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 (1)ABSTRACT (1)一、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经济的影响 (2)(一)农工商共同发展 (2)(二)航海发达 (3)二、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政治的影响 (4)(一)城邦林立 (4)(二)政治民主 (5)(三)殖民海外 (6)三、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7)参考文献 (8)致谢 (9)浅论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摘要: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衰亡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更为突出。
独特的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文明。
古希腊地理环境以多山、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为主要特色。
受古希腊地理环境的影响,古希腊文明呈现出以农工商共同发展、航海发达、城邦林立、政治民主、殖民海外、文化繁荣为主要特色。
关键词:地理环境;古希腊;影响Abstract: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decline and fall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influence is more prominent. The unique environment created a unique civilizatio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ancient Greece to the mountainous, winding coastline and numerous islands as the main features. By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ancient Greece, ancient Greek civilization presented to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farming, navigation development, city buildings, political democracy, colonialism abroad,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for the main features.Keywords: geography; ancient Greek ; influnece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地理环境并不能直接决定文明的发展,但对于文明的发展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
我们在这个地方碰见的是山岭、狭窄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1]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更为巨大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说,古希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古希腊独特的文明。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东面的爱琴海和西面的爱奥尼亚海的群岛和岛屿,以及现在土耳其西南部,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东部沿岸地区。
地少山多、海岸线曲折、岛屿密布为其主要的地理环境特色。
作为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区的希腊半岛,其中部和南部以港湾众多、海岸曲折著称,为希腊文明提供了面向海洋发展的自然条件。
希腊陆地是山多土薄的贫瘠地区。
无数的山脉和丘陵将希腊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区,使其陆路交通的极为不便,这是促成希腊难以统一、城邦小国林立局面的重要因素。
就地理环境上看,古希腊世界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中心距离很近,易于接受两大文明的积极影响。
可以说,在古希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地理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一、地理环境对古希腊经济的影响希腊半岛由于山脉的阻隔,造成了希腊半岛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农工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古希腊半岛海岸线曲折,形成了众多的天然港湾,促成了古希腊航海业的发达。
(一)农工商共同发展古希腊半岛存在着众多的山脉,由于山脉的阻隔,古希腊大部分地区很少有较大的平原,土地较为贫瘠,耕地不足,水资源不足,希腊半岛有一半以上的土地不适宜耕作。
但是,多山又使一些适合在山区种植的经济作物得到广泛种植。
希腊地区多种植橄榄、葡萄等经济作物,山区富含丰富的矿藏,这些都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古希腊半岛的居民充分利用多山造成的优势,发展多种产业,农工商共同发展,最终促使希腊经济的繁荣。
沃土不多的半岛迫使古希腊人竭力利用每一块可耕的河谷地,近海小平原和山坡地,种植小麦、大麦、各种蔬菜,发展农业。
在一些自然条件相对较好,适合发展农业的地方,如美塞尼亚、拉哥尼亚、洛克里斯等地区,都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在农业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以农业为主的城邦。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东南部,东临爱琴海、南接地中海,多山区、河谷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斯巴达城邦的居民过着“一种很少变化的农业生活”。
[2]成为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重农抑商的农业城邦”[3]。
在一些地区,虽然不具备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但是发展工商业的条件较好,古希腊居民利用优势条件发展工商业,形成了以农工商业共同发展的城邦。
如阿提卡半岛上“有几个小平原,虽不太肥沃,山地崎岖不平,瘠薄多石,不适于农业,但是有大量石、银、陶土等矿藏,为手工业发展提供原料”[4]处于阿提卡半岛中部平原的雅典,四周被群山所包围,雅典居民设法建筑水库蓄水、开渠引水等有力的条件在较小的平地上种植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发展农业。
尽管如此此时阿提卡常年谷物产量仅67.5万麦斗,只够本地四分之一人口的消费。
但是阿提卡半岛山区大量种植橄榄和葡萄,发展起了橄榄油、酿酒等工业。
利用山区丰富的大理石和陶土资源发展冶金、制陶等手工业。
同时,利用便利的航海条件进行航海贸易,将橄榄、葡萄等输往海外,再从海外各地运回希腊缺乏的粮食、原料等。
古希腊地理因素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海岸曲折,有利于发展航海贸易,在米利都、科林斯、麦加拉等地区,不具备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沿海地区米利都、科林斯等,便利用多港湾的有利条件,把葡萄酒、橄榄油等通过航船运到东方各国,又从各地运回希腊所缺的谷物以及原材料。
这种航海贸易有利于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米利都、科林斯等城邦成为重要的商业城邦。
希腊多山,海岸曲折等地理优势造就了希腊农工商共同发展。
(二)航海发达古希腊靠近爱琴海,希腊海岸线曲折多变,为古希腊提供了发展航海的优越条件:第一,希腊半岛三面临海,被爱琴海、爱奥尼亚海、地中海所包围,形成了曲折多变的海岸线,进而出现了许多适合发展航海业的天然港湾。
第二,地中海、爱琴海、爱奥尼亚海地区气候温和,大多数时间风平浪静,适合航海。
爱琴海东西两岸的山海连接处,有许多水深并且有屏蔽的港湾,南部的岛屿之间不超过50公里,有利于航海的发展。
地中海在古代只有西面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大西洋相连,在东面通过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皮普鲁斯海与黑海相连。
由于与大洋几乎隔断,因此地中海地区几乎没有太大的潮汐,水面相对平静,这对于古代的航海事业相当重要。
第三,古希腊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指南针等这类先进的航海仪器,但是古希腊半岛岛屿众多,每个岛屿上的人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好几个别的岛屿,这就减少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岛屿众多可供航行的船只在岛上补充给养,休息调整。
古希腊人充分利用大自然的优越条件,很早就开始航海事业,积极展开航海活动,成为一个航海民族。
最终使航海事业繁荣昌盛。
沿海地区的奴隶制城邦如科林斯、米利都、雅典都致力于港湾建设,努力发展航海业。
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海港。
航海业的发达加强了希腊与周边地区的贸易联系,促使希腊工商业走向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路上交通的不足,使希腊各城邦得以联系交流,促使了各城邦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相互间高度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5];航海业也沟通了亚、非、欧三大洲的文明,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政治的影响希腊众多山脉的阻隔,造成了地域上的城邦林立,城邦最重要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易于发展民主政治,小国寡民的城邦人口的增长一旦超出了城邦的承受能力,希腊人就更大规模的殖民海外。
(一)城邦林立由于山地的阻隔,使希腊本土面积不大的范围内,却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独立的城邦。
在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以及小亚细亚也存在着相同的情景。
这些城邦大部分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的一片农村而形成的。
由于希腊半岛多山,希腊半岛被分为北希腊、中希腊、南希腊三部分。
北希腊又被奥林匹斯山、品都斯山分隔为马其顿、色萨利、伊庇鲁斯三个地区;中希腊又被客泰隆山等的分隔为阿提卡、提奥提斯等八个地区;而南希腊又被重要山脉厄里曼托山、因泰革托斯山等的分隔为拉哥尼亚、阿哥利斯、美赛尼亚、科林斯等七个地区。
这种由于地形而造成的平原狭小、地区分散的特殊条件,形成了希腊重要的政治组织形式—小国寡民的城邦。
其中较大的城邦有斯巴达和雅典。
“雅典与斯巴达在全盛时期各有30万至50万居民,大约相当于他们大多数城邦的三倍。
”[5]在希腊半岛上,由于众多山脉的阻隔,造成了各地区交通的不变:从北方进入希腊要在山脉之间的谷底穿行;从希腊北部到中部要经过地势险要的温泉关;从中部进入南部要经过柯林斯山地。
众多的山脉造成了希腊半岛地区交通的不便,同时阻隔了希腊半岛内部各地区的交流,“那种可作为地区合并基础的天然地理中心希腊人是没有的”[7]。
多山地形造成城邦之间各自为政,很难使希腊半岛达到真正的统一。
而古希腊其他地区岛屿众多,不利于彼此间的交流,更加剧了城邦林立,使城邦各自为政。
从公元前8世纪起到公元前3世纪止,古希腊城邦林立,这些城邦虽然建立起有一定的同盟组织,较大的有伯罗奔尼撒同盟、提洛同盟,但是希腊内部并没有真正完成统一。
(二)政治民主古希腊地理上的多中心决定经济上的多中心,经济上的多中心又决定政治上的多中心。
山脉众多、岛屿密布的自然条件将古希腊世界分为三百多个城邦。
希腊城邦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小国寡民。
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不过8400平方公里,人口总计约40万,而雅典则只有2556平方公里。
小国寡民的特点为经常召开全体公民大会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提供了可能。
对政治民主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受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经济结构。
以雅典为例,在城邦形成初期,经济形式主要为农业经济,使得占有广大土地的氏族贵族得以垄断政权。
但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壮大,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政治经济利益。
他们联合同样受贵族压榨的无地和少地的平民,反对贵族政治,要求实现财富政治,废除债务剥削,集城邦全体的力量,扩大海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