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不合理应用的表现及对策
阮晓莉西北工业大学医院陕西西安710072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乃至滥用造成了医药卫生资源的浪费,更导致了危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后果。
本文对抗菌药物临床常见不合理应用的表现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1.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表现
1. 1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据资料分析1-3], 口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选药不当,选择高档抗菌药物,选用不恰当的抗菌药物种类,应用时间过长、过大,预防性用药时机与持续时间不当等。
1. 2无指征的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
发热待查等未明确诊断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作为治疗性用药,以致掩盖症状,耽误诊断及治疗[4]。
1.3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不合理
1. 3. 1经验性选择药物
医师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
选择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对病原菌的耐药性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就有可能导致不合理应用,还可促使病原菌产生耐药[5]。
1.3.2重复用药
一般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不宜合用,合用只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
1.3.3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物理化学性配伍禁忌可出现沉淀、变色等。
不良相互作用则引起疗效变化, 使疗效增强或减弱从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1. 3. 4药物用量不合理
医师使用药物时用量偏大或偏小。
加大用量有睦反而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率。
用量偏小,药物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起不到有效治疗作用。
药物的应用应给予适当的用量。
1.3.5用药次数不合理
通常情况下,医嘱中不注明滴注速度和用药的先后顺序,亦不会注明是否在输液中更换输液管或冲管。
由护士凭经验操作,不适当操作可造成不良反应。
在控制滴速方面,护士应对患者明确交代,以避免患者因不了解控制滴注速度的意义,自己随意调控,从而发生不良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用时因输液先后顺序的不同,应用效果也有所不同。
药物联用时,应考虑先用杀菌药,再用抑菌剂[8]。
同组药物间无配伍禁忌,但与它组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药物经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静脉滴注,可造成不合理用药,产生不良反应[9]。
2防止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对策
2.1设立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医院可设立专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小组.定期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点评,会商,通报抗菌药物使用悄况,对不合理用药提出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措施。
2.2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医院应结合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
2.3举办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及抗菌药物知识讲座:医院举行《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知识讲座,提高医务人员依法用药、合理用药水平。
2.4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抵御各种利益的诱惑。
2.5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持体系:建立规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为临床实现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
在医师工作站、药房、护士工作站安装电脑,电脑安装合理用药监测软件,对临床用药实施实时监测。
2.6培养专职、专科临床药师:药师要真正走向临床,不仅要补临床相关医学知识,药学知识亦要不断跟进,因此有计划的选送人员至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进行规范化培训,专职从事临床药学工作。
2.7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或干预机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严格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 (38)号)规定执行。
根据本院耐药菌分布状况,抗菌药物适时采用轮换原则,可能是减少细菌耐药率的有效措施。
但是抗菌药物如何轮换LI前仅限于一些文献报道,无一定标准。
如陶西萍等[10]报道:对季度使用量连续3个月在前3位者停止使用。
张生皆等[11]则主张在购进抗菌药物时有计划地每次购进儿种同类同代的抗菌药物,6
个月交替1次。
2.8积极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用药警觉,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性。
2.9加强抗菌药购用及使用管理:贯彻落实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特别在购用及使用环节对抗菌药物加强管理。
3讨论
U前,我国应用于临床的抗菌药物已达200余种,且仍以平均每年10种以上新抗菌药物问世的速度在增长[11],因此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我们以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契机,积极有效地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杜小莉,徐小薇,李美英等.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 , 26(10) : 1265-1267.
[2]钟晓祝,杨艳,舒承婷.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前瞻性调查[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17 (3) : 317-319.
[3]苏颖杰,崔敏,刘晓琰等.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监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 6 (3) : 159-162.
[4]杨飞飞,朱利平,林必定等.发热伴CA125异常
升高的恶性淋巴瘤一例[J].中华内科杂志,2005, 44(4) : 284.
[5]侯大鹏,杨凤霞,韩承河.经验性应用0-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 18(1): 86- 94.
[6]王荣梅.药物治疗原则与方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9月.
[7]吴敏,覃开羽,梁陈方.泌尿外科500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山东医药,2009, 49 (10) : 81-82.
[8]杨向军.经静脉给抗感染药物不合理用药状况的统计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7,2(7) : 92-93.
[9]张金花,金铉梅.应用全程质量控制方法减少输液管内药物配伍反应[J].实用护理杂志,2002, 18(10):45.
[10]陶西萍,范旭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口标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 18(6) : 834-836.
[11]张生皆,卜春莲•抗菌药物的应用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8, 19(20): 1557-1558.
[12]王燕华.遏制滥用抗菌药物,势在必行一一解析〃超级细菌〃之五大热点问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25(18) :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