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三、反应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反应按照何种方式进行?反应过程需要经历那些主要的步骤? 会出现那种活性中间体或过渡状态? 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出现的活性中间体包括:碳正离子、碳负离子、 自由基、卡宾等。按照活性中间体类型的不同,一般将有机化学反应分作 离子型反应、自由基型反应等。 如脂类物质氧化反应的开始阶段:
O ONu Nu + ONu H
+
ONu +
ONu
可以与醛酮类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试剂已如前述。此机理的特 点是: a.羰基C是反应的活性中心。凡是能增加羰基C正电荷的因素,均可使
反应速度增加,凡是降低羰基C正电荷的因素均可使反应速度降低。酮类 反应不如醛类就是这个道理; b.由于羰基的平面结构,亲核基团从两面进攻的几率相等,因此当羰 基C连接(除氧外)两个不同基团时,形成的是外消旋产物; c.机理中的第一步为速度决定步骤。在此步骤中,羰基C由SP2杂化态 变为SP3杂化态。 d.醛酮类化合物亲核加成反应的快慢还与羰基C所连基团的体积大小 有关,体积越大,速度越慢。 (三)亲电类型的反应 亲电类型的反应也属于离子型反应,是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分子 或基团(亲电试剂)进攻底物分子中带负电荷或电子云密度较高的原子 (反应中心)而发生的反应。 亲电类型的反应包括亲电加成反应和亲电取代反应。 Ⅰ、亲电加成反应 亲电加成反应是烯烃、炔烃类化合物发生的典型的化学反应,其机理
+
CH3CH2 OH + Na Cl CH3CH2 OH
CH3CH2 + Cl OH δ HO
H
C
H
2. CH3CH2 Cl + OH
-
-
δ Cl
HO CH2CH3 + Cl
-
CH3CH2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属于有机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有机化学从 定性走向定量的主要基础。 二、有机反应机理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可能性:有机化学反应的典型特点是反应速度比较慢,正是这一点为 有机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可能性,使人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观察或计 算有机物变化的方向和细节。 必要性: a.人们需要知道某一类型或某一环境的化学键断裂的方式和难易,这 将为正确判断类似键的反应特点提供重要的参数; b.一种有机物经历化学反应时,往往存在多种反应方向,得到多种反 应产物;而人们出于不同的需要只希望得到其中的一种或其中一种占有绝 对的比例。这是通过反应机理研究可以为人们控制反应方向提供重要的依 据; c.通过反应机理研究,人们可以详细了解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确定 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 d.反应机理研究为人们开发新的反应类型,得到新物质奠定了基础。
R
C
L R
C
+
+ L
C R
+
+ Nu
R
C
Nu
其中的L为底物中的离去基团,一般包括X(卤代烃、酰卤、卤代苯 的硝基衍生物)、OH(醇)、OR(醚或羧酸酯)、OCOR(酸酐)等; 这类反应的基本特点是: a.第一步是反应的慢步骤,也就是速度控制步骤;第二步为快反应; 这是因为第一步只有键的断裂而没有键的形成,所以是一个纯粹消耗能 量的步骤; b.在速度控制步骤中,只是反应底物参与反应,与其它因素特别是亲 核试剂的种类和浓度无关,因此为单分子反应; c.当反应中心的C失去L后,其杂化状态由SP3改变为SP2,因此中间产 物碳正离子为平面结构,这也就导致亲核基团从两面进攻的几率相等, 产物为外消旋; d.SN1反应的速度主要决定于底物的结构,当底物中存在可以使碳正
H
C
H
δ Cl
CH3CH2 E
CH3CH2
CH3CH2 Cl + -OH CH3CH2 Cl + -OH CH3CH2 OH t t CH3CH2 OH
3.研究反应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多个反应方向,副产物的种类和相对含 量; 如:甲烷氯化除了生成氯甲烷外,还可能有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 仿)、四氯化碳及乙烷等产物。
*在烯烃类化合物的亲电加成反应中,质子首先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C 原子上; **在烯烃类化合物的亲电加成反应中,亲电基团首先加在电子云密度 比较高的双键C原子上; 第一种是经典的表述,其主要针对烯烃类化合物和可解离出质子的亲 电试剂之间的反应,如:
离子结构稳定的因素是必然促进反应的发生,因此有:
C L R C L R C R L R R C H L R H C H L
B、双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N2)
Nu + δNu δL
L
Nu
SN2反应机理的主要特点为: a.生成过渡态的过程为速度决定步骤。在这个步骤中需要底物和亲核 试剂同时参加,因此为双分子反应,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中间出 现寿命短、能量高的分子质点称为过渡态,未将反应分为二步,因此为 一步反应; b.由于反应开始时,离去基团并未从中心C上脱下来,因此亲核基团
CH 3 Cl + Cl CH 2 Cl + H Cl Cl 2 Cl CH 4 Cl + Cl
4.研究温度、溶剂、酸碱度、其他试剂等反应条件对反应方向、反 应速度等方面的影响,实现对反应的控制。 如:Maillsrd反应是食品化学中的重点反应,其初始阶段的反应机理 为:
由此机理可以知道:改变食品原料中还原性糖及氨基酸的含量,可 以促进或抑制Maillard反应的发生;通过控制食品加工中的酸碱度或温度, 也可改变Maillard反应发生的程度等。 5.研究表征反应中间产物或活性中间体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 反应过程的物质及能量变化;等等。 四、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特点: 1.反应机理是在大量的实践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有机 化学中“最高层次”的研究; 2.一个好的反应机理,不仅要能够完全解释已经得到的试验事实,而 且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试验现象给出合理的预测; 3.限于检测手段及理论研究的不能完全满足机理研究的需要,目前大 多数机理中的许多环节尚未完全得到充分的证明,所描述的机理有理论 上的假设和人为的推测。但这种假设和推测不能违背第2点。 4.反应机理对于应用化学诸学科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CH 3CH 2 Cl + NaOH 1. CH 3CH 2 Cl
H 2O
+
CH 3CH 2 OH + Na Cl CH 3CH 2 OH
CH 3CH2 + Cl OH δ HO
H
C
H
2. CH 3CH 2 Cl + OH
-
-
δ Cl
HO CH 2CH 3 + Cl
-
CH 3CH 2
δ HO E
+
2.3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基础
2.3.1 反应机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研究内容 一、基本概念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对有机化合物反应过程的详细描述;即用一系 列化学方程、相关数据、曲线表示一个有机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形 成的位置、方式、不同的反应方式和方向及其与之相对应的能量变化等。 举例:
CH3CH2 Cl + NaOH 1. CH3CH2 Cl H2O
CH4 + Cl2
链引发 链延长 光
CH 3 Cl +242.6kJ/mol CH 3 + H Cl CH 3 Cl + Cl CH 3 Cl Cl2 CH3 CH3 +8.4kJ/mol -111.8kJ/mol
Cl2
光
2 Cl
CH 4 + Cl CH 3 + Cl2
链终止
Cl
+ CH 3
2Cl 2 CH 3
链引发
X2 C C光Fra bibliotek2X C
链延长
H + X + X2 X2 + X
+ H X
C
X + X
链终止
2X C
C
X
此类反应的特点是: a.反应需要自由基引发剂。可以充当自由基的物质很多,例如空气氧、 一些金属离子等;有机化学制备中常用一些含过氧键或过硫键的物质作 自由基引发剂,如过氧化苯甲酸、过硫酸铵等。 b.此类反应常经历比较明显的三个过程。引发过程往往速度比较慢, 俗称“潜伏期”,这个阶段是抑制此类反应进行的最佳时间;一旦反应 进入链延长阶段就会生产大量的产物,是快速增殖阶段。往往是一些食 品(特别是油性食品)质量变差的主要原因。 c.此类反应的中间产物为自由基,产物种类与自由基种类和稳定性有 很大关系。对于烃类化合物来说,其中不同类型的氢反应活性顺序为: 烯丙基氢或苄基氢>叔氢>仲氢>伯氢 有机化学中自由基加成反应的典型例证是烯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其机理可以简单表述为:
H
OH H
H
加 氢 还 原 反 应 烯 、 炔 、 醛 、 酮 催 化 加 氢 ; N aB H 4、 L iA lH 4
还 原 、 Z n(H g)/浓 H C l还 原
其它类 型反应
氧化反应 重排反应
烷、烯、炔、芳烃、醇、醛、酮、胺、 单糖等的氧化反应
二、主要反应类型的机理描述 (一)自由基反应 自由基反应中较重要的是自由基取代反应,有机化学中学过的光卤 代反应即属此类反应,其机理描述一般可为:
可以表述为:
B C G C +A B C
+
C A
+B
C
C A
机理中G表示给电性基团(常见为R基)。可以与烯烃类化合物发生 亲电加成反应的试剂有X2(X+)、HX(H+)、H2O( H+)及其它无机 酸等。 亲电加成反应机理具有以下特点: a.亲电试剂必须具有可以解离或在反应中受底物影响可以解离的正 离子或正性基团; b.对称烯烃烯键上的电子云密度均匀分布,而不对称烯烃双键上电 子云的分布不均匀,两个双键C上的电子云密度有差别;亲电试剂中的正 性基团首先进攻或接近电子云密度比较高的双键C原子; c.不对称的亲电试剂(即A不等于B)与不对称烯烃发生亲电加成反 应时,其加成方向遵守Markevnikev规则。马氏规则可有两种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