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测评4

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价值围绕商品价格波动
d
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观形式是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1.162.5
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
您没有作答
a
社会主义社会
b
共产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信息网络社会
部分人要无偿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而自己不劳而获时,意味着劳动还不是人的第一需要;劳动还作为人们的谋生手段而不得不劳动时,也意味着劳动还不是人的第一需要。当社会发展到完全摆脱私有制、阶级压迫、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仍是谋生手段的束缚时,劳动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经过科学论证的理想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
1.272.5
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2009.10真题)
您没有作答
a
马克思
b
列宁
c
斯大林
d
毛泽东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因此正确答案是B。
b
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
c
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名称
d
不属于社会形态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二者之间不存在对抗性矛盾。因此正确答案是B。
1.252.5
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的原因()
您没有作答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
共产主义社会
该题考查共产主义特征。共产主义特征之一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消亡。因此正确答案是D。
1.212.5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您没有作答
a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b
社会土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改变
c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针对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方面和环节进行的,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以及核心价值观。
1.22.5
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
您没有作答
a
唯心主义先验论
b
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
c
唯物主义反映论
d
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是唯心主义认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同唯物主义反映论根本对立,认为人的知识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
1.32.5
a
社会主义社会
b
共产主义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信息社会
该题考查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个人劳动不必通过价值交换的方式转化为社会劳动,从而使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归于消失。因此正确答案是B。
1.62.5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1.282.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方面新变化的是()。
您没有作答
a
生产者中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增加
b
机器生产由“三机系统”发展为“四机系统”
c
生产管理中增加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手段和工具
d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出现了法人所有制等新形式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快读发展,有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特别是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规律作用的原因,同时生产力还有着它自身不断加速发展的规律。人类再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深化、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提高劳动技能、改进生产工具。ABC三项都属于生产力方面的新变化,而D项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
1.172.5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三大差别”的是()
您没有作答
a
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政治与经济的差别
c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该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差别”。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三大差别”不包括政治与经济的差别。因此正确答案是B。
1.132.5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您没有作答
a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c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1.142.5
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
空想社会主义
c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该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因此正确答案是A。
a
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b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c
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d
社会主义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民主的原因。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往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它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不是全体人民的民主。因此正确答案是D。
1.102.5
无产阶级专政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
您没有作答
a
人民当家做主
b
民主集中制
c
共产主义
d
社会主义民主
该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因此正确答案是D。
1.112.5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向更高级的生产方式过渡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您没有作答
a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c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d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完善
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日益社会化,为向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
1.302.5
劳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而同时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社会是()(2015.4真题)
您没有作答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因此正确答案是C。
1.72.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
您没有作答
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生产工具属于()。
您没有作答
a
实体性因索
b
运筹性因素
c
渗透性因素
d
准备性因素
实体性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属于劳动资料。运筹性因素: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渗透性因素:自然科学准备性因素:教育。
1.152.5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观形式是()。
您没有作答
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您没有作答
a
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b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c
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d
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
该题考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因此正确答案是A。
1.52.5
商品经济的消失的社会是()
您没有作答
1.232.5
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您没有作答
a
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
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
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所以唯心主义是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1.242.5
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是()
您没有作答
a
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
1.122.5
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您没有作答
a
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
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
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d
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个人按其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按照历史人物的作用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可以区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您没有作答
a
有机构成
b
价值构成
c
技术构成
d
数量构成
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方面,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这种反应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技术构成。另一方面,从价值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技术构成决定资本价值构成。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