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全草类生药

14全草类生药


H H3C O O O O
H
青蒿素
双氢青蒿素(半合成)
麻黄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 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 或 木 贼 麻 黄 E.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
麻 黄的植物形态
石斛
兰科植物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 流苏石斛D. fimbriatum Hook. 、 环草石斛D. loddigesii Rolfe.、 黄草石斛D. chrysanthum Wall.和 铁皮石斛D. candidum Wall. ex Lindl. 等的新鲜或干燥茎。 主产于广西、贵州、广东、云南、 四川等省区。
穿心莲的显微特征
显微特征
茎横切面:呈方形,四角外突。表皮 细胞被角质层,有的细胞内含碳酸 钙结晶(钟乳体),有腺鳞。皮层含 叶绿体,厚角组织四角处发达。内 皮层明显。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散在。 木质部发达,连接成环状,木射线 细胞1列。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
穿心莲茎横切面
叶、茎的表皮细胞有的含 钟乳体,形态与周围细胞 有异,称“异细胞”。
附注
对国产12种麻黄中6种生物碱的HPL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1.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麻黄类生药中生物碱的主要成分。 (1)草麻黄、木贼麻黄、单子麻黄和西藏中麻黄的总碱 含量高,以麻黄碱为主,伪麻黄碱较少。 (2)山岭麻黄、藏麻黄、异株矮麻黄的总碱含量小于草 麻黄,但各种生物碱之间的比例与草麻黄相似,适当增加 用量可以入药。 (3)中麻黄和窄膜麻黄的总碱含量也高,但以伪麻黄碱 为主。 (4)膜果麻黄和斑子麻黄生物碱含量甚微,不能药用。 2. 麻黄生物碱含量的高低以及各种生物碱之间比例不同, 主要是由植物种的特征决定的。产地也有一定的影响。
穿心莲
【来源】 爵床科植物穿心莲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Burm. f.)Nees的干燥 地 上部分。
原产印度。主要栽培于广东、福建、广西、四川等省。
穿心莲的性状
性状
茎方形,多分枝,节稍膨 大,横断面有白色髓部。 叶对生,叶片皱缩,用热 水浸软摊开观察,呈披针 形或卵状披针形,叶面绿 色,背面灰绿色,两面光 滑;柄短或近无柄。质脆 易碎,气微,味极苦, 苦 至喉部,经久苦味不散。
白屈菜 Herba Chelidonii
[来源]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的干燥全草。 [产地]主产于华北、东北。 [成份]主含异喹啉类生物碱。 [功效]止痛、抗痉挛、降血压。
仙鹤草 Herba Agrimoniae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 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干燥地上部分。
穿心莲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全草含苦味素,系二萜内酯类化合物,在叶中含量最高 (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根和种子中不含。主要为: 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1.5%以上),新穿心莲内 酯(neoandrographolide,0.2%以上)和14-去氧穿心莲内 酯(14-deoxyand-rographolide)。 *内酯类成分体外并 无抑菌作用,但临床上对多种感染性疾病有效。 *爵床科其他种均不含穿心莲内酯。 另含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黄酮化合物等。

茵陈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滨蒿幼苗含挥发油约0.2% ,带果穗全草含挥发油约1%,油 中主成分为茵陈炔酮(capillin)。另含香豆素类、黄酮 类。
O O H3CO H3CO O O
茵陈炔酮
茵陈炔二酮
滨蒿素
[功效]性寒,味苦、辛。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
青蒿 Herba Artemisiae Annuae
草麻黄茎横切面
麻 黄的显微特征
[粉末特征]
(1)气孔特异, 下陷,保卫细胞 侧面观呈哑铃形 或电话筒状; (2)纤维细长, 外壁布满草酸钙 砂晶和方晶,形 成嵌晶纤维; (3)导管分子端 壁斜面相连,端 壁具多个圆形穿 孔,称麻黄式穿 孔板。
麻 黄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含多种有机胺类生物碱,主要为: CH CH CH3 麻黄碱(l-ephedrine) 、 伪麻黄碱(d-pseudoephedrine); OH NHCH3 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 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3对立体异构体),等。 *生物碱主要存在于草质茎髓部,节间含量远高于节部。 木质茎几乎不含麻黄碱。 *秋季麻黄碱含量较高,春季较低。
附注
3. 临床运用参考: 麻黄碱——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选用草麻黄、木贼麻黄、单子麻黄。 (麻黄汤) 伪麻黄碱——解表化饮: 选用中麻黄。(小青龙汤) 消炎止痛,减肥:选用中麻黄。 (防风通圣散) 甲基麻黄碱——抗变态反应:选用西藏中麻黄。(阳和汤) 4. 原料药生产参考: 提取麻黄碱——草麻黄、木贼麻黄、单子麻黄和西藏中麻黄。 提取伪麻黄碱——中麻黄。 提取甲基麻黄碱——东北产草麻黄和西藏中麻黄。
石斛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 细小而扁平,外被厚角质层, 黄色。皮层细胞6~8列。中 柱宽广,散有多数有限外韧 型维管束,韧皮部外侧有纤 维束,半环状,壁厚,纤维 束外侧有细小薄壁细胞,常 含硅质块,木质部导管1~3 个,有木纤维。薄壁组织中 有含草酸钙针晶束的粘液 细胞。
石斛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金钗石斛茎含总生物碱0.3~0.8%,主要为: 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次碱 (nobilonine)、6-羟基石斛碱(石斛胺,6hydroxydendrobine,dendramine)、石斛醚碱 (dendroxine)等。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的干燥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全 草 含 抗 疟 活 性 成 分 青 蒿 素 ( artemisinin )对治疗各种类型疟疾均 有疗效快、毒性小等优点。 [功效]解暑清热,抗虐。
CH3 H3C H CH3 O O O O OH O H CH3 CH3
[化学成分] 含仙鹤草酚A~E(agrimol A~E)。 鹤草牙(龙牙草初春时的冬芽),含鹤草酚 (agrimophol),具有驱绦虫作用。 [功效]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
鹤草酚
习题1:试述薄荷的来源及主要鉴别特征,本品 以何地产者为道地药材? 2:薄荷中主含什么成分?药典中所规定的 最低含量是多少?
益母草 Herba Leonuri
益母草的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全草含生物碱类: 益母草碱(leonurine)、水苏碱(stachydrine)等。
H3CO HO H3CO NH COO (CH2)4 NH C NH 2 N+ COOH3C CH3
Dendrobium: 中国60多种。商品石斛原植 物有21种以上。 附生草本,茎长,多具 节;叶茎生;总状花序。
石斛的性状
生药:扁圆柱形或圆柱形。 表面金黄色或黄绿色。具 节和节间,有纵纹。嚼之 带粘性。 (1)色金黄,有光泽,质 柔韧者为佳。 (2)茎细,嚼之有粘性者 为佳。
石斛的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功效 味辛,性凉;疏散风热、清头目、透疹。 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 风疹,麻疹,胸肋胀满。
[附注] 1.薄荷油为薄荷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汽蒸馏,再冷冻, 部分脱脑加工得到的挥发油(亦称薄荷白油)。为无色 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有特殊清凉香气,味初辛,后 凉。存放日久渐变深。与乙醇、氯仿或乙醚能任意混 合。本品为芳香药、调味药及驱风药。 2.薄荷脑为薄荷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的环状醇。为无色 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异 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本品功效同薄荷油。 3.绿薄荷Mentha spicata L. 又名留兰香,原产欧洲, 我国大量栽培,所含挥发油的主成分为藏茴香酮 (carvone),不含薄荷醇,油香气悦人,多用于牙 膏与食品工业。
第二篇
分论
第十四章 全草类生药 【薄荷】 【益母草】 【夏枯草】 【茵陈】 【麻黄】 【穿心莲】 【石斛】 【白屈菜】 【仙鹤草】
全草(Herba)类生药
1.Leabharlann 含义及入药情况: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的全植物体 或其地上部分。 全植物体——细辛,紫花地丁,金钱草,白花舌蛇草 地上部分——广藿香,益母草,薄荷,穿心莲,青蒿 ,淫羊藿 带花果植株——荆芥(穗) 草质茎——麻黄,石斛
薄荷 薄荷 薄荷 薄荷脑
薄荷的药理作用、功效
药理作用
1.抗病毒抗菌作用:煎剂抗病毒、抗菌。 2.局部刺激作用:外用能刺激皮肤和粘膜的神经末梢冷觉感受器,并 使局部微血管收缩,局部充血,感觉神经麻痹而产生清凉感及止痛、 止痒。局部应用有消炎止痛作用。 3.解热作用:内服小量薄荷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而使皮肤毛细血管扩 张,增加散热,并促进汗腺分泌。 4.健胃、解痉、利胆作用:薄荷油油健胃作用;薄荷醇、薄荷酮有解 除胃肠平滑肌痉挛和利胆作用。、 另外,薄荷还有祛痰、抗炎等作用。
益母草碱
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小剂量对离体蛙心脏有强收缩作用 大剂量呈抑制作用
水苏碱 抑制小鼠乳腺癌和 子宫内膜异位
[药理作用] 煎剂、醇浸膏、益母草碱对离体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 益母草能增加冠脉流量,减慢心率,改善微循环,抗凝血, 降低血压,兴奋呼吸中枢,利尿作用。 水苏碱抑制小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异位 [功效] 性微寒,味辛、苦。能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妇科用药,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恶露不尽、水肿尿 少、急性肾炎水肿等病症。 [附注]益母草的干燥成熟果实为中药茺蔚子,能活血通络, 清肝明目。用于治疗目赤肿痛,高血压等病症。
夏枯草 Spica Prunellae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 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的干燥果穗。 [化学成分] 含夏枯草苷,苷元为熊果酸。 [功效]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