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分析讲课提纲

设计分析讲课提纲

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分析与表达Design Analysis and Expression讲授:韩冬青教授学时:40学分:2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验教学要求:作为学习、研究并呈现设计概念的专业技术,“分析”及其“表达”已成为现代建筑设计、研究及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应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中基本的分析理论和表达方法,寻找并理解设计中的主导概念、结构及过程,并能呈现设计的关键特征,从而建立起“分析——设计——交流”连续互动的设计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和操作方法,提升建筑设计能力。

教学大纲:1、设计分析与表达的基本概念及意义2、基于环境理解的分析理论和方法3、基于空间的分析理论和方法4、基于建构的分析理论和方法5、基于几何与数的分析理论和方法6、设计分析中的图解表达方法和技巧7、案例分析实践及演示参考书目:1、 Bernard Leupen, DESIGN AND ANALYSIS,Uitgverisoio Publishers,Rotterdam,1997。

2、 Roger H.Clark and Michael Pause著,汤纪敏译,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丁沃沃、张雷、冯金龙著,欧洲现代建筑解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弗郎西斯.D.K.钦著,邹徳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5、Alexander Caragonne,THE TEXAS RANGERS,The MIT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1995。

6、Simon Unwin著,伍江、谢建军译,解析建筑 Analysing Architecture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7、Geoffrey H.Baker,Design Strategies in Architecture: An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of Form.一、设计分析与表达的基本概念及意义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Design analysis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分析1,什么是设计分析分析与综合相对应。

综合强调整体感悟的、摸拟的方法;分析则强调理性的、分解的方法。

分析作为创造的前期过程。

分析——综合——评价分析作为创造的逆过程。

分析有两种不同的对象指向,即现象分析和设计分析,前者是以调研为基础的对客观事物的分析描述,如城市环境分析、空间形态分析等;后者则是对设计自身的追溯,是一种“反设计”,或者说是设计逆向。

但两者都以结果为起点,并且在方法上相互通用。

“若要洞察设计的过程,分析现有的设计作品是一可行的途经,如此的分析研究,我们称为“设计分析”;假如设计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能制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事物,那么分析就是以该过程所得的成果为开始,并尝试取得在其底层的概念与原则;值得一提的是,此一分析是建立在假想上,目的绝对不是将整个设计的过程再一次架构出来。

”——Bernard Leupen 等著,林尹星、薛皓东译,设计与分析,P.18现代设计分析的源与流.法国工业技术学院迪朗(J.N.L.Durand,1760-1834)的建筑类型分析.包豪斯“分析”教学法(Analyses of Old Masters)的基础性意义伊顿(Johannes Itten)“色彩——造型”课中的大师作品分析保罗.克利(Paul Klee)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以“分析”和抽象为主干的教学法. 德州骑警(The Texas Rangers 1951-1958)成熟的设计分析教学法赫伊斯利(Bernhard Hoesli)“Making Modern Architecture Teachable”柯林.罗(Colin Rowe)海杜克(John Hejduk)斯拉茨基(Bob Slutzky).库柏联盟(The Cooper Union).瑞士苏梨士高等工业大学(ETH.Zurich赫伊斯利1959-).荷兰戴夫特大学(Delft University)伯纳德.鲁本(Bernard Leupen)“Design and Analysis”.现代艺术、心理学的发展弗罗意德的心理分析格式塔完形分析1960年代后,设计分析和形态分析开始在设计教育和学术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类型学[typology]、形态学[morphology]和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等方法理论使“图示”[diagram]进一步发展成为设计分析中的重要工具。

设计分析与历史理论分析的交织与区别设计分析:注重建筑本体——物质和空间,注重设计的逻辑和过程;注重方法。

历史理论分析:注重背景和宏观规律及理念的综合判断;注重思想与方法的历程演变。

分析:分解思维、发现、抽象、诠释表达Expression:逻辑的、客观的、带有分析信息的理性呈现表现Rendering:以直观感知和交流为目标的有感染力的视觉描绘2,为什么要研究设计分析理解设计----操作设计建立对建筑设计活动的认知(recognition),洞察和研究建筑设计中的相关背景、构成因素、结构关系以及普遍的或个性化的形式逻辑等等,培养出观察(看问题)和评价(evaluation)的专业眼光和能力,由学习导向创造。

3,如何展开设计分析价值观不同文化背景和目标指向的影响层次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有抽取的单项系统)到局部视角不同的观察角度,如:基地与环境(context)、功能与空间、材料与建造(tectonic)等。

图示技术(Diagrammatic Technique)案例分析的重要性(Case Study)二、基于环境理解的分析理论和方法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s In Terms of Contextual Understanding1、观念的转变:1920年代现代主义——一种英雄主义心态1950年代Team10——人性关怀、行为与环境1960年代意大利理性主义——历史类型的运用1980年代后现代主义——文脉主义2、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介入环境——改变环境认知分析——影响分析供与取、资源与限定3、环境解剖的思维方法:局部之和历史层积[历时性]理念交叠[共时性]事件影响[突发性]4、分析的视角及方法:视角:几何系统空间系统要素系统方法:基地分析、肌理分析、图底分析、类型分析、注记分析、控制线分析[界线、轴线、视廊]、界面分析、视觉序列分析、形态意向分析层积分析三、基于空间理解的分析理论和方法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s In Terms of Spatial Understanding1、关于空间的认识1900年以前防护公共与私有仪典与实用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功能要素人体工学功能分区自由的空间空间的透明性二战以后结构主义弹性空间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模式语言2、空间与功能空间适应需要空间跟随功能空间发生功能空间与功能相互适应3、空间的自律性与被动性空间是建筑的基本语言4、空间限定要素水平要素、垂直要素点、线、面5、空间联系套叠、穿插、邻接6、空间组合集中式、线式、辐射式、组团式、网格式7、空间的量、形、质围护物的属性空间的特征、舒适度量度比例、尺度形状形式造型界限表面色彩边缘质感、图案洞口光、风、景观、方向性8、观察与体验位置、距离、运动9、分析的元素与方法单一空间、空间关系、空间秩序图底、界面变形、分解、透射、生成过程四、基于建构理解的分析理论和方法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In Terms of Tectonic Understanding1、建构的概念诗意地建造所谓建构是指由材料、构造和结构方式所形成的建造逻辑关系在设计中的表述,它是建筑形式的物质技术基础,“建构”(Tectonic)具有与地域相联系的人文内涵。

取材材料(材质)结构构造建造工艺2、支撑、围合、表皮(Skins)两种不同设计策略的比较:空间表达与物质表达空间的使用和形式支撑的层次性表达的真实性3、关于厚度(Thickness)混合——分离——重组4、工程师的美学和技术的戏剧化科技与人文5、分析方法剖切分层分解节点重构模型五、基于形的分析理论和方法Analysis Theory and Method In Terms of Formative Ideas形是视觉设计的基础,也是其结果,建筑亦不例外。

1、概念辨析形[form]、形式[form]、形态[morphology]、形体[figure、body]、形状[shape]、形象[image]2、形与几何欧几里德几何形的基本要素:点(零维)、线(一维)、面(二维)、体(三维)基本几何形(体):正方形(体)、三角形(锥体)、圆形(球体)分形几何Fractal GeometryMandelbrot “分形:形式、偶然性、维数”,1975Nikos A.Salingaros “新建筑中的分形”,1995Kar Bawill “建筑设计中的分形几何”,1996 分形、分维、自然的形式、尺度梯级运动中的几何与形要素的运动形成不同的几何形(体):轨迹、旋转、交叠、切割……3、形与数量度及量度关系/ 比例与尺度,尺度梯级等分与倍数、等差、等比文艺复兴理论1:1.4141:1.618(黄金比)控制线Le Corbusier的人体模度4、形式的视觉属性形状、量度、色彩、质感、位置、方位、视觉惯性、观察条件5、视觉秩序的基本原理轴线、对称、等级、韵律、基准、变换6、形的组织加或减、集中、线性、辐射、组团、格网7、工具变革与形式设计样式的时代丁字尺与三角板的时代电脑的时代8、形式的地域性与时代性9、形式演变的多元影响艺术学、数学、生物学、物理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