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业务法律风险防范
案例简析
➢A公司超越代理权且未获得追认故构成越权行为 ➢银行通过章程已知A公司有越权行为,银行不能构成善意第三人。 ➢法律后果:返还财产,依过错赔偿损失。
A公司签署的合同未经合法授权,银行明知权限有瑕疵,仍签署合同,合同自始无效,A公司 应返还财产,对由此造成的银行损失,由双方依过错各自承担责任。
公司越权融资的法律后果分析(2)
公司越权融资的法律后果分析(1) 案例讨论
6
2020/2/1 8
A公司向银行申请授信2000万元,并出具了董事会决议。银行在审查章程时,发 现章程约定向银行申请融资超过1000万的,需经股东会审议,因此要求A公司提供 股东会决议。但A公司表示股东均不在国内,无法提供该决议。银行最终决定发 放授信,并与A公司签署了授信合同。后A公司股东发现此事后,认为公司经营行 为超越了章程规定,要求管理层纠正。A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以该授 信未经过公司股东会批准为由,判决合同无效。问A公司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支持?
➢ 特殊要求: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须出具股东会决议,被担保人不参与表决。 如何形成有效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
➢ 有限责任公司 股东会或董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由章程决定,即符合章程规定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有效。 如章程对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没有明确约定的,应参照《公司法》对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执行。
➢ 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才有效。《公司法》规定:股东大会做出 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 数通过。
5
几种特殊的企业内部决议问题
2020/2/1 8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特殊要求
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百分之三十的,应当由股东 大会作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越权行为的构成: 无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且未获追认 是否构成表见代理 何为善意 ➢善意第三人的理解。 ➢银行对章程的审查义务。 越权融资的法律后果
7
2020/2/1 8
公司违反公司法第十六条的法律后果分析(1) 案例讨论
8
2020/2/1 8
A公司章程规定对外提供担保由公司法定代表人决定,在为B公司向银行贷款 提供担保时,A公司认为只用法定代表人签字即可,无需提供董事会决议,银行 于是只是与A公司签署了保证合同,未要求提供董事会决议。后B公司未能按期 归还授信,银行要求A公司承担保证责任,A公司认为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对外 担保应由股东会、董事会决议,因此应认定担保无效,A公司不承担担保责任。 问A公司的理由是否成立?
公司违反公司法第十六条的法律后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析(2) 最高院真实判例讨论
9
2020/2/1 8
2006年4月30日,招行东港支行与振邦集团公司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向振邦集团发放1496.5 万元的借款(借新还旧)。2006年6月8日,振邦股份公司出具《不可撤销担保书》,为上述 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2006年4月30日,招行东港支行与振邦股份公司分别签订了两份 《抵押合同》,振邦股份公司以其相关土地使用权和房产为上述借款提供抵押担保,双方并 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因振邦集团公司未按期偿还借款本息、振邦股份公司没有履行担保义 务,招行东港支行遂向法院起诉,要求振邦集团公司履行还款义务,振邦股份公司承担担保 责任。法院审理期间发现《股东会担保决议》中共盖有5枚印章,除振邦集团公司外所盖印章 均不是真实的。
国有独资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决议问题
除出具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担保的书面文件以外,应经过集体决策,并提供相应决策机关决议, 如厂长/总经理/经理办公会决议、党政联席会议决议等。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内部决议问题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应按章程提供董事会决议。但如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为合 作经营一方提供担保的,应提供合作经营另一方同意担保的决议。 个人独资企业的内部决议问题 可免提供相关决议,但合同应由投资者或其授权代理人签署。
目录
1、授信合同法律风险及控制
信贷法律风险
3
2020/2/1 8
4
董事会/股东会决议对授信合同效力的影响
2020/2/1 8
如何形成有效的股东会或董事会决议
公司法第十六条
➢ 一般要求: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 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 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
案例简析
一、二审法院意见:
振邦股份公司提供担保的股东会决议无效,判决担保无效。理由主要为:1、作为债权人,招行东 港支行应对借款人提供的借款抵押合同及《股东会担保决议》等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从程序上、形式 上进行审查。2、振邦集团公司是振邦股份公司的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在《股东会担保决议》上也 加盖公司印章,违背公司法的规定,招行东港支行应是明知的。因此,《股东会担保决议》所盖五 枚印章均无效,《股东会担保决议》事项并未经过股东会的同意,该《股东会担保决议》因缺乏真 实性,导致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招行东港支行没有尽到审查义务,存在过错,对担保合同无效,应 当承担相应责任。遂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七条的规定,判决振邦股份公司对振邦集团公司不能清偿部 分的债务承担二分之一的赔偿责任。
信贷业务法律风险防范 2020/2/18
目录
1、授信合同法律风险及控制 2、抵押类贷款法律风险及控制
2
2020/2/1 8
信贷法律风险
3、质押类贷款法律风险及控制 4、保证类贷款法律风险及控制 5、授信业务中其他法律风险提示
6、互联网金融法律问题研究
7、投行、居间业务法律风险及控制 8、同业业务法律风险及控制
案例简析
➢合同无效的情形之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A公司违反了公司法第十六条,未提供董事会决议,但核心在于该条是否为强制性规定或者是否有 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虽然理论界存在争议且最高院已有支持合同有效判例,但银行应从审慎角度理解,公司第十六条 应为强制性规定。
➢可能的两种法律后果:一是担保合同无效,银行是有过错的,担保人A公司承担二分之一责任;二 是担保合同有效,A公司承担担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