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原文+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武陵的居民以捕鱼为生。
一次,他们沿溪而行,迷失了方向。
突然,他们发现了一片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间没有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让渔民们感到非常惊异。
他们继续前行,想要穷尽这片林子。
林子尽头,有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仿佛有光芒。
他们离开了船,走进了洞口。
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但是走了几十步之后,突然变得开阔起来。
这里土地平坦,房屋整齐,有优美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林。
道路纵横交错,鸡犬相闻。
这里的男女穿着和外人一样,黄发垂髫,看起来非常快乐。
他们看到渔民,非常惊讶,问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渔民回答了他们的问题。
村民们就邀请他们回家,设宴招待。
村里的人听说有外来的人,都来问讯。
他们自称是先祖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带着妻子和同乡来到这个荒凉之地,再也没有出去过,与外人隔绝。
他们被问及现在的时代,却不知道汉朝、魏晋时期的事情。
他们详细地讲述了他们所知道的一切,让人们感到惊叹。
其他人都邀请他们到家里,招待他们。
过了几天,他们告别离开了。
这些人说:“这件事不足为外人道。
”他们离开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开始了旅程。
到了郡城,他们向太守报告了这件事。
太守派人跟随他们的指引,但是却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桃花源。
南阳的XXX是一位高尚的士人,听说了这件事情,很想去一探究竟。
但是他最终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因为他病逝了,后来也没有人再问津这个桃花源了。
在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打渔为生的人,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这景色感到十分惊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眼前呈现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等。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XXX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XXX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小石潭记》中,作者描述了一处小潭的景色。
从XXX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便可闻到水声,如鸣佩环,十分动人。
XXX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XXX上,佁然不动;XXX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在明朝时期,有一个奇巧之人叫做XXX,他能够用径寸之木做出宫室、器皿、人物、鸟兽、木石等物,每一件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真。
他曾经送给我一艘核舟,这艘船在大苏泛赤壁的云雾中显得格外壮观。
这艘船的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间有一个敞开的舱室,上面覆盖着箬篷。
左右各有四个小窗户,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栏相望的景色。
关闭窗户,则可以看到右边雕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雕刻着“XXX来,水波不兴”,十分传神。
在明朝时期,有一位名叫XXX的人,他拥有非常特殊的技艺。
他可以用直径仅有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飞鸟、走兽、树木和石头等等,这些事物的形象都是按照原材料的形状来雕刻的,每个形象都有其独特的神情和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上面雕刻着XXX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这艘小船的长度大约是八分多一点,高度只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的高起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两侧各有四扇小窗,一共八扇,打开窗户可以看到雕刻着花纹的栏杆。
关闭窗户时,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字都是用XXX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XXX(XXX),佛印(XXX的好友)位于右边,XXX (XXX)位于左边。
XXX和XXX一起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XXX用右手拿着卷的右端,用左手轻按在XXX的背上。
XXX用左手拿着卷的左端,用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
XXX露出右脚,XXX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非常像XXX的XXX菩萨,他袒着胸脯,露出,抬头仰望,神情和XXX、XXX不相类似。
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手上还拿着念珠,珠子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卧着一根楫,楫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船夫。
右边的船夫椎髻仰面,左手倚在一根衡木上,右手攀着右脚趾,看起来像在吟唱。
左边的船夫用右手拿着蒲葵扇,用左手抚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一只壶。
这个人看起来端庄安静,好像在聆听茶声。
这艘小船的背部稍微凸起,上面题着“天启壬戌秋日,XXXXXX甫刻”这样的字样,非常细小,钩画非常清晰,颜色是墨色。
另外还用篆章刻上了“初平山人”这样的字样,颜色是丹色。
总计这艘小船,一共有五个人,八扇窗户,一根楫,一个炉子,一只壶,一卷手卷,一串念珠。
船舱的对联、船背的题名和篆文,总共有三十四个字,但整艘船的长度却不足一寸。
这是因为使用的是桃核这样的小而精致的材料,这样的技艺真是神奇。
蒹葭苍苍,XXX。
所谓的她,在水边。
顺着水流而上,道路漫长。
逆着水流而游,她就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消。
所谓的她,在水的岸边。
顺着水流而上,道路艰辛。
逆着水流而游,她就在水中的小岛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停。
所谓的她,在水的深处。
顺着水流而上,道路崎岖。
逆着水流而游,她就在水中的沙滩上。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XXX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XXX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色,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XXX乎来哉!改写:北冥之中,有一种鱼,名为鲲。
它的大小,不知有几千里。
它能变成鸟,名为XXX的背,也不知有几千里。
它愤怒时飞翔,犹如天空中的XXX。
这种鸟,要是想游泳到XXX,那是海上航行,距离遥远。
XXX是一个天然的池塘。
《齐谐》中说:“鹏要飞到南冥,水击打了三千里,它扶摇直上,飞了九万里,休息了六个月。
”野马和尘埃,都是靠呼吸相互交流的。
天空是苍苍的,那是它的本色吗?天空远大无边,那是它的极限吗?天空俯视下方,也许就像这样。
但水的积聚不厚,就无法承载大船。
在坳堂里倒杯水,就能让芥子成为船;倒在杯子里,水就变成了胶,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
风的积聚也不厚,就无法承载大翼。
所以,风只能斯在下方九万里,然后才能培养起风;背负青天,没有任何阻碍,才有今天的向南探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到这些话,人们的面色都会凋零。
连绵的山峰,直达天空,但只有尺许之高,枯松倒挂在绝壁上。
急流和瀑布,争相喧嚣,石头在峭壁上翻转,万壑之中雷声隆隆。
这样的险路,远道而来的人啊,你们为什么要来呢?在北冥海中,有一种名为鲲的巨鱼,其体长数千里。
它能化身成一只名为鹏的巨鸟,其翼若垂天之云,背若泰山。
当它愤怒时,它能飞往南冥,也就是天池。
在《齐谐》中,有这样的描述:“XXX往南冥,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六个月后才停歇。
”这是一种神奇的鸟,只有在海上才能孕育。
天空看起来蔚蓝苍苍,但是它的颜色是真实的吗?它的远方是否有尽头?它的视野是否与人类一样?水的积累不足,无法承载大船,倒出一杯水在凹坑中,就能做成一艘小船;同样的,风的积累不足,无法承载大翼,九万里以下的风只能培育出微风,只有背负着青天,才能飞向南方。
蜩与学鸠嘲笑鹏:“我们可以飞起来,抢榆枋就能停下来,不到时候就落地,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去南方?”他们只是小虫子,无法理解大鸟的想法。
小知识无法与大知识相比,年少无法与年长相比。
为什么?因为朝菌不知道月相,蟪蛄不知道春秋,这是小年的表现。
在XXX有一位叫做XXX的人,以五百年为一个春秋,八千年为一个大春秋。
这是大年的表现。
而XXX虽然寿命长,但与大年相比,还是微不足道。
汤问棘:“在北方有一片冥海,也就是天池,有一种名为鲲的鱼,它的体长数千里,没有人知道它的生活性。
还有一种名为鹏的鸟,背如泰山,翼如垂天之云,能够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穿过云层,负着青天,然后飞向南方,也就是天池。
XXX:“它要去哪里?我们只需要飞起来,不过数仞就能落地,飞翔在草丛间,这就是我们的极限了。
XXX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去南方?”这是小与大的区别。
在世界上,有些人得到了晋升,有些人得到了地位,有些人得到了荣誉,有些人得到了国家的征召,他们自己也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但是XXX还是嘲笑他们。
他们受到世人的赞誉,但是不会因此而得意忘形;受到世人的非议,也不会因此而沮丧;他们有自知之明,能够明辨是非,这就足够了。
他们在世界上还没有完全成熟。
即使是列子也只能在风中飞行五天,然后才能回来。
他们对于获得幸福并不完全了解。
但是,如果能够乘着天地的正能量,掌握六气的变化,无穷无尽地游荡,那么他们还需要等待什么呢?所以说:至高的人没有自我,神人没有功劳,圣人没有名望。
XXX和XXX在濠梁上游玩。
XXX说:“鲫鱼悠然自得地游泳,这就是鱼的乐趣。
”XXX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乐趣?”XXX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XXX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
你不是鱼,你当然不知道鱼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