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名词解释

自考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名词解释

在现行的会计规定、税务法规和价格体系下,通过财务项目效益与费用的预测,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和分析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生存能力,依此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明确项目对财务主体及投资者的价值贡献。

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社会评价:
是识别和评价投资项目的各种社会影响,分析当地社会环境对拟建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评价投资项目的社会可行性,以促进利益相关者对项目投资活动的有效参与,优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规避投资项目社会风险。

转移支付:
经济分析中,转移支付主要包括:项目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项目向国内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贷款利息和获得的存款利息,政府给予项目的各种补贴。

环境价值:
环境经济学家把环境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包括环境的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两个部分。

影子工资:
是指项目使用劳动力而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包括劳动力的机会成本和劳动力转移而引起的新增资源消耗。

经济分析:
按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则,采用社会折现率、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货物的影子价格等经济分析参数,从项目对社会经济所做的贡献以及社会经济为项目付出的代价的角度,识别项目的效益和费用,分析计算项目对社会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效率,也即经济合理性。

市场需求调查:
调查产品或服务市场需求的数量、价格、质量、区域分布等的历史情况、现状和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的调查包括有效需求、潜在需求、需求的增长速度。

消费调查:
某一种具体产品针对某一特定的消费者群,在经过市场细分明确了产品的消费者之后,需要对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层次、消费要求、心理状况、消费动机、消费方式进行调查和分析。

可行性研究:
一般是在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通过对拟建项目的建设方案和建设条件的分析、比较、论证,从而得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方案是否合理、可行的研究结论,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商品价格保持不变时,该商品购买量变化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化率之比。

机会成本:
企业资产一旦用于某项目,就同时丧失了用于其他机会可能带来的收入,这损失的收入就是该资产被用于该项目的机会成本。

经济影响分析:
就是分析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所发生的费用和效益对行业、区域经济及宏观经济所带来的影响,为协调项目与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提高项目的经济影响效果提出措施建议。

敏感性分析:
用以考察项目涉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对项目基本方案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找出敏感因素,估计项目效益对它们的敏感程度,粗略预测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为进一步的风险分析打下基础。

净现值:
将项目整个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某个给定的折现率,折算到计算期期初的限制代数和。

直接效益:
指由项目产出带来的,并在项目范围内计算的,体现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受益的经济效益,一般表现为项目为社会生产提供的物质产品、科技文化成果和各种各样的服务所产生的效益。

乘数效应:
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是一个变量的变化以乘数加速度方式引起最终量的增加
乘数效果:
指项目的实施使原来闲置的资源得到利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刺激该地区经济发展乃至影响其他地区。

技术扩散效应:
当建设方案技术含量较高时,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及产业技术进步,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或宏观经济发展,提升相关产业的竞争力。

技术扩散效果:
先进技术项目的实施,由于技术人员的流动,技术在社会上扩散和推广,整个社会都将受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