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三章30年代小说沈从文

第十三章30年代小说沈从文


名家对《边城》的评价

“《边城》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李健吾) “《边城》是古今中外最别致的一部小说, 是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 (司马长风) “《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 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 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 实。” (汪曾祺)


人物形象分析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
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
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 写的出许多更好的 文章!对于这些文章我不觉 得骄傲,因为等于全 是你的。没有你,也就没有 这些文章了。 —— 沈从文《湘行书简》

新婚不久,1934年1月, 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 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 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 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 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 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 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 能做。
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凤 凰基本上是个以文章出名 的地方,假如你很熟悉沈 从文或者黄永玉对故乡的 描述,你去了一定失望; 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沈从文 或者黄永玉对故乡的描述, 你根本不必去凤凰。
凤凰凤凰之子—沈从文之子凤凰之子
1922年沈从文
1956年沈从文 1980年沈从文
沈从文像长跑一样坚持对文学的激情, 以带有几分固执的“乡下人”姿态执迷地创 造了乡土景观,他力图以湘西本真和原初的 眼光去呈现湘西世界的自在性与自足性,实 现了他做一个“地方风景的记录人”的愿望。
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丌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 他悄悄地给张兆和写起情书来了,而且一发而丌 可收。他以乡下人的憨劲,继续着马拉松式的求 爱过程。1932年夏,沈从文听从巴金的建议,送 给张兆和一大包书籍。1933年9月9日,沈 从文不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 媒人是二姐张允和。
后来,他在致张兆和的 书中以自炫的笔调写道:
何时也能去那儿看看,看看那里的人们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景象。也可以象当地的村 民一样把双脚浸在江水里,慢慢得感受岁月在 脚下流逝的感觉......
有什么东西已流逝远去,似还需要清夜扪心, 头枕着沱江潺潺的水声细想。
阅读凤凰,不能不记住 “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
沱江用一派清波拥抱了一个至善若水的 灵魂……
二 创作概述

( 一 )创作分期 沈从文的创作,以1928年8月发表的《柏子》为 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1925——1928) 的小说创作,一般认为,多数可以看成是散文, 或者是以散文笔致写成的短篇小说,艺术上显得 幼稚而粗糙,可以称之为习作阶段。主要作品集 有《蜜柑》、《鸭子》、《雨后及其他》、《爱 管闲事的人》、《老实人》、《呆官日记》、 《阿丽思中国游记》等。这一阶段的创作,基本 主题虽初露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不够清晰,两 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字的纯净度也较差。

穿过成就沈从文的边城
情节梗概

民国初年湘西小城茶峒,外公与翠翠在渡口摆渡,翠翠的婚 事成为老船夫最大的心事,老船夫唯一的心事就是要将翠翠 交给一个可靠的人。船总有四条船的家业且有两个儿子,大 佬天宝天性淳厚却木讷寡言,二佬傩送眉目清秀活泼善良。 翠翠年方十五,情窦初开,于端午节邂逅傩送,心里产生异 样,在二佬面前却躲躲闪闪,这让老船夫很苦恼。船总家派 人来给大佬提亲,老船夫为难。兄弟俩将话说明,相约山头 唱情歌,翠翠听到情歌喉心有所动,老船夫喜极将此事告知 大佬,半个月老船夫在未听到过山歌,却得来宝遇难噩耗, 天宝一家将天宝的死怪罪于老船夫求亲时的躲闪。时间久了, 老船夫明白了翠翠的心事,遇到傩送他招待傩送却被报以冷 眼,老船夫不甘,亲自去船总家提亲遭拒。王团总以碾坊为 嫁妆给女儿提亲,船总答应了,傩送以出去闯闯为由出门。 老船夫心力交瘁,死于雷电交加的晚上。经历了这件事后, 翠翠有所成长,常年摆渡守候傩送。

清丽的沱江如碧萝带一般从远山飘摆 而来,轻轻地穿山绕城,为这座古老 凝重的古城增添了更多活力……
日子平淡而又从容的过着,一方水土养 育出来的人的个性,却不会改变。这里 的人们仍旧热情、善良,淳朴……
走进狭长幽深的巷陌,脚步声声叩 响湿漉漉的石板,如同叩问一个古 老的神话……
看看沱江,听听棒棒洗衣声,溜溜石板路,在小 店烤烤火,吃吃炒火锅,闹闹嗑,拍拍老人与孩 子,然后哪儿也不想去了。
1922年受五四余波之 影响,只身离开湘西 来到北京,升学未成 便开始学习写作。
2 立志从文

进大学未果,沈从文便开始练习写作,得 到郁达夫和徐志摩支持和鼓励。1923年起 以“休芸芸”的笔名,在《晨报副刊》、 《现代评论》和《京报副刊》等报刊发表 作品,1929年,与胡也频、丁玲合编《红 黑》和《人间》。1934年,发表最有特色 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 并先后编辑北平和天津《大公报》文艺副 刊,是京派文学的中坚力量和最重要的小 说家。
丌幸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政治运动没有放过沈 从文,导致忧郁过度的沈从文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 他丌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后来,在 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 这些难忘的经历使他的心灵产生了对苦难的免疫力,夫 妻俩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

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恩爱 一生,有人曾这样评价: 生活对于他们来说,不是 一件华美的外套,而是一 件能够抵御寒冷的青布棉 袍。

4.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姻缘

由于诗人徐志摩的介绍,沈 从文在1928年被中国公学校 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木讷 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 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 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 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 和。

沈从文任教中国公学期间,因授课之便,认识了英语 系的女生张兆和。张兆和与姐姐张元和、张允和、妹妹 张充和都是聪明好学秉性端庄的大家闺秀,号称“张门 四枝花”。按说,沈从文在纯洁美丽如天鹅的张兆和面 前,应该是自卑的,但他有股子头撞南墙的倔强劲。 “凡是沉默寡言的人,一旦堕入情网,时常是一往情深, 一发而不可收拾” 梁实秋《回忆沈从文》
凤凰人对爱的坚守和渴望,充 满神性,它已留在了沈从文为 我们叙述的故事里……
阴湿的天空下,远山白雾氤氲,古城的气质清 雅宁静。青砖红瓦的古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老宅 的蛛网,都板结成时间的坚果,像一本本没有句读的 线装书,等待着你去破译和解读。
青砖红瓦的古楼,飞檐翘角的马头墙,老宅的蛛网, 都板结成时间的坚果,像一本本没有句读的线装书, 等待着你去破译和解读……
翠翠:女主人公翠翠是《边城》灵魂之所在。她 是一个情窦初开、渴望爱情的勤劳善良、清纯 腼腆、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温柔乖巧、感情 真挚,从未受到城市文明的污染的极富审美意 义的少女形象。 爷爷:是一个忠于职守、古道热肠、心细 如发、深爱至亲的,勤劳、善良、坚强老人, 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 天保:痴情、豪爽、慷慨。既大胆表露爱情,又 爱惜手足之情,在不知情中陷入爱情的矛盾中 ,最后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 傩送:多才多艺,性格与天保很相似,孤独地追 求爱情,最后为亲情放弃爱情。

在30年代,老舍和沈从文都是 风俗文化型作家。老舍写市井 风俗文化,沈从文写乡土风俗 文化。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开创 者,沈从文是湘西小说的集大 成者。
生平简介
1.少年沈从文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人。1902年12 月28日出生于凤凰县。6岁入私塾,高小毕业 15岁就投身军籍,跟随土著部队,在沅水流域 漂流了5年,亲身体验到湘西人民悲惨的生活, 目睹军队杀害无辜的百姓。经历了常人难以企 及的磨练,认识了中国一小角的好坏人事、风 土民情,这段生活让他得到足以受用一生的独 特人生经验,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丰富的生活 基础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生涯
1930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 1933年返回北京,9月接编《大公报· 文艺副 刊》,并主持《大公报》文艺奖,有力地扩大 了京派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回湘西,随后到西南联合大 学任教,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编 《大公报》、《益世报》副刊 1955年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当讲解员 建国后,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专门从事文物研究, 成绩卓著,出版《中国丝绸图案》、《龙凤艺 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
沈从文故居
5.魂归凤凰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 病故于北京,归葬于老 家 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 畔,丹崖之下,一方 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 兼安息地,倦游归来的
沈从文,在这儿划上了他 一生的最后一个句号。
沈从文墓
碑的阳面,刻的是他的剖白: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认识“人”
碑的阴面,刻的是他姨妹的敬诔: 不折不从 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 赤子其人
小结
《边城》是沈从文供奉人性人情的神庙,是 文学史上毋庸置疑的经典之作,它引领着 我们走进了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为人类爱 字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 在感受边城人性人情之美的同时,也 能体味到边城人面对悲剧而不悲观的达观 意识 ,这源于对生命执著的热爱 我们也要 追求美与善,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结
(二) 1929年以后,他创作显著成熟了,
尤其进入30年代后,他认真研究了新文学的创作,对 鲁迅、郁达夫、张资平、冰心、许地山、废名、凌叔华、 老舍等人的创作得失,进行了潜心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创 作和新文学的创作,发表了《论中国创作小说》、《从现 实学习》、《水云》、《废邮存底》及十多篇作家论等一 系列关于创作的思考与理论文章,这使得沈从文的创作获 得了升华和自觉,在小说创作上实现了自我的超越。这一 时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神巫之爱》、《龙朱》、《旅 店及其他》《石子船》《一个天才的通信》、《阿黑小史》 《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从文小说习作选》 《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风集》等。 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 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记丁玲》等。 文论《废邮存底》、《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