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无题》


作者简介
• 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 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他 的诗长于律、绝,富于文采,风格色彩浓 丽,多用典,意旨比较隐晦,以《无题》 组诗最为著名。有《李义山诗集》。
创作背景
• 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 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 玉阳山灵都观女道士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 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内心又无法抑制 爱情的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 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选自《玉谿生诗集笺 注》。
•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丝:双关语,与“思”谐音。
• 蜡炬:蜡烛。
• 泪:蜡烛燃烧时留下的油脂,这里隐喻相思之 泪。
• 诗词大意:春蚕只有到死的时候才会停止吐丝, 蜡烛只有化成灰的时候才会没有烛泪。
•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镜:名词作动词,照镜子。 • 云鬓改:指青春容颜逐渐消失。 • 吟:叹息。 • 诗词大意:早晨照镜子,只担心青春容颜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抒写缠绵的相思之苦(描写了坚贞不 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常用 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 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赋予“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名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 是: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全诗以首句“别”字为诗眼,描写了别 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的思念,表现出诗 人对所爱女子执着而缠绵的强烈感情。
小结
主旨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 别为题材的爱情诗,通过书写离别 之苦和别后之思,表达了诗人对至 此不渝的爱情的赞颂。
小结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 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的爱情诗。
1、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这是一首伤感离别的爱情诗,表现诗人与相 爱的人分别时难舍难分,分别后心中充满不 尽的相思之情。
2、默写颔联并作简要赏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 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丝”字与 “思”谐音;现常用来赞美具有奉献精神的 人。
3、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因相思 而痛苦的诗句:
3、说说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在艺术手法上有何新奇之处?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现在人们赋予它怎样的 新意?
现多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 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或比喻人们 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无私奉献。
4.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 妙处。
这两句诗拟想两人别后忧思孤寂的情状。 “但愁云鬓改”是女子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 是忖度对方的感受,“寒”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 凄清寒冷的环境特点,又映衬了悲凉伤感的心境特 点,使因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 无力的东风,残败凋零的百花。“无 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 点,也渲染离别无奈的气氛,创设了 凄凉悲惨的意境。抒发了男女主人公 在离别即将来临时的痛苦难堪。情景 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2.首联两个“难”连用有何妙处?
• 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 “难”是难舍难分,两个“难”字连 用,既表现出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 又表现出两人的情深意浓。
• 以句中的“别”字为通篇文眼,描写了一 对情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抒发了 无比真挚的相思离别之情,但其中也流露 出诗人政治上失意和精神上的闷苦,具有 浓郁的伤感色彩,极写凄怨之深、哀婉之 痛,并借神话传说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无 比挚爱、深切思念。诗中融入了诗人切身 的人生感受。
2、说说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现在人们赋 予它怎样的新意?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作者简介
•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 (xī)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 南沁阳)人。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 一生很不得志。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 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 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 体”。
朗读古诗无题Fra bibliotek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通读古诗
• 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 花残。
• 残:凋零。
• 诗词大意:相见困难,离别时更难舍 难分,东风衰弱无力,百花纷纷凋零 。
•诗中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 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 “别亦难”三字展开。三、四句是相 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 六句则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因两人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 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 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 频频传递相思情。
3、说说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在艺术手法上有何新奇之处?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现在人们赋予它怎 样的新意? 颔联采用比喻、双关、谐音、对偶手法,表 现出一对恋人坚贞不屈的爱情。作者以春 蚕自比,以“丝”谐“思”,以烛泪比人 泪,其痴情苦意,随丝尽泪干而表露无遗。 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与沉痛。
渐消失,夜来叹息,倍感月光清冷。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蓬莱山,相传为仙人所居。 无多:没有多少。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 使的代称。 殷勤:频繁,反复。探看:探寻。 诗词大意:好在蓬莱山距此没有多远,烦请信使 尝试着捎信,常把你问候探看。
问题探讨
1.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 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颔联采用比喻、双关、谐音、对偶手法, 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其 痴情苦意,随丝尽泪干而表露无遗。突出 了诗人内心的缠绵与沉痛。
•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形容为国为民服 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 身精神。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 无私奉献。
理解性默写
•李商隐在《无题》中抒写浓郁的离别之 恨(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 伤感情景)的名句是:
5. 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 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 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6. 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 和深切思念,与诗的开头照应。
《无题》的诗眼是什么?诗中抒 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