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作文100

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作文100

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作文100篇一:借物喻人作文小练笔借物喻人作文小练笔粉笔赞黑板前的桌子上,零零碎碎的摆放着许多粉笔。

这些粉笔几乎都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甚至有些小的不值一提。

丁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的跑到座位上,挺直胸板,等待着老师的到来。

老师迈着大步走进来,将文件放到桌子上,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

老师拿起了一支刚好能拿住的粉笔,转身从黑板上为我们写者。

沙沙沙,沙沙沙,粉笔化作粒粒白色的颗粒状物体,在黑板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后,一点点消失了。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当这一支小小的粉笔为我们写出最后一个字,为我们传授最后一个知识,完成它最后一个任务后,便消失了。

从这一支小小的粉笔身上,体现出了多么一个伟大的品质呀。

那就是——奉献。

鸽子我喜爱鸽子。

鸽子长着一身雪白的羽毛,白白的小脑袋上嵌着红红的小嘴和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就是那么可爱。

鸽子不仅长(: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篇作文100)得好看,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本领——就是替人类传递书信!在古时候交通不是很便利,人们就用鸽子来传送信件;特别是前线战争的消息都是靠这小小的鸽子来传达的!它们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都是尽自己的一切努力飞到目的地,把书信成功的送达人们手上,即使在途中丧命,也毫无怨言!“现在的邮递员不就是鸽子一样的人吗?!”我不禁这么想。

这些邮递员从早到晚不辞辛苦地奔波在路上,他们的背包里装着一大堆的书信,要挨家挨户地准确地送到老百姓手中。

无论是在雷雨天,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衣服,还是在炎热的夏天,汗水流过他们的脸颊,邮递员们都是无怨无悔地坚持着,这不就是鸽子的精神吗?我敬佩鸽子的品质,更敬佩具有鸽子精神的邮递员们。

是他们不顾路程的遥远和坎坷骑着自行车把信送到偏僻的村庄里;是他们在过新年的时候顾不上与家人团聚,顶着刺骨的寒风把祝福的书信送到千家万户。

我不禁要对邮递员说一声“辛苦啦!谢谢你们!”牛牛很普通,但它也很伟大。

牛的头上有一对犄角,四肢修长,身体健壮,尾巴细长。

年轻力壮的牛可以拉犁,奶牛可以产奶,牛皮可以做鞋,牛肉还可以吃。

在乡间,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们,却在牛棚的一角默默地死去,而不求回报。

没有人会注意一头牛的死去,更没有人会在它死去后,想起它曾为我们做过什么。

牛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诞生在世上,又默默无闻地离去,却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东西。

而它却从不要求什么,只要有一堆干草和一个牛棚就足够了。

这默默无闻的牛让我想起了,生活中像它一样的人。

种地的农民、工厂的工人、学校的老师,他们就像牛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却不求多大的回报。

而社会缺少了他们,又怎么可以继能续存在呢?没有了农民,人们就没有粮食蔬菜吃;没有了工人,就没有了高楼大厦;没有了老师,学生就学不到知识。

尊敬牛,它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

我爱小草有人喜欢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欢清香淡雅的兰花,还有人喜欢鲜艳傲骨的梅花,我却喜欢那平平凡凡的小草。

春天还没来到,小草已经早早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呼唤春天的到来。

温暖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树芽,吹开了小花,吹醒了大地,小草也伸了个懒腰,谢过春姐姐,重新开始了他那全新的生活。

盛夏到了,烈日当空,太阳像火炉烤着大地。

花儿都低下了头,惟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争着,苦斗着。

暴风雨来了,这对于许多植物都是莫大的伤害。

看,风雨过后,花儿瘫痪在地上,树枝折得折,断得断;叶子已经不行了,有的低下了头,有的结束了生命。

惟有小草还高昂着头,不肯离开大地母亲的怀抱,而且经过风雨的洗礼,小草更绿了,更可爱了。

几阵瑟瑟秋风,几阵绵绵秋雨,小草终于开始枯萎了。

这时小草还是顽强的挺着身子,不乞求人类的怜悯。

人们可能会叹气说:“唉,小草枯萎了。

”但可不要忘了,冬去春来,他们不是还会“春风吹又生”吗?看啊!小草的生命力多顽强!我们身边又有多少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正顽强的活着。

我喜欢小草,更喜欢具有小草精神的人!蜡烛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开了灯。

我正准备打开书包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间没电了。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被我嫌落在角落的半根蜡烛。

蜡烛十几厘米长的东西,在别人的眼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啊。

但它却能给我们带来好处,在没电的时候,蜡烛能给我们带来一丝光明、一点浪漫、一些温馨,每次想到蜡烛就会想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我想蜡烛不仅是给我们光明,更重要的是它那一种奉献、牺牲自我的精神。

就像老师一样把他一生的知识毫不保留的灌输给我们。

老师们是一枝不起眼的蜡烛,在关键时刻默默奉献的蜡烛,他们牺牲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材。

老师是无私的,他们配受一切赞美。

篇二:借物喻人小练笔教案《落花生》小练笔教案一、回顾课文,提问导入1、课文以谈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不图虚名,默默奉献)2、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借物喻人,主次分明,先写事物外表,再写内在精神)3、回顾《落花生》的写法(一)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略写)(二)母亲的建议(略写)(三)议花生(详写)1、兄妹们议花生(略)2、父亲议花生(详)二、出示习作要求,明确写作目的在《落花生》一课中,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运用在《落花生》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三、学习借物喻人写作手法1、什么叫借物喻人?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动物、植物、静物)的特点,来比喻一个人(或一种人)的某种品格,从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物喻人的特点“借物喻人”是状物记叙文创设意境的常用手法。

作者将笔下之物作为某种人或某种精神的化身,以象征、拟人手法着重揭示物的内在品质。

它借助某一具体物的形象,来表现某种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所状之物与所喻之人之间有某种类似,使所喻之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四、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像落花生这样的事物,他们具有哪些做人的道理。

比如粉笔粉身碎骨为了学生学得知识。

梅(不畏严寒,坚贞不屈)、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搭石……你能找到什么做人的道理?1.扫帚:它默默无言,宁可自己一身脏,换来环境干净清洁的特点,表现不为名利的精神。

2.蚕:它“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特点,写它的献身精神。

3.橡皮:它见错误就擦的特点,写它勇于改错的品质。

4.铅笔:它一再掏出“心”来工作的特点,写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五、出示例文路灯路灯,耐热玻璃制成,形似小鸭梨。

白天,她高高地、默默地挂在电线上,人们从不注意她;到了夜晚,她“忽”的一下,睁开了明亮的眼睛,照得大地如同白昼。

大家瞧哇!一条条马路边,一座座大桥上,一个个生活区的小路旁,到处都是她的身影。

上夜班的叔叔、阿姨从她的身边掠过,放学的师生从她的身边走过,出去遛弯的爷爷、奶奶从她的身边路过……工农商学兵,哪一个不从她的身边经过呢?她为人们送走了黑暗,消除了危险,带来了方便和安全哪!这不正是日夜守卫在边防线上的子弟兵的写照吗?他们为了人民生活的安宁、幸福,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远离亲人,夜以继日地坚守着祖国的大门。

路灯的外表朴实,她的光明照亮了每个人前进的征程。

是的,做人要像她(他)们那样,默默地、无私地、全力以赴地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六、明确写作思路学写“借物喻人”的文章:1、形象描写“物”的特点;2、深刻揭示“物”的本质;3、升华人的精神品质;4、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题目:《小草》、《粉笔》、《桥》、《路》、《松树》、《垃圾箱》板书设计:……篇三:作文写作指导:借物喻人技巧作文写作指导:借物喻人技巧作文写作指导:借物喻人技巧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讲述“我们”全家欢度收获节,边品尝新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告诉人们,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文章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有这样几段话: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这几段话就运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点来比喻怎样做人)的方法: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我”从父亲的话中体会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个认识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这就像画龙点晴一样,很自然地表达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见,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体会一下借物喻人的特点及作用:山中的老杏树杏子成熟时,正赶上农村收麦。

麦收过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儿扛着木棍儿,棍儿上挑着篮儿,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邻居二婶儿。

二婶儿见我也去采杏,忙告诉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个山沟里那棵树上还有杏儿,只是杏子又青又小,还不好吃!”说完,二婶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远就看到了那棵树。

它是那条山沟里仅有的一棵杏树。

走近了才望见树上绿绿的叶子中颗颗半红不绿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挤满枝头。

随着一阵微风,杏树抖动起枝叶,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这是一棵老杏树,它长在沟底缺土少水的岩石旁,树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显然它已历尽沧桑。

我把木棍儿插在腰间攀到树上。

坐在粗大的树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条上,每个叶窝儿都挂着一个圆溜溜的杏子。

大多杏子又都长着“阴阳脸”——一面绿中透黄,一面黄里带红;个头儿也不小,个个儿都像个小苹果儿。

望着这绿叶间压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们像珍珠、像宝石,还是像翡翠、像玛瑙。

捏开一个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满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头,无意中发现两个树杈之间卡着一块石头。

哦!我全明白了:二婶儿说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为树太高,她看不见结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

她不会上树,够不着,用石头又砸不下来。

显然,她着实冤枉了这棵老杏树。

望着满树伸手可及的果实,再俯视一下这棵饱经风霜的老杏树,一种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老杏树啊老杏树,你不怕寂寞,不畏艰难困苦,独自扎根于这深山岩石之中,老而不衰。

一年又一年,你为人们结下多少杏子?可你对人却无半点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