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的句子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5.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6.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译文】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老年人越是年长,精神应当越壮豪。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9.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弟子规》【译文】看见他人的长处或善行义举,要马上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1.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1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13.5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1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15.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16.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译: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往(为了利益而奔波)。
17.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译文】开口说话,诚信为先,允许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
18.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19.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2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2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论语》【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2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2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译文】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24.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2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6.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弟子规》【译文】穿衣服需注意整齐,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
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2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8.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译文】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
礼,原是礼节礼貌。
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2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31.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3.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实。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言过其实为耻辱。
34.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35.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译文】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
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3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3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38.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
3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2.7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
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11.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
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13.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醒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14.顺不妄喜;逆不遑馁;安不奢逸;危不惊惧;胸有惊雷而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16.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8.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19.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2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译: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而再笨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2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2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2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2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
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5.64.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26.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译文】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27.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译文】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2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9.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
30.67.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译:天下的人熙熙攘攘,都是为了利益而来往(为了利益而奔波)。
33.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34.成败相因,理不常泰。
3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3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37.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39.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
”40.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译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70.成败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译文】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