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年1月第1卷第1期
China J Misdiagnosis,January 2001,V ol 1Ä1
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及保证合理用药的措施
赵逢平苗运明
山东省滕州市药品检验所277500
中图分类号:R45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647(2001)01-0102-02 近几十年来,新药的不断涌现,一方面给人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身体健康、保障人类正常、健康生活过程中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带给人类很大益处;另一方面,也大大地增加了医疗人员(医师、药师)在药物正确使用上的难度。
由于药物滥用、误用(如抗生素的滥用、超剂量给药),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大量的药源性疾病,轻则使用药者增加痛苦,重则使人致残,甚至死亡,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造成个人和社会的的经济损失。
以患者为中心,保证药品质量,加强合理用药研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应引起社会特别是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更需要不懈的努力来对付它。
1不合理用药的严重性
1.1概况
20世纪磺胺、青霉素等药物的陆续问世,开辟了化学药物治疗的新纪元,人类终于找到了征服传染病、流行病、鼠疫、猩红热、肺炎、肺结核、淋病等的有效武器。
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从盲目探索和经验主义办法寻找新药,进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投资、有多学科合作,严格管理地研究开发新药,取得辉煌成就[1]。
为人们防治疾病提供了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OTC),有效地保障了人们健康长寿,在这半个世纪,各国人均期望寿命从30多岁分别增至60多岁、70多岁、80多岁,反映出药物和药物治疗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1.2国际上不合理用药状况
随着药物和药物治疗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逐渐被人们认识,称之为药源性危害或药害。
50年代后,发达国家的新药研究开发达高潮,英美等国生产上市药物达数万种,合并用药和长疗法不断增加,不合理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日益突出,60年代西欧发生的轰动世界的反应停事件,日本发生的氯碘喹事件均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引起医药界的广泛重视[2]。
70年代,WHO指出,全球死亡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
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便采取多种方法监测,解决不合理用药及不良反应问题。
在美国,80年代仍有10%的入院者是由于药害所致,12%的住院患者是处方用药不合理。
1.3国内不合理用药现象
50年代~70年代,我国药物疗法较简单,药物品种、数量均不多,不合理、不适当用药问题不突出,但也存在四环素牙、链毒素所致聋哑药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药工业的产值、利润、销售额以空前速度增长,国产药、三资企业产药、进口药品种、数量不断增长,医药市场十分繁荣,缺医少药现象在城市已不复存在。
1984年,首届全国合理用药学术讨论会上,医学、药学专家一致认为:我国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存在。
不合理、不适当用药主要表现为:¹用药无适当指征或所用药无功效;º剂量过大或不足,疗程过长或过短,剂型不适当;»多药并用,注射液配伍禁忌发生率高;¼功效更好、毒性更小的药物未选用,或功效相同但价格便宜的药物未选用等。
近10a国内公开报道的2663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表明:不合理、不适当用药涉及的药物,以抗生素、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为主,普遍存在用药过多,指征过宽的错误。
并过多使用静脉滴注这种给药途径。
从回顾性药历分析所得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约为住院患者人次的10%~20%,其中5%的患者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而导致死亡[3]。
1991年有人报道说,据推算,每年在住院患者中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人数为19.2万人,是19种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1倍。
不合理、不适当用药和药物不良反应在我国也相当严重和普遍,在我国每年5000多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其中50万人属于严
重不良反应,因此致死的人数逾20万人[4]。
合理用药问题引起了公众和药品监督、卫生、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部门的广泛高度重视[5],各国政府均把药品的合理使用管理作为药品监督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从60年代起,世界各国都广泛开展药物毒理学研究,将毒理学研究视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建立了GLP实验室和各种管理规范,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如英国、日本的《药师法》和美国的《药房法》等法律,其管理的核心在于实施对医院、药店的药品使用环节(处方的决定和调配发药工作)的监督管理。
其具体方法是通过对使用环节的专业人员(医师、药师)实施资格认定,以及处方调配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等方法来达到用药有效、安全、经济的目的。
另外,发达国家除了实施《医师法》、《药师法》、《药房法》和《GLP》外,还要求医院和社会药店利用现代化手段采用合理用药监测软件系统如药物处方计算机审查系统(Drug Therapy Screening System DTSS)来达到管理目的,以确保用药的有效、安全、经济。
2保证合理用药的措施
2.1分析药物治疗中的问题
药物治疗在防治疾病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各国政府和医药卫生界都十分重视,分析并消除不合理用药因素。
美国医院药师协会将药物治疗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诸项:¹没有医疗指征用药;º处方药物无功效;»处方的药物不适合医疗特定情况;¼药物的剂量、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与间隔、疗程等不适宜;½重复给药;¾患者对处方药物过敏;¿产生急性或潜在的不良反应;À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急性或潜存的药物与药物、药物与营养品、药物与检验物质的相互作用;Á社交或娱乐性药物;bk未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bl患者对药物缺乏认识,不遵守医生确定的药物治疗;bm受经济限制而影响药物治疗;bn患者没有坚持药物治疗。
造成不合理、不适当用药的因素,由医疗人员、患者、药物等三方面因素构成。
上述诸项中,¹~½项主要是医疗人员因素;bl~bn项为患者因素;¾~bk项可归为药物因素。
2.2明确合理用药的标准
1987年,WHO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¹处方的药物应为适宜的药物;º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正确地调剂处方;¼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用药日数服用药物;½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这一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使药物治疗符合安全、有效、经济三项基本要求。
2.3保证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和进展
6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采取措施以保证合理用药。
近几年来,世界大多数国家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中行之有效并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以下方面:¹培养配备临床药师,开展以患者合理用药为中心的临床药学服务,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及药学保健;º建立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推行计算机化,开发了一系列合理用药监测信息系统,有效地辅助医师、药师合理用药[6];¼积极发展新学科、新技术,提高合理用药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近20a来发展的边缘学科有临床药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等;½改革医疗保险付费办法,将合理用药列为医师、药师考评的重要项目。
美国在1983年/1986年间用此方法于医疗救济项目,节约医疗费60亿美元。
上海市一家500张床位的医院,开展合理用药1a,节约药费近30万元。
全国有县级以上医院13248家,若能全面开展合理用药,估计每年可节约药费30亿元,药源性疾病可明显下降[7]。
参考文献
[1]药学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学科基金会,1995;43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1998;28
[3]杨晓华.2663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分析.中国药房,2000;11(2):81
[4]医疗数字荟萃.健康报,2000-01-26(1)
[5]雀勤华.浅谈医疗保险与合理用药.中国药事,1999;13(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