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关于李商隐其人其诗的评价
在古代诗人中,李商隐的诗名很大,但另一 方面,他的名声在过去却一直不太好。封建社会 的评论家,因为他“背牛就李”,因而视他为无 行文人,骂他是“诡薄无行”、“背恩”等等。 解放后,对于李商隐的评价,一度也不高, 把他看作是“形式主义”、“唯美主义”诗人的 代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学术界思想 的解放,对李商隐的评价才较为客观、公正了。 对其人其诗的研究也深入了。 实际上,李商隐是一个有正义感、政治热情很高, 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很敏锐、对政治现实的批评很大胆、 尖锐的诗人。他反对藩镇割据,关注社会现实。他还用 咏史诗的形式,借古讽今,批判现实,等等。这都表明 李商隐是一个在政治上有理想、有抱负,在人格上有操 守、有见解的诗人。
•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二十六岁的李 商隐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结果落了 榜,在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府中做幕僚。 这首诗就是他客中登安定城楼遣愁言志 的名作。安定城楼,即泾州城楼。泾州, 是唐朝泾原节度使府所在地,在今甘肃 泾川县北。
•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高峻绵延的城墙上耸立着百尺高楼,站在高高的 城楼上放眼望去,只见婆娑的杨柳之外,是无尽的 水边平地。(天地是那么广阔,山河是那么壮美,而自己的处境却是这样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 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吐蕃、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 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 朝终于崩溃。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 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 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重有感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诗中前四句以东汉窦融比拟拥军一方的刘从谏,鼓 励他应该挺身而出,为皇帝分忧,更应提军而上,像 东晋的陶侃调伐叛臣苏峻一样领军前来,诛除宦官势 力。后四句,诗人悲愤写道:皇帝如蛟龙失水遭受困 厄,作为猛健臣子能不来分担主忧吗?希望刘从谏立 即行动,使死者、活人都能化解冤曲,清除盘踞宫禁 的阉人,朝士百姓,肯定会拭泪欢舞。此诗盼望之意 刻切,愤郁之情溢于纸上,彰显了政治上还很不成熟 的青年诗人一片拳拳救国报主之情。
•
•
•
• •
•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间, 但需待自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之后。诗人虽然遭遇困顿,可 是他的凌云之志并未减退。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 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 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yuānchú)竟未休 不料死老鼠被当成美味,而秉性高洁的鹓雏竟然被猜疑个不休。“鹓 雏”,凤凰一类的神鸟。这一联出自《庄子· 秋水》。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 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 百般防范。庄子听到这事后,就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 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实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 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 出“吓吓”的怒叫声。现在你也想用梁国这只死老鼠来“吓”我吗? 诗人巧妙地借用庄子的典故,把本来很难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委 婉含蓄,耐人寻味。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考试而落选,与某中书大人“此 人不堪”这一含有道德人品的非议有关。诗中所用典故,大概正是对这种 猜忌与中伤的愤慨。同时,也可能是讽刺那些企图把持利禄、一力排斥异 己的朋党势力。
李商隐的咏怀咏史诗
李商隐还写了许多咏史诗,曲折地发表对政治问题的看法。这些诗主要是讽刺历代帝 王的荒淫奢侈,引为现实明鉴。如《北齐》诗:“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隋宫》诗:“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讽意极为鲜明强烈。《富平少侯》 诗:“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则借咏史含蓄地讽刺了耽于女色、不视朝政 的唐敬宗。 有的咏史诗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号称贤明的汉文帝召见贾谊,尚且不问苍生,他自己生在昏乱时代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 呢? 随着政治上的失望,李商隐关怀现实的诗篇减少了,更多的诗,是用忧郁感伤的调子, 感叹个人的沦落,世运的衰微。如《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座中醉客延醒 客,江上晴云杂雨云。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诗里虽然对边事还有所关心,但那种颓然自放的心情已经掩盖不住了。又如他《登乐游原》 绝句: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一片转眼即逝的夕阳,不仅象征着他个人的沉沦迟暮,也象征着大唐帝国的奄奄一息。 其他的小诗,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也同样是这种暗淡低沉的末世哀音。 比之其早期作品,气概自是大不相同了。
姒后时常与之寻欢作乐,但褒姒从来不笑。周幽王于是下令谁能博得美人一笑者,赏之以千 金。有奸臣虢石父建议,说先王时期建立的防外侵用的烽火台,一处点燃四处均响应,诸侯 各国都将搬兵来救。周幽王采纳后与褒姒高坐观看,见诸候各军忙忙碌碌赶到发现受骗,褒 姒果然大笑。当然,此后果有外侵时,周王点烽火求救,结果没人来帮忙了。)
☉社会政治诗
பைடு நூலகம்
☉咏怀咏史诗
☉无题爱情诗
李商隐的社会政治诗
李商隐是一个关心现实政治的诗人,这在他的早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他在 二十六岁时写的《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从这首曾被王安石称赞的名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晚唐国运的关心以及在事业 上的远大抱负。这种心情,在其他早年的诗篇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他二十五岁时 所作《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就是一首长篇政治诗,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现实。诗 人首先把一幅农村凋敝图展示在读者面前,并通过一位老农的诉说,回顾了自贞 观、开天以来,农民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况,以此为中心,触及到藩镇割据、军阀 混战、宦官专权、皇帝昏庸、吏治腐败、国库空虚、外族凭陵等一系列严重社会 问题,最后揭出官逼民反、骚乱四起的现状。 他对当时宦官专权的黑暗政治也很愤慨不满。甘露事变中,宦官杀死宰相王 涯等名臣,他因此写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诗,后诗尤为悲愤痛切: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在宦官熏天势焰之下,当时许多诗人都不敢正面发表反对意见,有的甚至顺从宦 官的言论,而年青的李商隐却从国家安危出发,毅然呼吁诛讨宦官,这种勇气是 难能可贵的。他的朋友刘蕡[fé “耿介嫉恶”被贬死,他也连写了几首诗为他呼 n] 冤。
•
荆棘”句引典照应国亡之意。晋时索靖(晋代成就卓著的书法 家),有先识远量,预见天下将乱,曾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道: “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这两句意思一气蝉联,谓荒淫即亡国取 败的先兆。 • 第三句描绘冯淑妃(“小怜”即其名)进御之夕“花容自献, 玉体横陈”(司马相如),是一幅秽艳的春宫图;第四句写北齐 亡国情景。公元五七七年,北周武帝攻破晋阳(今山西太原), 向齐都邺城进军,北齐后主高纬出逃被俘,北齐遂灭。两句实际 上具体形象地再现了前两句的内容。淑妃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 相隔尚有时日。“已报”两字把两件事扯到一时,是着眼于荒淫 失政与亡国的必然联系。
的局促,满目春色顿时化为满眼的凄迷。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道出了自己压抑许久的悲伤。)
• •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想当年,贾谊少年才俊,却只能空自垂泪,枉有 满怀抱负;王粲才高,亦无用武之地,只能春日远 游,写写《登楼赋》,在纸墨之间寄托忧思。(这是诗
人借贾谊和王粲来暗示自己的人生遭遇。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二十二 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可谓是少年英才。他曾向汉文帝上《陈政事疏》,说道:“臣窃 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李商隐借“垂涕”来指代贾谊 的忧国忧时之情。可惜他的建议不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而且还遭到排挤,被贬为长沙王 太傅,三十三岁即抑郁而死,未得汉室重用,所以说是“虚垂涕”。王粲,汉魏间诗人, “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十七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三国战乱,离开长安到荆州去 依附刘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个春日,他登上城楼,写下传颂千古的《登楼赋》,抒 发内心的抑郁苦闷)
北齐二首
• • • • • •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对唐敬宗奢靡之风的直斥和讽喻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 前两句是以议论发端。“一笑”句暗用周幽王宠褒姒而亡国 的故事,讽刺“无愁天子”高纬荒淫的生活。“ (春秋时期周幽王纳褒
李 商 隐 的 无 题 诗 赏 析
学习重点
• 1.了解李商隐无题诗体制的基本 特点。 • 2. 欣赏体会李商隐无题诗的朦 胧美。
李商隐简介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 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 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 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 李”。为朦胧诗鼻祖。
李商隐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商隐虽然长期做幕僚,以写骈文为主,但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 在诗歌创作方面。李商隐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时代人民生 活极端贫困、政权内部矛盾重迭、危机四伏的现实状况,特别是通过 对诗人自己身世的讴吟,深刻表现出中下层士子的苦闷和悲愤,从而 使人们感到一种江河日下、黄昏渐近的时代气氛。 李商隐诗歌的表现内容,主要有这几类:
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