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十大牛散最神秘的“牛散”—刘芳熟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或许对“刘芳”并不陌生。
2007 年,*ST 金泰连拉42 个涨停被刘芳幸运“押中史上最牛散户”的称号由此而来。
但“刘芳”到底是何方神圣,众说纷纭。
2007 年,中国资本市场高歌猛进,一个接一个的财富神话不断上演。
当年一季度,一个叫刘芳的股民买入*ST 金泰312.24 万股。
当时*ST 金泰股价仅3.5 元左右,此后*ST 金泰停牌。
7月9日,黄光裕哥哥黄俊钦作为实际控制人的*ST 金泰公布整体上市重大利好消息,股价连续涨停,加上停牌前的个涨停,总共拉了42 个涨停板,成为A 股涨停王。
当时股价最高涨到26.5 元,一时之间,刘芳的纸上财富增值了倍多,达到8274 万元。
刘芳也因此一战成名,“最牛散户” 的称号不胫而走。
如此暴涨,自然引来监管层的注意。
2008 年,黄光裕、黄俊钦都因内幕交易(操纵*ST 金泰股价)被起诉,最终入狱,而另一个受益人刘芳也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有媒体猜测刘芳是黄氏兄弟控制的账户,不过在黄氏兄弟入狱后该账户仍长期活跃,所以这种猜测不太靠谱。
在一段时间内,“寻找刘芳”成为财经媒体乐此不疲的事情。
先是中央电视台发出报道,史上最牛散户“刘芳”是河南一个司机,而且是男的。
不过很快就有媒体指出,央视闹了乌龙。
此后,“刘芳”现身深圳。
2008 年6 月,有网络媒体披露,最散户刘芳是居住在深圳福田区的一位女士。
于是某证券报记者顺藤摸瓜,“历时数月调查”得出结论:深圳的一名自由投资者叫叶晶,他用自己名字和妻子刘芳的名字开了两个账户,爆炒*ST 金泰用的正是刘芳账户。
2008 年12 月,《第一财经日报》再次拿起接力棒,挖出“最牛散户”刘芳丈夫叶晶是深圳天讯龙软件公司的创始人, 户在深圳英大证券华侨城营业部,但是各方面都对此事三缄 其口;而且诡异的是,最早曝光刘芳行踪的那个网站记者, 不久就被英大证券招聘到总部上班。
因为缺乏最直接的账户 交易信息,该版本最终也无法给“刘芳”之谜定案。
点评:尽管不断被猜测、质疑,但刘芳并没有隐匿起来,而是一直 活跃在 A 股市场。
更为神奇的是,刘芳先后介入 10 多家具有重组、资产注入 等炒作题材股票,押宝概率非常高,不得不令人叹服其神机 妙算。
最近几年的成功案例有: 2013 年三季度刘芳成为深天马 A 的第六大股东,持股 219 万股。
刘芳介入后不久, 该 春晖股份而大幅盈利; 2014 年刘芳还介入彩虹精化,成为 第七大股东,当年年底该股资产重组,今年 3 月初复牌,股 价大涨一倍有余。
“内幕交易” 一直是A 股市场最为人诟病之处,对于市场流传 了很多年的“刘芳”之谜,监管部门是完全有能力查个水落石 出的。
如果刘芳涉嫌内幕交易就要查处,如果刘芳确实是投 资牛人,那就还她一个清白。
其开 公司便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2014 年刘芳曾“押中 ”扭亏摘帽股对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蹊跷事件,监管层如果一直默不作声,势必将动摇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但愿以后中国股市少些“刘芳”这样的谜团。
截至2014 年年底持股情况:股票代码名称数量(万股)市值(万元)002256 彩虹精化167.34997.2002726 龙大肉食46.01288.4 中国股市十大散”之价值投资者—刘元生有人说中国股市是散户市场,价值投资”理论行不通。
不过,刘元生投资万科27 年、创造482 倍财富增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中国信奉价值投资理念依然大有作为。
牛散故事:1988 年12 月末,万科股份制改组,并向社会发行股票,共发行2800 万股,每股1 元。
当时,万科的净资产只有1324万元,是个小公司。
为了推销股票,万科董事长王石亲自带队上街,在深圳的闹市区摆摊设点,吸引公众投资。
刘元生是王石在70 年代就结识的朋友,闻讯后,出于兄弟义气,慷慨解囊认购360 万股。
1991 年万科A 在深交所上市,股价很快涨到7、8 元,后来涨到20 多元,很多万科的早期投资者都卖掉了手中的股票。
不过,通过IPO 上市捞一把并不是刘元生的目的,出于对王石的信任,出于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判断,他一直持有股票。
此后,随着万科A 送股、配股,加上刘元生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部分,他拥有的万科A 逐年增加:1993 年为504.39 万股、1995 年为767 万股、2004 年为3767.94 万股、2006年为5844.63 万股。
如今,刘元生持有万科A 约13379 万股,持股量是万科员工持股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的约两倍,位居第六大流通股股东。
不算历年的分红,仅以目前万科13 元左右的股价计算,其持股市值高达17.39 亿元。
27 年里,刘元生360 万元的原始投资增长了482 倍。
当然,目前的市值并非历史最高。
在2007 年牛市顶峰时期,刘元生持有的万科股票市值一度超过24 亿元。
不过,那时候万科股价对应的市盈率在30 倍左右,而目前万科A 的动态市盈率在9.5 倍,这意味着在新一轮牛市中,持股近30年的刘元生很有可能再度创造财富神话。
谈论价值投资,首先要分清楚一点:价值投资可以长期持有,但长期持有绝不等于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在买入低估值、高成长性的股票,投资周期则随估值的变化而定。
刘元生之所以持有万科股票27 年,那是因为这些年万科直在高速成长。
2014 年的数据是:万科实现销售金额2151.3亿元,同比增长25.9% ,在全国商品房市场的占有率由2.09%提升至2.82% 。
当销售规模突破千亿元规模后仍能高速成长,而且估值很低,这就是刘元生坚持一股不卖的内在逻辑和理由。
当然,无论万科还是刘元生,他们的成功与中国房地产过去10 10 几年内高速发展的大背景直接相关。
或者可以说,在年前随便买入一只龙头地产公司的股票坚持到今天,收益都不会差,也都堪称价值投资。
那么未来10 年呢?A 股市场依然会存在最具价值投资的公司,也许是来自互联网,也许是环保、医疗、教育、养老。
但可以肯定的是,背靠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这些行业内高速成长的企业,有一天一定会成为同行业内世界级的大公司。
因此,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一点,沉下心来,挖掘那些具有成为世界级大企业基因的公司,也践行一把“价值投资”的理念。
000002 万科A133********.5 中国股市十大牛散”队长—黄木顺A 股市场有许多被称为最牛散户的组合,冠以“某某系”。
他们经常集中在某一时点大举建仓某只股票,待到高位时又集中撤退。
这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散同盟”已经是中国股市股重要的力量,“黄木顺系”即是其一。
黄木顺的大名,在资本市场如雷贯耳,有“地产股巴菲特”之称。
他曾经长线持有泛海建设(现更名为“泛海控股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泛海控股并不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公司,然而在A 股的房地产板块中,“泛海”却大名鼎鼎,江湖名气远超万科。
原因之一就是,泛海控股背后的大老板就是有着金融大鳄之称的卢志强。
泛海控股是2006 年涨幅最大的股,全年涨幅超过6 倍,黄木顺一战成名,也因此他的一举动被外界格外关注。
事实上,黄木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与他共同进退的亲密战友包括黄木秀、黄俊虎、黄俊龙、朱群英、郭淑玲,楼雄壮、楼肖斌、史玉燕(疑为史玉柱的妹妹)等人。
其中,朱群英与黄木顺共同创建了深圳市川业世纪投资公司;郭淑玲则是深圳川业世纪投资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黄木秀被媒体怀疑与黄木顺是兄弟关系,黄木秀与黄俊虎、黄俊龙则被证实是父子关系。
持有。
” 个依据是,他曾以 2 元多的价格同时买入万科 A在“黄木顺系”内,黄木顺无疑是总指挥,只要黄木顺吹集结 就冲锋;黄木顺敲锣,则收兵。
被“黄木顺系”围剿的股 票有北方国际、新华光 (光电股份 ) 等,黄木顺的多名战友同 时进入“前10 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之中。
上述账户还曾在 *ST建材、航天动力等个股中共同进退。
多数时候,黄木顺系都 获利颇丰,少数时候也被套,但在不断的补仓中摊低成本, 最终也能全身而退。
值得玩味的是,近些年黄木秀、黄俊虎和黄俊龙父子 3 人有自立门户”的迹象,他们的投资领域集中在有色金属板块。
个广受关注的案例是,黄氏父子曾在 *ST 关铝 ( 现“五矿稀土” )2011年 3月暂停上市前大举买入,当时两父子持有 关铝 3200 万股,后来 *ST 关铝被五矿稀土借壳, 2013 年复 牌首日就让黄氏父子大赚数亿元。
此后,北方稀土、锌业股 份也有他们的身影出现。
在一次接受媒体访问时,黄木顺强调他的“价值投资”理念:我所购买股票的公司一般都是行业中的老大, 买进并且长期口 号,*ST和万科B ,看重的就是其“在商品住宅市场的老大地位”。
买 入泛海建设, 按其解释, “也是其在商业地产中可能成为老大的预期”。
有质疑者认为,他的行事方式更像“庄家”,认为“黄木他长期持有泛海控股无疑是成功的,但泛海控股并非传统价值投资者青睐的蓝筹类型,而是一个充分利用资本市 场游戏规则、不断迎合资本市场口味的“另类公司”。
房产好 的时候把自己打扮成主流地产商;房地产式微了,摇身变成 集证券、保险、信托于一身的金融投资公司;如果未来有天泛海控股再次华丽转身为互联网企业,那也不会让人惊讶。
有异动,不妨用少量资金搭个顺风车,验证一下“牛散”队长 黄木顺的眼光。
截至 2014 年年底黄木顺持股情况:不过, 黄木顺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业内一直有争议。
顺系” 与此前名噪一时的“德隆系”、“涌金系”并无区别。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可以关注这个“牛 散同盟”的动向,一旦000046 泛海控股7032.3103867.1 截至2014 年年底黄木秀持股情况:600228 昌九生化950.116740.7截至2014 年年底黄木秀持股情况:000751 锌业股份744.25968.4 中国股市十大散”之四文/本刊记者冯庆汇定增大王—刘益谦当年的“法人股大王”刘益谦为人所熟知的已然是其收藏家的身份,尤其是那只价值连城的鸡缸杯。
在以往的熊市期间,刘以艺术品投资蜚声业界,而实际上,作为股票投资圈里嗅觉敏锐的大人物,刘益谦从2013 年便已大举杀回A 股。
这些年里,定增成为其主战场。
据不完全统计,2013 年以来,刘益谦已经参与了30 多次上市公司定增,累计耗资近80 亿元,堪称名副其实“定增大王”。
刘也曾对外解释称,现在与5 年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
对于2015 年,没法预测指数,只能说,熊市过去了,市场趋势向好。
刘益谦所参与的定增,如今已很少以个人名义,更多的则是以其持股的国华人寿为名。
在最新披露的年报中,有两个股票的前十大股东中出现了刘益谦的身影,分别为国民技术(300077) 、中材节能(603126) ,目前均在限售期内不完全统计,2014 年,刘益谦通过国华人寿约参与了17 家上市公司的定增,总计耗资约40 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