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段落结构模式写作指导

议论文段落结构模式写作指导

议论文段落结构模式写作指导【整体感知】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重要部件就是议论文的主体段。

主体段又称为本论段、论证段,一般由三段或四段组成,每段200-300字不等(取决于用例)。

这些段落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是证明文章论点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文章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

要写好论证段,除了运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之外,还应掌握该段落的常见结构模式。

一个标准的论证段必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包括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在写作中,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是必有的环节,而阐释句和结论句可以根据需要省略其中一个或者两个。

一篇议论文如果能有几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力度的论证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广度和厚度,使议论文富有说服力。

【温馨提示】议论文写作要特别重视论证逻辑的严谨、行文思路的清晰,注重全息原理在议论文写作中的运用。

2.议论文写作要有全局观和协调意识,主要指在本轮环节的论证过程中,在精准运用事例论证的同时,合理使用假设、因果、比喻等说理方法。

【经典示例】一、单则材料型段落构成模式1——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典例]高昂的激情来自强烈的责任感。

(观点句)责任感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和热情。

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看成追求和奉献,而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满怀激情地投入工作;一个丧失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作一种负担,自然就会失去工作的乐趣。

(阐释句)“人民的好公仆”“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1962年担任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牢记自己的责任,心里始终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

他经常因为肝病而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

(材料句)正是由于高度的责任感,正是出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忠诚,才使他迸发出巨大的工作激情,不求名,不求利,只为百姓,只为改变兰考面貌,不辞辛劳,敢教日月换新天。

试想,他若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他能对百姓嘘寒问暖吗?能没日没夜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吗?(分析句,先用因果分析法,再用假设论证法和设疑导思法)可见,强烈的责任感才是激情的源泉,有了它,才会有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开拓创新,干好事业。

(结论句)段落构成模式2——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典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观点句)即使是大学者,也要经历有无知开始的学习过程。

(阐释句)齐白石老人青年时不怕吃苦,努力学习篆刻;成名后仍然虚心求教。

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而齐白石却不以为然。

他曾五易画风,拿着自己的画找同行,让他们挑错,并加以改正。

在不断地纠错中,丰富自我;在改正中,完善画技。

(材料句)正是因为他不断地请人为他纠错,才使他的绘画技术一步步的完善,人生日渐丰厚,才能口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豪言。

(分析句,运用了因果分析法)段落构成模式3——观点句+材料句+分析句[典例]平凡之中留意细节就会变得伟大。

(观点句)在四川有一所学校的校长,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校长还经常利用学生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以及放晚自习时间,在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看学生的疏散情况,查看老师值班情况。

正是这一次次对任何细节都不放松的坚持,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创造了0伤亡的奇迹。

(材料句)这一切都来源于这个平凡而又注重细节的人——叶志平校长!涓涓细流终能汇聚成大海,再平凡的事情能坚持做好就不再平凡。

(分析句,先用因果分析法,再用归纳升华法)二、两则材料型1.同类相叠段同类相叠段指的是两个性质相同的事例并列在一起,共同证明一个观点的段落。

[典例]做自己让我们拨去眼前的迷雾,在浮华尘世找到真正的自己,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观点句)辽宁省2013年文科状元刘丁宁毅然离开不适合自己的香港大学,回到家乡复读,如愿考上北京大学,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材料一)杨绛先生在信息时代,拒绝抛头露面,只愿在自己的小天地中做自己热爱的事,过着平静的生活,赢得了生命的礼赞。

(材料二)人生如路,岁月纷繁,灯红酒绿的繁华,如蛇群守护的宝石,虽然华丽却布满危险。

做自己,练就坚硬的盔甲,让我们在现实面前所向披靡。

(分析句,先用比喻论证法,再用归纳升华法)2.正反对比段正反对比段指的是将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以共同证明一个道理的段落。

[典例]如果生活中充满戒备,猜疑,那身边的美将不复存在。

(观点句)唯有宽容,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从而欣赏身边的美。

(阐释句)春秋时期,管仲多次差点让齐桓公丧了命,当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时,齐桓公是个心胸宽广的人,接受了管仲,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材料一)反观三国时期的周瑜,英姿飒爽,意气奋发,却只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而自夭,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材料二)试想一下,如果齐桓公没有宽广的胸怀,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吗?如果周瑜没有狭隘的心胸,而是宽容地对待任何事情,观时待变,以他公瑾之才,是否可以助孙权平定江东,进而一扫天下呢?(分析句,运用了假设论证法和设疑导思法)宽容之美,美在社会,也美在自身。

(结论句)三、多则材料型在论证中,为了增加说理的力度,也是彰显作者语文素养的厚度,这时就需要将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以共同证明一个道理。

这种论证段因为运用了排比句式,内容丰富,气势如虹,又显示了考生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故往往深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典例1]勤学苦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观点句)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美誉;(材料一)有勤,才有了祖逖“闻鸡起舞”的美谈,也方有了雄才大展、北伐报国的伟业;(材料二)有勤,才有了张海迪“当代保尔”的称号,也才有了“通五经、贯六艺”的这位当代青年学习的楷模。

(材料三)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积数十年辛勤耕耘而慨叹道:“一分辛苦一分才,勤能补拙是良训。

”(材料四)由此可见,碌碌无为与大有作为之间差的不就是一个“勤”吗?(分析句,运用了设疑导思法)勤,有如一架彩桥,把人们从无知引向有知,从有知引向有才,从有才引向有为。

(结论句,运用了比喻论证法)[典例2]在人类的语言中,有一个最神圣、最崇高、最能超越时间和空间、具有不朽的价值的词,那就是“祖国”。

(观点句)屈原抱石怀沙,投身汨罗江时,想到的是祖国;(材料一)文天祥过零丁洋,浩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时,想到的是祖国;(材料二)岳飞发出“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时,想到的是“祖国”;(材料三)谭嗣同面对刀俎,引颈就戮时,面不改色,“我自横刀向天笑”,他想到的还是“祖国”;(材料四)陆放翁临终之时,“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他念兹在兹的也是“祖国”;(材料五)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就义时,“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他甘洒热血,视死如归,所报者,也是“祖国”。

(材料六)对祖国,他们有着浓烈、深沉、溶解不开的爱恋。

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甘愿将血肉之躯献出,化入祖国的大地,“血沃中华肥劲草”。

(分析句,运用了归纳升华法)【应用体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感觉与同学、室友很难相处。

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

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你可能也有过或将要面对这样的困惑,请结合上述建议,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审题流程]参考示例:第一步,全面阅读,概括材料。

材料讲述的是某高校一位大一新生向长辈们请教如何与同学、室友相处,长辈们给出建议的事情。

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不同的建议。

第二步,抓住重点,比较异同。

这些“建议”一共有四句话,既有来自古代的以文言形式呈现的,也有源自当下的以白话形式呈现的,不同的建议体现了不同的思想。

第三步,由果溯因,确定角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显示的是换位思考;“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背后的原因则是爱和尊重;“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背后的原因则是宽容;“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则是敢于拒绝。

[写出立意]参考示例: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角度,可以立意“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从“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角度,可以立意“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角度,可以立意“宽容对方,活得快乐”;从“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角度,可以立意“勇于拒绝,慎重交友”。

[完成题目]1.请按照“观点句+阐释句+单则材料句+因果分析句+结论句”的模式,写一段话。

参考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观点句)换位思考,你所拥有的,将是更完美的天空!(阐释句)深受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便用其亲身经历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面对理发师的失误与紧张,面对自己被不小心划伤的脸,他并没有立即大发雷霆,而且站在他人的角度,温和的原谅了理发师。

(材料句)也正是由于他的换位思考,让他的形象更显高大,被千万人赞扬。

(因果分析句)换位思考如一面镜子,它能反映你的本性,而你的待人之风,也由此温暖慰人!(结论句)2.请按照“观点句+材料句+比喻论证分析句+结论句”的模式,写一段话。

参考示例:心怀善果,宽以待人。

(观点句)“你一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气留在了你的脚下,这便是宽恕。

”澳大利亚安德鲁·马修斯的这句话则深刻地折射出了宽容的意义。

(材料句)宽容如火,温暖了寒冬里颤抖的心窝;宽容如水,滋润了我们干涸的心灵;宽容如风,抚慰了我们受伤的身心。

(比喻论证分析句)拥有宽容,你便拥有了成功的钥匙,幸福的大门终将为你打开。

(结论句)3.请按照“观点句+阐释句+正反对比句+设疑导思分析句”的模式,写一段话。

参考示例:与人相处,我们应该宽以待人。

(观点句)与同学交流时,难免会有争吵,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宽容的心来包容他人的错误,(阐释句)否则可能会造成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那样的悲剧重演,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