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景物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描写景物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很多像我们这种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学校来说,初一学生要完成这样的写作任务,是一个很难完成甚至不能完成的任务。
而主要原因就是很多学生没有做到大纲要求的"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生动"的要求,为凑够字数只能频繁使用"有一次,还有一次......"之类的字眼,一次作文要凑好几件事。
而要做到内容具体、生动,首先要强调描写。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提到,要"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而"描写"作为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显然是不可忽视的。
缺乏描写的记叙文,总是凑不够数的、枯燥乏味的;能有意识运用描写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
新大纲的阶段教学目标中强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而有创意的表达事物的特征,首推描写。
因此我选择了景物描写的方法指导的写作指导课。
二、学情分析因为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对学生描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这一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描写的表达方式,是一节起始课,因而,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无所收效。
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了景物描写这一小部分,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更重要的人物描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作文凑字数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生对此颇为头疼,因此本课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理念1.讲练结合这是一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但是,鉴于描写离不开观察,这节作文课又不同于其他作文课,对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应当是贯穿全课的一条线索。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因此,我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写作、讨论的时间占整个课时的一半以上。
3.侧重能力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学习景物描写,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能力培养。
因而,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定位在对学生概括和描写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法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品写氛围,更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圆满完成这次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赏析法播放音乐,使学生心情放松,通过音乐酝酿写作意境,为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打好基础;在赏析的过程中享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
2.分组讨论法新课标中倡导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创新,为此我在前期的品读板块充分发挥学生自身水平,让他们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从而把课堂的气氛调动起来。
3.巡视指导法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有争议或写作疑难问题的时候,老师适当点拨、诱导。
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茅塞顿开。
说学法为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次写作任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1.类比、讨论法。
通过对两篇目文章中写景内容的类比,让学生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发表个人的看法,听取别人的见解,共同探究。
2.快速成文法。
通过商讨,把自己想的结合在小组中讨论内容进行构思,倾注于笔端,变口头作文为书面语言。
进一步锤炼自己的语言。
提高自己的写作表达技巧。
五、教学目标1.明确描写的定义。
2.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3.领会景物描写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以及描写的定义。
2.使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六、教学流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怕写作文吗?时下在校园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其实写作文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大家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可以写出好文章的。
今天老师就将带着大家一起去领略朱自清描绘的旖旎春光,感受老舍先生笔下济南温晴的冬天,在欣赏美景中一起去探讨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师板书:描写景物)设计意图:这段导入语一下就点中了学生的要害,引起学生的关注。
并且使用了课文中的文章一下子把学生与作文的距离拉近了,同时也自然地引入了正题。
2.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屏幕显示)1.明确描写的定义。
2.掌握描写的方法。
3.学会对景物进行描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让他们在这节课上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
3.正课①教师出示两句话,让学生说说这两句话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①春雨从空中落下。
②春雨从空中落下。
看,像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像美丽的珠帘垂在屋前;像薄薄的轻纱,丝丝缕缕缠绵不断。
(学生分析:句①是记叙表达很直白、平淡;句②是描写很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本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区分记叙与描写这两种表达方式,明白记叙与描写在表达效果上是截然不同的,记叙的平实与描写的生动形象。
)②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描写的对象的不同,把描写进行分类。
人物描写描写类型景物描写设计意图:描写的类型较为繁多,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描写的类型也会有所不同。
此教学环节是让学生明白本堂课是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对描写类型进行划分的。
③教师出示关于《春》中的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断,让学生进行赏析。
教师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赏析时从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屏幕显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学生分析:这段文字作者集中笔墨只写一种景物。
通过动静、色味、虚实、高低、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多个角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并没有掌握赏析景物的方法。
这一教学环节是在为学生搭建一个梯子,找到赏析景物的突破口,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做了铺垫;另外选取课文中的写景片断,让学生没有陌生感。
同时也让他们明白其实课文就是最好的写作指导教材。
④教师出示《济南的冬天》里的一段景物描写的片断,让学生进行对比赏析。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屏幕显示)⑤教师让同学们讨论和交流,总结出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描写景物的方法:1.描写中要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对景物进行描写。
2.加修饰语。
(颜色、形态、性质……)3.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4.恰当地使用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5.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感知景物。
6.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设计意图:这是一节写作指导课,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赏析景物描写的方法,辨析其优劣。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获得启发,用于指导自己的写作活动。
于是设计这一环节其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对以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总结、概括出景物描写的方法。
以指导他们的写作活动。
4.拓展训练①教师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景物描写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片断。
②老师提供两幅图片给大家,分组写。
(屏幕显示图片)③学生展示、互评写作片断。
教师提出互评要求:①描写了哪些景物?②怎样描写的(具体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的方法)③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是对之前的教学内容的运用与提升。
意在指导学生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增加了互评环节,旨在让学生之间进行写作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扬长避短,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对于作文怎样教的问题,我一直感到很困惑。
通常情况下,我是按照写作训练的内容,布置一个作文题目,略作指导,提几点要求,就让学生去写。
把作文课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这就是作文课的现状。
后来我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没有任何帮助,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停留在最初的水平。
于是我开始探索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期望能以课本为蓝本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自己的种种实际做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篇章,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有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和模仿,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我在这节作文课中围绕着写作训练,联系了《春》、《济南的冬天》等学过的文章中的片断,或比较记叙与描写的区别,或突出描写的作用,在鲜明的对比中使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记叙,什么是描写以及如何对景物进行描写,这就远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把动态的写作流程变成静止的原则、孤立的规矩和死板的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
语文教学的实践早已经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在这节课中提到“描写”,学生对描写其实并不陌生,因为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提到。
但究竟什么是描写,它和记叙的区别究竟在哪儿,描写有什么作用,怎样进行描写,有没有什么规律?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
在这方面我在这节课上做了一些尝试。
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了几个语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来描写的五个要点,即在描写对像前加修饰语,选用恰当的修辞手法,适当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融入作者的切身感受,调动各种感官感知景物的特点。
这就是方法,就是要领,这个方法和要领能够操作的。
在接下来的学生写的写景片断,学生写得很好,基本上都按照这几点来写的,这就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
不然的话我们就是强调一百遍“要注重描写”,学生恐怕也不会描写,应当说,描写不过关是时下初中学生的老大难问题。
这节课虽然我只讲了“描写景物”这一训练重点,而且把焦点聚焦在了如何对景物进行描写上,但是学生的确是学有所获。
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不要只提要求,一定要教给学生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只有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够真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