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郑州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一:基于DFT的数字谱分析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加深对DFT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2.掌握在MATLAB环境下采用FFT函数编程实现DFT的语句用法。

3.学习用DFT进行谱分析的方法,了解DFT谱分析中出现的频谱泄露和栅栏效应现象,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DFT。

二、实验步骤:1.复习DFT的定义、物理含义以及主要性质。

2.复习采用DFT进行谱分析可能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以及改善方案。

3.按实验内容要求,上机实验,编写程序。

4.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回答思考题,加深对DFT相关知识的理解。

三、上机实验内容:1.编写程序产生下列信号供谱分析用:离散信号:x1=R10(n)x2={1,2,3,4,4,3,2,1},n=0,1,2,3,4,5,6,7x3={4,3,2,1, 1,2,3,4},n=0,1,2,3,4,5,6,7连续信号:x4=sin(2πf1t)+sin(2πf2t)f1=100Hz, f2=120Hz,采样率fs=800Hz2.对10点矩形信号x1分别进行10点、16点、64点和256点谱分析,要求256点频谱画出连续幅度谱,10点、16点和64点频谱画出离散幅度谱,观察栅栏效应。

3.产生信号x2和x3分别进行8点、16点谱分析,画出离散幅度谱,观察两个信号的时域关系和幅度谱的关系。

4.对双正弦信号x4以采样率fs=800Hz抽样,生成离散双正弦信号并画出连续波形;对离散双正弦信号进行时域截断,截取样本数分别为1000、250、50。

对不同样本的双正弦信号分别进行1024点谱分析,画出连续幅度谱,观察频谱泄露现象。

四、实验程序:五、实验结果:六、思考题:1.在进行8点和16点谱分析时,x2和 x3的幅频特性相同吗?为什么?答:在N=8时相同,因为x2和x3是圆周移位的关系,两者包含的信息完全相同,故幅频特性相同;在N=16时不相同,因为x2和x3并非圆周移位的关系,两者所包含的信息不等,故幅频特性相同。

2.在对x1进行10点、16点和64点谱分析时,能否观察到16πω=处的频谱信息?为什么?3.理论上,连续信号x4的频谱包含哪些频率(Hz )?在对x4进行时域截断时,其频谱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实验二:用双线性法设计IIR 数字滤波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双线性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数字滤波器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3.通过观察对实际心电图信号的滤波作用,获得数字滤波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步骤:1.复习有关巴特沃思模拟滤波器设计合用双线性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内容。

2.根据实验内容中给出得指标求出巴特沃思滤波器的阶数和3db截止频率wc。

3.根据上机实验内容编写主程序。

①编写程序设计满足指标的巴特沃思数字滤波器。

②编写仿真程序,用设计的滤波器对心电图信号滤波,分析滤波结果。

4.写出实验报告。

三、上机实验内容:1.用双线性法设计巴特沃思数字低通滤波器,设计指标为:通带截止频率0.2π,通带内最大波纹1db,阻带开始频率0.3π,阻带最小衰减15db。

(采样间隔T=1)2.绘制模拟滤波器的幅频响应图,频率以Hz为单位。

3.用双线性法设计数字滤波器,绘制数字滤波器的幅频响应图,频率以数字频率w/π为单位。

验证是否满足指标。

4.用设计的数字滤波器对心电图信号进行仿真滤波,绘制滤波前后的心电图信号波形和频谱,观察总结滤波作用和效果。

四、实验程序:五、实验结果:六、思考题:1.本实验中用双线性法设计数字滤波器的映射公式s=(2/T)(1-z-1)/(1+z-1)中的T对设计的模拟滤波器波形有无影响?对设计的数字滤波器波形有无影响?为什么?答:对设计的模拟滤波器波形有影响,对设计的数字滤波器波形无影响。

因为由ω=ΩT可知,当数字指标指定时,改变T对Ω有影响,但对数字指标ω无影响,也即对设计的模拟滤波器波形有影响,对设计的数字滤波器波形无影响。

2.滤波前后心电图的波形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滤波后信号的高于50Hz的分量都被滤掉了。

因为滤波器的阻带开始频率fst=37.5Hz,所以信号的高于50Hz的分量都被滤掉了。

实验三: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线性FIR数字滤波器特性。

3.了解各种窗函数对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步骤:1.复习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内容。

2.掌握窗函数参数与滤波器性能的对应关系。

3.根据上机实验内容编写主程序。

4.写出实验报告。

三、上机实验内容:1.编写函数程序,产生理想低通滤波器冲激响应hd(n),供窗函数设计滤波器调用;2.设计线性相位数字低通滤波器,阶数N=33,截至频率ωc=π/4,要求:①分别用矩形窗、汉宁窗、海明窗和布莱克曼窗设计上述滤波器;②分别绘制四种滤波器的单位抽样相应h(n)、频率幅度H(k)、db频率幅度20lg(H(k)/H(0))和相位特性φ(k)。

(要求将每种滤波器四个特性绘制在一张图上,频率以ω为横坐标,并给出坐标标注及窗函数名称标注);③比较四种窗函数对应的3db和20db带宽及阻带最大衰减。

3.选择一种窗函数分别采用N=15和N=33、ωc=π/4设计线性相位数字低通滤波器,要求:①分别绘制N=15和N=33的滤波器单位抽样相应h(n)、频率幅度H(k)、db频率幅度20lg(H(k)/H(0))和相位特性φ(k)。

(要求将滤波器四个特性绘制在一张图上,频率以ω为横坐标,并给出坐标标注及窗函数名称和N值的标注)。

②比较相同窗函数在不同N值时的过渡带宽及阻带最大衰减。

4.从信号x(t)=sin(100πt)+sin(200πt)+sin(300πt)中将50Hz基频信号提取出来,①若采用抽样率fs=1000Hz对x(t)进行抽样,请选择合适的数字滤波器指标;②根据选择的滤波器指标,分别采用矩形窗和布莱克曼窗对信号x(n)进行数字滤波;③绘制滤波前后的信号频谱,比较两种窗函数的滤波效果。

四、实验程序:function hd=ideal(N,wc)for n=0:N-1if n==(N-1)/2hd(n+1)=wc/pi;else hd(n+1)=sin(wc*(n-(N-1)/2))/(pi*(n-(N-1)/2));endendclear all;cla;close all;N=33;wc=pi/4;hd=ideal(N,wc);w1=boxcar(N);w2=hamming(N);w3=hann(N);w4=blackman(N);h1=hd.*w1';h2=hd.*w2';h3=hd.*w3';h4=hd.*w4';M=512;fh1=fft(h1,M);db1=-20*log10(abs(fh1(1)./(abs(fh1)+eps)));fh2=fft(h2,M);db2=-20*log10(abs(fh2(1)./(abs(fh2)+eps)));fh3=fft(h2,M);db3=-20*log10(abs(fh3(1)./(abs(fh3)+eps)));fh4=fft(h4,M);db4=-20*log10(abs(fh4(1)./(abs(fh4)+eps)));w=2/M*[0:M-1];figuresubplot(2,2,1);stem(h1)subplot(2,2,2);plot(w,abs(fh1))subplot(2,2,3);plot(w,db1)subplot(2,2,4);plot(w,angle(fh1))figuresubplot(2,2,1);stem(h2)subplot(2,2,2);plot(w,abs(fh2))subplot(2,2,3);plot(w,db2)subplot(2,2,4);plot(w,angle(fh2))figuresubplot(2,2,1);stem(h3)subplot(2,2,2);plot(w,abs(fh3))subplot(2,2,3);plot(w,db3)subplot(2,2,4);plot(w,angle(fh3))figuresubplot(2,2,1);stem(h4)subplot(2,2,2);plot(w,abs(fh4))subplot(2,2,3);plot(w,db4)subplot(2,2,4);plot(w,angle(fh4))N1=15;wc=pi/4;hd1=ideal(N1,wc);w1=hamming(N1);hn1=hd1.*w1';M=512;fh1=fft(hn1,M);w=2/M*[0:M-1];figuresubplot(2,2,1);stem(hn1);title('单位抽样响应h1(n)');xlabel('n');ylabel('h1(n)');subplot(2,2,2);plot(w,abs(fh1));title('频率幅度');xlabel('w');ylabel('|H(k)|');db1=-20*log10(abs(fh1(1)./(abs(fh1)+eps)));subplot(2,2,3);plot(w,db1);title('db频率');xlabel('w');ylabel('db');subplot(2,2,4);plot(w,angle(fh1));title('相位特性');xlabel('w');ylabel('angle(fh1)');N2=33;wc=pi/4;hd2=ideal(N2,wc);w2=hamming(N2);hn2=hd2.*w2';M=512;fh2=fft(hn2,M);w=2/M*[0:M-1];figuresubplot(2,2,1);stem(hn2);title('单位抽样响应h2(n)');xlabel('n');ylabel('h2(n)');subplot(2,2,2);plot(w,abs(fh2));title('频率幅度');xlabel('w');ylabel('|H2(k)|');db2=-20*log10(abs(fh2(1)./(abs(fh2)+eps))); subplot(2,2,3);plot(w,db2);title('db频率');xlabel('w');ylabel('db2');subplot(2,2,4);plot(w,angle(fh2));title('相位特性');xlabel('w');ylabel('angle(fh2)');N=512;t=0:1/512:1/N*(N-1);x1=sin(100*pi*t)+sin(200*pi*t)+sin(300*pi*t); figure;plot(t,x1);title('原信号x(t)波形');xlabel('t');ylabel('x(t)');figure;fh1=fft(x1,N);f=1/N*[0:N-1]*512;plot(f,abs(fh1));title('滤波前的信号频谱')xlabel('f');ylabel('|fh1|');N=40;Wp=100*pi/512;Wst=150*pi/512;Wc=125*pi/512;hd=ideal(N,Wc);w1=boxcar(N);hn1=hd.*w1';figure;plot(hn1);title('矩形窗设计的滤波器');xlabel('n');ylabel('h(n)');f1=conv(hn1,x1);figure;plot(f1);title('滤波后的信号波形'); xlabel('n');ylabel('f1');M=512;fh2=fft(f1,M);f=1/M*[0:M-1]*512;figure;plot(f,abs(fh2));title('滤波后的信号频谱'); xlabel('f');ylabel('|fh2|');w2=blackman(N);hn2=hd.*w2';figure;plot(hn2);title('布莱克曼窗设计的滤波器'); xlabel('n');ylabel('h(n)');f2=conv(hn2,x1);figure;plot(f2);title('滤波后的信号波形'); xlabel('n');ylabel('f2');M=512;fh2=fft(f2,M);f=1/M*[0:M-1]*512;figure;plot(f,abs(fh2));title('滤波后的信号频谱'); xlabel('f');ylabel('|fh2|');来件单位:郑州大学广告协会0.511.5-4-224 -0.10.10.20.3-150-100-5050五、实验结果:051015-0.100.10.20.3单位抽样响应h1(n)n h 1(n )00.51 1.5200.51频率幅度w |H (k )|-100-50050db 频率d b 相位特性单位抽样响应h2(n)h 2(n )频率幅度d b 2x (t )|f h 1|六、思考题:1.上机实验内容3中的抽样间隔应如何选择?答:原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为f=50Hz,由奈奎斯特抽样定理可知:抽样信号频率fs需满足:fs≥2f=300,本实验选择fs=51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