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教案【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教案:基本经济制度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觉坚持和维护基本经济制度,发扬实干精神,理性参与各种正当的经济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水平目标:能够从具体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中抽象概括出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性和优越性;能够把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使用到日常生活中,理解、分析相关的经济现象,解决相关的经济问题;结合“探究与分享”等栏目的学习,培养和提升合作探究、与人沟通交往的水平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了解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及地位、作用,了解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社会保障分配的具体内容,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和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图片,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2019年,我国隆重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相信同学们都收看了整个庆典的视频,现在让我们再来重温其中的一些精彩瞬间。
大阅兵、彩车和群众*让我们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倍感自豪,为我们自己身为勤劳勇敢的中国人而骄傲。
各项伟大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积极探索,持续实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并贯彻落实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结果。
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这70年,实行了哪些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探索吗?总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六大、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等。
科学完善的制度是经济建设的先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活动一:看图分类图1中国石油,图2农民专业合作社,图3个人农家乐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形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师归纳: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活动二:探究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国有经济在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感受民营经济在支撑经济建设、促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准确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理解,激发学生实干、创新、报效祖国的情感。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中国石油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有怎样的作用?你还知道哪些涉及国家战略目标的项目?你知道哪些知名的民营企业?它们有哪些作用?提示:中国石油属于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
我国的载人航天、航母等都属于涉及国家战略目标的项目。
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都是知名的民营企业,它们能够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动创新等。
所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促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我们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目标导学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活动三:探究收入分配方式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你认为琦琪几位亲人的收入分别是按哪种分配方式取得的?提示:琦琪爸爸的收入是按劳分配所得,妈妈和叔叔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舅舅取得的是社会保障收入。
归纳总结: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强调以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包括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实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还能够取得社会保障收入,获得社会公益事业的协助教师补充:随着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要素都有贡献的价值,比如土地、数据等。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综上所述,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相统一的,具有优越性。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勤劳致富,取得合法收入。
目标导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活动四:探究市场经济的利弊,了解政府的作用1.阅读课本两个“探究与分享”栏目:小龙虾养殖形势变化和蔬菜价格由飞涨到回落。
2.你怎样看待小龙虾养殖形势的变化?蔬菜价格为什么由飞涨到回落?提示:小龙虾养殖形势的变化说明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也说明市场机制有一定的弊端,有盲目性、滞后性,需要一定的方式去克服。
蔬菜价格由飞涨到回落是因为政府发挥了调控作用,采取措施增加供应,解决供需矛盾。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我们要明白,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的结晶,我们要科学理解这些制度和我们幸福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教学反思本课时内容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认知联系紧密,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从实际到理论,学习起来难度不大,重要的落脚点是使同学们理解各种现象背后的原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我国基本制度》教案:根本政治制度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支持人大代表的工作,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水平目标:学会分析案例,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水平,提升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知识目标: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和作用,懂得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意义和做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做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想一想: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理解?你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有哪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活动一:情景再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议程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在材料信息中发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性:审议和表决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和表决上年度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等等,从而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阅读教材“使用你的经验”栏目。
2.设计一组问题,协助学习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你所了解的我国中央国家机关有哪些?(2)全国人大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全国人大常委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意味着什么?(3)你是否知道国家预算和决算?(4)全国人大审查和表决上年度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下年度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意味着什么?(5)从上述议程中,你能发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哪些内容?师生共同总结:(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3)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4)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二)走近人大代表,理解人大代表活动二:情景再现——人大代表的作用设计意图:以义务教育的各种免费政策为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人大代表的工作与学生自身有着密切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保证。
同时,引导学生从材料信息中体会人大代表的职权和义务。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让学生说说自己享受到的各种免费事项。
3.谈理解。
其一,从政策制定过程中,谈谈对人大代表在国家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理解;其二,补充追问经费来源,谈谈对基本经济制度作用的理解。
提示:人大代表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教师补充:这个系列免费政策的制定与相关人大代表十多年的努力有密切关系。
提出议案和建议是人大代表的职责,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做到依法履行职责;十多年持续注重义务教育的免费问题,不但反映了他们身上有着深厚的教育情怀,而且是敬业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从这个角度引导学生培养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
4.拓展:如何走近人大代表?目标导学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活动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的变化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持续巩固和完善的,具有生机活力。
二是引导学生探究人大代表构成变化对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影响。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模拟表演。
指导学生模拟表演,代表总人数一定,新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中,来自一线工人和农民的代表、专业技术人员的代表、妇女的代表比例上升,现在就“重大事项”开会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实行表决。
3.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人大代表”,了解他们在投票时的心理取向。
4.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的上述变化,对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何意义?教师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持续得到巩固和发展,体现出蓬勃生机活力。
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做法活动四:学习中共十九大报告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持续完善。
思考:如何准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持续完善”这句话?师生共同总结:(1)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
(3)必须全面推动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