械化包装代替手工包装, 等等。
对于间歇操作, 生产间断进行, 需要经常配料、加料, 频繁地进行调节、分离、出料、干燥、粉碎和包装, 几乎所有单元操作都要靠人工进行。
反应设备时而敞开时而密闭, 很难做到系统密闭。
尤其是对于危险性较大和使用大量有毒物料的工艺过程, 操作人员会频繁接触毒性物料, 对人体的危害相当严重。
采用
连续化操作可以消除上述弊端。
如, 采用板框式压滤机进行物料过滤就是间歇操作。
每压滤一次物料就得拆一次滤板、滤框, 并清理安放滤布等, 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大量物料, 并消耗大量的体力。
若采用连续操作的真空吸滤机, 操作人员只需观察吸滤机运转情况, 调整真空度即可。
所以, 过程的连续化简化了操作程序, 为防止有害物料泄漏、减少厂房空气中有害物料的浓度创造了条件。
4.隔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当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使毒物浓度降低至国家卫生标准时, 可以采用隔离操作措施。
隔离操作是把操作人员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 使操作人员免受散逸出来的毒物危害。
目前, 常用的隔离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将全部或个别毒害严重的生产设备放置在隔离室内, 采用排风的方法, 使室内呈负压状态;另一种是将操作人员的操作处放置在隔离室内, 采用输送新鲜空气的方法, 使室内呈正压
状态。
过程的自动控制可以使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得到解放, 并且减少了工人与毒物的直接接触。
如农药厂将全乳剂乐果、敌敌畏、马拉硫磷、稻瘟净等采用集中管理、自动控制, 对整瓶、贴标、灌装、旋塞、拧盖等手工操作, 用整瓶机、贴标机、灌装机、旋塞机、拧盖机、纸套机、装箱机、打包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