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

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

如何帮助孩子迈好入学 第一步
一年级新生家长培训
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是每个孩 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接受正规 的学校教育是孩子人生发展中的一个 重要事件。人生使命的变换由玩到学, 学习环境完全陌生,学习内容由游戏 活动到知识技能,学习方式由观察操
作到记忆读写,教师不再全天候呵护,
中午没有了幼儿园式的集体午睡… …
家长与学生一起找老师的亮点, 家长主动与老师密切联系
耐心陪伴帮孩子度过
家庭教育中几个建议
1. 制定相对固定的时间作息表, 如什么时候起床,上学,做作 业,休息,玩耍,看书等。让 孩子慢慢懂得合理规划自己的 时间。不要到睡觉前才发现作 业没完成。 2.与孩子一起观看能够开拓视野、 有益身心健康的电视节目,少 泡肥皂剧。
3.指导孩子有选择性的运用电 脑,尽量不要玩过于沉迷刺激 的网络游戏,或者整天对着 Ipad等。 4.和孩子一起看看书,享受宁 静亲子时间。 5.训练孩子离家或者回到家时 与家人打招呼,离校或者回校 与老师同学打招呼。
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沟通建议
关注学校正面信息。和孩子 分享学校的成功,老师的成 功,使孩子信任、喜爱学校。 与班主任坦诚沟通。家庭比 较特殊的跟班主任提前沟通 将让老师与您一起面对孩子 成长的特殊问题。 记下学校、老师的联系方式, 当您在子女教育方面出现困 惑时,及时与老师沟通,或 者与学校领导沟通。
作业拖拉、马虎
没有责任意识、时间意识,自 控能力差
建议:
制定好时间作息,规定好作 业时间及地点,不完成就不 能进行下一件事。
陪伴做作业时要安静。让孩子 自己思考,孩子不会的问题等 作业完成后再一并帮他讲解。 引导孩子养成自觉检查,分类 收拾好的习惯。
检查作业中,如果孩子做错了, 可以另纸重做,事后,可以在 作业本中给老师附上小纸条告 诉老师孩子哪些不会做。(但 可不要质疑老师哦)
不要轻易让孩子缺交作业(书 写、口头),如果作业真的很 多,可以与老师沟通,但千万 不要自己擅作主张让孩子不做, 甚至帮孩子说谎话。 作业是贯穿学生整个读书生涯的,缺交作业 的习惯一旦形成,孩子的学习只会越来越差。
丢三落四
收拾学习物品习惯没形成,家 长包办收拾工作。
建议
培养收拾学习物品习惯。 一起检查、签名 每晚先一起准备好第二天的 学习文具。如逐渐放手让孩 子自己用卷笔刀削好铅笔。 3.告诉孩子,如果书本没有 带,就要自己承担受批评的 责任。
这些变换,孩子该如何面对?
幼儿升小学要必须过好五关
心理关 学习关 生活关 物质关 交际关
害怕上学,依赖父母陪伴
建议:
激发兴趣,入学前跟孩子 谈谈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引 导孩子多观察,分散焦虑心理。 不退让,多沟通。如果孩子真 的情绪比较低落,可以及时联 系班主任,让老师们与你一起 解决。
交往关
——宽容、正能量
与同伴的交往:小矛盾较 多,朋友不多 建议: 淡化矛盾、正面引导、从自 身找原因,理解他人,勇于 认错。 帮孩子选择朋友,则其善者 而从之。 有同班至少2位学生家长电话。 以便同学之间的交流。
亲其师则信其教
与老师的交往:畏惧、逃避、 崇拜喜欢
建议:
引导孩子主动与老师交往,如打 招呼,上课举手,下课谈心 当孩子在学校犯错受到批评时, 引导正面面对,既不归责孩子, 也不归责教师,而是就事论事, 进行分析。
好多学习习惯是上学前就开始培养的:
规律生活;早睡早起;吃好早餐;
遵守作息常规。 学会自己收拾书包、摆放书本、整理 文具盒、准备用具
遵守学校常规;文明礼貌;物品放置
顺序化、固定化、用完即归等。
(每天坚持做到,先完成作业后玩耍)
参加力所能及 的劳动:扫地、洗碗、 叠被子等。 下课上好厕所,准备文具
并告诉孩子做错了老师能够指出来是 对他负责。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指责老师或者是 批评孩子的人。
女生现象 智力? 学习习惯?
注意力不集中
建议: 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 点。可以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或单 独一个房间,重在安静、整洁。 为孩子准备高度适宜的桌椅。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集中精神做 一件事。如专心听讲一个故事、 看书、画画等。 在做这些事前先上好洗手间, 喝好水。注意中途不要停止,不 要打扰。
物质关
——简朴、平等
挑选适合的学习用具。 书包轻便即可,不一定要拉杆的。
铅笔最好是六边形、只有简单花 纹的。
书袋用帆布等做得耐用又不影响 上课。 配备一个质量比较好的水壶, 让孩子少喝饮料。 衣服干净,不戴饰品(银项链, 手链等以免丢失,受伤),不 理过于古怪、新潮的发型。
不责怪,深究到底 不随便定性,分析厉 害关系 物归原主。
抗挫能力差,受不得批评。
原因:由幼儿园的鼓励为主到鼓 励中适当的批评,小学教学中将
逐渐提高抗挫能力。而没有经过
挫折教育的孩子刚开始就易产生 抗拒心理。(自杀要挟)
建议:
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遇到
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管怎么
哭闹,久而久之孩子才能适应挫折。
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及时给予肯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