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A. 地震学
B. 构造地貌学
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
D. 火山学
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
A. 转换型边界
B. 变形型边界
C. 会聚型边界
D. 隆升型边界
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
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
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
C. 盆地的热演化
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
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
A. 压缩应力
B. 拉伸应力
C. 剪切应力
D. 惯性应力
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
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
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
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
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
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
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
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
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
A. 地壳折卷带
B. 热点活动带
C. 会聚带
D. 隆升带
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
A. 会聚型边界
B. 变形型边界
C. 瓦解型边界
D. 隆升型边界
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
A. 地震前兆法
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
C. 地震活动模拟法
D. 地震短期预报法
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
A. 土地合理利用
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
C. 建设抗震建筑
D.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表面的地貌特征。
2. 地壳的形变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 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状态可通过__________来测定。
4. __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突然破裂带。
5.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与
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请简要解释地震波产生的机制,并说明不同类型的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2. 简述构造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3. 简要描述构造地质学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共40分)
请论述构造地质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并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论述。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 A 构造地质学研究与地震学息息相关,但不是主要内容。
2. D 这个题目考查对构造地质学的范畴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3. C 盆地的热演化属于盆地地质学,在内容上与构造地质学较为独立。
4. D 惯性应力是构造地质学中不包括的应力类型。
5. 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与地震活动相关。
6. 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是往复运动的纵波。
7. C 会聚带是板块边界会聚的地带,常常发生大地震。
8. B 变形型边界是常常出现断裂地震的边界形式。
9. C 目前仍然难以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主要是地震活动模拟法。
10. C 减震措施包括建设抗震建筑等。
二、填空题
1. 地球
2. 弹性和塑性
3. 应力计
4. 断裂带
5. 地球结构和地壳演化
三、简答题
1. 地震波产生的机制为地壳中的岩石因应力作用发生断裂,释放出
巨大能量,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包括P波、S波和表面波。
P波是压缩波,纵波,速度最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S波是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传播速度次于P波;表面波沿地表传播,最大振幅,造成破坏最严重。
2. 构造地貌学研究地表地貌与地壳构造的关系,包括构造地貌的分
类和形成机制、地貌与构造运动关系的研究等。
构造地貌学的研究意
义在于揭示地壳变动和地表地貌演化的规律,推断构造活动的程度和
方向,为资源勘查、地质灾害评价及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
依据。
3. 构造地质学在灾害防治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对构造特征的研究,可以识别出地震、火山和滑坡等灾害的潜在地区,进行预测和预警。
此外,构造地质学也能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地质灾害防
治工程的选址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四、论述题
构造地质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首先,
通过对地下构造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地球内部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揭示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机制,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决策
依据。
其次,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成果对于地震与火山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理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构造地质学还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地壳形变与地表地
貌变化的研究以及环境保护等都有着重要作用。
举例来说,中国位于多板块交汇带上,地震和地质灾害频发。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的地震监测、地震预警和地质灾害预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汶川大地震”之后,利用构造地质学的知识和方法,揭示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和机制,并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地震预测与灾害防治对策。
总之,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及其演化过程的重要学科,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构造地质学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深入和准确的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