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用互联网实现信息讨论,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段,本文讨论的就是一个网上论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本文通过对论坛系统开发过程的详细描述,详细地讲述了开发一个基于ASP的通用BBS(Bullitin Board System)网站系统所用到的技术和方法。
建立本论坛的目的是给大家一个交流的平台,“讨论吧“是为了方便广大编程爱好者交流而建立的,您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来这里发表出来,很多热心的高手会帮你解决问题,同时你也可以在这里帮助别人,从而达到互相帮助促进学习的目的!“网站”是一种呈现在网络上的新兴媒体,通过Internet已经成为一个实时的,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
它的载体主要是电脑,范围覆盖全球各地,没有国界,不分人种,时时刻刻地提供服务。
目前,人们渐渐开始把网站称之为广播、电视、报刊以外的第四新闻媒体,以“共享、公平、公正、创新、国际化、团队精神”为特征的网络文明也已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Internet网络获取信息,通过Internet在网站上发表自己对各种编程语言的讨论和建议。
“讨论吧”目前拥有学友交流中心、开发语言专区、JAVA技术讨论区、.NET技术讨论区等众多讨论区,基本可以涵盖关于编程开发最热门的内容。
并且本论坛还在不断的开发新的讨论区,以适应更快的技术更新速度,也为大家能在这里创造一个更好的交流空间。
“讨论吧”使用Deamweaver 来实现页面的设计和布局,利用asp来实现后台代码的编写和数据库的操作。
本论坛主要是提供给用户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方便广大编程爱好者而建立的,采用交互式动态网页技术,所谓的交互式网页就是客户端(浏览者)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或者数据,然后服务器处理请求或者数据,再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比如bbs论坛中的发表帖子,回复帖子功能实现等等。
关键词: BBS论坛系统, ASP,动态服务网页,数据库目录摘要 (i)目录 (iii)第一章前言 (1)1.1 BBS论坛简介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第二章系统定义 (3)2.1 系统分析 (3)2.1.1 Internet以及Web技术的发展 (3)2.1.2 基于Web的通用BBS系统技术可行性分析 (4)2.2 论坛所用关键技术 (7)2.2.1 ASP 技术 (7)2.2.2 数据库技术 (8)第三章系统总体规划 (9)3.1 论坛结构的设计 (9)3.1.1 总设计流程图: (9)3.1.2 论坛设计流程图: (9)第四章论坛的详细设计 (10)4.3 后台设计 (12)4.3.1 设计数据库 (12)4.3.2 建立数据库连接 (13)4.3.3 建立系统DSN连接 (14)4.4 模块的设计 (15)4.4.1 主页面的设计index.asp (15)4.4.2 对子模块的规定 (16)4.5 数据描述 (23)4.5.1 数据库描述 (23)4.5.2 数据字典 (24)4.5.3 时间特性 (24)4.5.4 数据库的安全性 (25)第五章运行需求 (26)5.1 安装使用 (26)5.2 故障处理 (26)第六章结论 (27)6.1 程序测试 (27)6.2 总结与展望 (27)谢词 (29)参考文献: (29)第一章前言1.1 BBS论坛简介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简称,意即电子公告板。
BBS是Internet是最知名的服务之一,它开辟了一块“公共”空间供所有用户读取和讨论其中信息。
BBS通常会提供一些多人实时交谈、游戏服务,公布最新消息甚至提供各类免费软件。
各个BBS站点涉及的主题和专业范围各有侧重,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站点进行BBS,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征询建议,结识朋友。
BBS起源于80年代初,最早的BBS只提供消息投递和阅读功能,使用者通常是些计算机爱好者。
随后,系统允许用户之间分享软件、文件,进行实时网络对话,信件传输等。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一些站点实行收费政策,但目前Internet上还是有无数免费BBS站点。
一般BBS站点地址以域名形式出现,这些站点可通过远程登录进行连接,更多的站点采用WWW的形式供用户使用。
bbs论坛是由很多人聚在一起的聊天(很像英语角),是一个自由交流的公众场所;bbs论坛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空间,面向的是一个较松散的群组,是服务于公众的,它是为了解决人们缺乏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而创设的;bbs论坛采用帖子固顶和根据发帖的时间顺序来组织帖子(文章),并采用主题方式对帖子(文章)进行分类,但这种分类用户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只有版主以上级别才具有这个权限,虽然具有主题分类的方式,但实际上这种分类对于用户来说是随意的,用户有时并不按这种分类来发帖。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进入二十一世纪,计算机技术迅速向着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单机版应用软件正在逐渐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支持网络、支持多种数据信息(多媒体)的新一代网络版应用软件,而目前网络版软件中似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趋势,一种是称为客户端——服务器的C/S结构应用系统,这类软件具有结构严谨,运行效率高,服务器端压力小,安全性好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局域网中。
而另一种,也是本毕业设计所采用的,是称为浏览器——服务器的B/S结构应用系统,它的特点是在客户端直接采用了功能强大的浏览器软件作为界面,其优点在于软件开发效率高,客户端不受操作平台的限制、也不受地域的限制,网络传输量少,即适用于局域网,更适用于Internet,而且投资小、见效快,用户可以不必进行服务器方面的投资,而是去租用,甚至是免费使用ISP的服务器资源,因而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型单位的青睐。
近年来,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Internet互联网发展迅速,对我国信息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文档的保存和管理提供极大的方便。
本论文中,将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到整个系统,并对其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在具体制作中,用ASP技术来实现,ASP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结合,用户在浏览器端可以随意查询自己需要的标本,而数据的后台操作则由服务器端处理。
这样提高了论坛的互动性,使整个系统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本站结合BBS论坛系统实际需要,本BBS系统采用B/S结构。
论文设计开发的系统为通用BBS系统,系统应该具备较大的可伸缩性,应该能适应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WEB平台。
另外,通用系统应该具备较大的可扩展性,目前,技术发展较快,未来应该能以较小的成本用重写本系统,因此,这次设计开发的BBS论坛事务逻辑层设计采用ASP网页;至于数据层,本系统采用最基本的Access数据库系统,重写时采用SQL等大型数据库。
第二章系统定义2.1 系统分析2.1.1 Internet以及Web技术的发展Internet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美国国防部为了将充斥于军事基地内各种厂商的电脑主机互连,让它们可以进行数据交换以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于是成立了ARPA 网络计划。
ARPA计划尝试建设一个网络系统,它可将各种不同厂商的电脑连接起来。
随着这个计划的成功,各学术单位,研究机构也纷纷与ARPA计划所建立的ARPANet连接。
到了20世纪80年代,Internet这个名词因势产生,它代表着这十年来所构建涵盖全球各地的网络系统。
从1990年起,商业使用的Internet在美国急速地扩大,而Internet也从原来属于少数人使用的网络系统转变为普通百姓也能够使用的网络系统。
“网站”是一种呈现在网络上的新兴媒体,通过Internet 已经成为一个实时的,多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
它的载体主要是电脑,范围覆盖全球各地,没有国界,不分人种,时时刻刻地提供服务。
目前,人们渐渐开始把网站称之为广播、电视、报刊以外的第四新闻媒体,以“共享、公平、公正、创新、国际化、团队精神”为特征的网络文明也已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Internet网络获取信息,通过Internet在网站上发表自已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和建议。
2.1.2 基于Web的通用BBS系统技术可行性分析BBS系统就是提供给注册用户一个平台,会员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接入,登录本系统,在这个平台上发表文章、阅读文章、回复文章等等。
C/S结构和B/S结构比较C/S结构,即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是大家熟知的软件系统体系结构,通过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可以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
早期的软件系统多以此作为首选设计标准。
B/S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一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形成所谓N-Tier结构。
B/S结构,主要是利用了不断成熟的WWW浏览器技术,结合浏览器的多种Script语言(VBScript、JavaScript…)和ActiveX技术,用通用浏览器就实现了原来需要复杂专用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并节约了开发成本,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系统构造技术。
随着Windows 98/Windows 2000将浏览器技术植入操作系统内部,这种结构更成为当今应用软件的首选体系结构。
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技术是构建在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和HTTP协议基础上的,其运行模式可以概括为:请求→处理→响应,示意如图所示图 B/S架构示意图图中:①表示浏览器提交表单或URL地址参数到服务器,提出服务请求。
②表示WEB服务器把用户请求交给具体任务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分析处理。
至于对提交的信息如何处理,则交由网站的开发人员编写相关的网页应用程序来决定反馈到浏览器的内容。
③表示应用程序服务器如果需要访问数据库,查询数据,则需要提交查询语句给DBMS处理。
如果需要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开发人员还可以利用应用程序服务器所提供的接口对其进行访问。
④表示从数据库中获取查询记录。
⑤表示把处理的结果生成的网页返回到WEB服务器。
⑥表示将生成的网页返回到WEB服务器。
将应用程序分成好几个离散逻辑组件,就是多层式结构(N-Tier) 应用程序。
最常见的选择是分成三个部分:表示层、事务逻辑层和数据层(3-Tier),不过也有其它的组合。
多层式结构应用程序,在一开始是解决某些与传统客户端/服务器 (主从式) 应用程序相关的问题,但是随着 Web 的出现,此结构已经成为主导新程序之开发的结构。
下面就是各层功能以及经常采用的技术作个简介:表示层主要运行于客户端浏览器,采用Script (脚本)语言编写。
HTML、VBScript是此类应用系统中展示层最常用的脚本编制语言,结合CCS以及ActiveX技术,能设计出交互相当灵活功能又相当强大的客户端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