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计划

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计划

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计划
导师制在青年教师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传承师道、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有力支持,更是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本文就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工作进行计划安排,旨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从课程设置、导师选拔、培训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升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培养工作水平。

一、课程设置
1. 针对导师制培养工作,学校应设置相关课程,以增强青年教师对导师制的认知和理解。

课程内容涉及导师的基本职责、导师与被指导教师的关系、导师教学指导方法等。

这些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让青年教师在课堂上更深入地领会导师制的本质和要求。

2. 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应加强导师制的实践性。

通过实习、实训等形式,让青年教师有机会亲自扮演导师角色,从而更好地领会导师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3. 此外,为了使青年教师真正地掌握导师制的精髓,还需设计一些相关的案例教学和讨论活动,以便让他们在课程中更加深入地思考导师制在教学中的实质性作用。

二、导师选拔
1. 导师的选拔至关重要。

除了一定的学术造诣之外,选择成熟、责任心强、善于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老师作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可以更好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在这方面,教务处可以通过招募信息、老师自愿报名等途径选拔青年教师的导师。

导师要有能力和意愿帮助青年教师,同时也要有相对空闲的时间去进行指导。

三、导师培训
1. 为了提高导师的带教水平,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导师培训,培养导师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技能。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教学方法、学科知识、心理咨询、教学评估等方面。

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研讨会、实地观摩等多种形式,让导师们在培训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指导水平。

2. 教师作为导师,除了教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之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辅导技能。

这也是培训的一个重点内容。

在这方面可以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为导师开展相关培训,使导师具备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更好地指导青年教师。

四、导师制管理
1. 对导师的指导情况应进行一定程度的考核,以督促导师履行其职责。

学校可以设立导师指导工作日志,记录导师和被指导教师的沟通情况、指导内容等。

2. 为了更好地管理导师制工作,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团队,由相关部门对导师的工作进行指
导和考核。

3. 针对导师制管理的难点问题,学校还应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让导师和被指导教师
都有能力和权利参与到导师制的建设和管理中来。

五、导师制评价
1. 学校应建立导师制评价体系,检验导师制的有效性。

通过对导师工作情况的评价,可以
不断改进导师制的运行机制。

2. 在评价指标方面,可以根据导师制工作的要求,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标准。

基于教学效果、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水平等多方面的指标来评价导师制的有效性。

六、导师制工作的持续改进
1. 导师制培养工作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学校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和改进。

通过对导师
制工作的不断调查、市场调研,了解青年教师的需求和问题,同时借鉴国内外导师制的先
进经验,使导师制得到不断完善。

2. 为了更好地推进导师制的持续改进,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优秀的导师,同
时也应建立相关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让青年教师对导师制工作有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综上所述,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计划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
对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工作的课程设置、导师选拔、导师培训、导师制管理、导师制评价
和导师制工作的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