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单元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3 丑小鸭 (7)4 诗两首 (9)5 伤仲永 (11)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第二单元6 黄河颂 (21)7 最后一课 (23)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9 土地的誓言 (28)10 木兰诗 (30)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第三单元11 邓稼先 (40)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15 孙权劝学 (52)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第四单元16 社戏 (63)17 安塞腰鼓 (66)18 竹影 (69)19 观舞记 (71)20 口技 (73)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第五单元21 伟大的悲剧 (83)22 荒岛余生 (86)23 登上地球之巅 (90)24 真正的英雄 (93)25 短文两篇 (95)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第六单元26 猫 (104)27 斑羚飞渡 (106)28 华南虎 (109)29 马 (111)30 狼 (112)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自学(一)了解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
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二、课堂导学(一)明确学习目标(二)检查预习情况(三)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2.句段品读(1)第一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百草园的,百草园的,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的是。
(2)“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3)第二段写了哪些静态景物和动物?(4)“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3.探究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三、达标练习1.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写景顺序是()。
A.由高到低B.由静到动C.由近及远D.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2.第二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四、巩固提高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一种动物或植物(20字左右)。
五、布置作业课后词语在作业本上抄写二遍并选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二、研习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捕鸟”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有什么作用?“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是与什么相比较说的?(3)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2.阅读第9自然段做题。
(1)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的作用。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2)文中用到了一个排比句“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3.读“三味书屋”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原文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对先生外貌是怎样描写的?他的品格怎样?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什么感情?4.探究质疑:鲁迅对当时的教育持什么态度?D.我有一个印象,喜欢搞理论的人多,肯在观察、实验上用功夫的人少。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写一段连贯的话。
(请在使用到的词语下加着重号,字数控制在80字之内)(3分)阻抑澎湃狂澜屏障崎岖回环曲折5.综合探究(2分)读下列三则有关“读书”的事例,你会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事例一:20XX年,上海一家早教中心率先开设幼儿经典诵读班,由专家带领10岁以下的小朋友诵读《三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
结果在短短的三个月中,学员由原先的20人减至2人。
有记者采访退班学员的家长,得到的答案竟出奇一致:“以后入学又不看这些,还是把时间花在学英语、电脑、钢琴上更为实在,这些可都是升学加分的。
”事例二:诗人闻一多在结婚当日的早上不见踪影,后被友人发现他在书房中如痴如醉地读书。
事例三:5.12地震中,救援人员发现一个在废墟里打着手电筒看书的女孩。
在被救出后,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
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二、阅读(41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B.著我旧时裳著:穿C. 火伴皆惊忙惊忙:惊慌失措D.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上7. 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话的段意。
(2分)8. 从“火伴皆惊忙”一句能够从侧面体现出木兰怎样的品质?(2分)9. 这节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时有好几个场面,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 家中欢乐的气氛B. 木兰喜不自禁的激情C. 木兰见到火伴时喜剧性的场面D. 木兰对已失岁月的怀念与感慨课内文段阅读(8分)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
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民族生命的进程,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
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阻。
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
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
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10. 解释词语“绝”的不同含义。
(2分)A.绝壁:B.奇绝: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本文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的民族精神颂歌。
B.作者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C.本文写于“五四”运动的高潮时期,目的是号召国民抓住民族逢新的转机,去开创国家历史的新纪元。
D.“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2. 在这三段中作者采用甚么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怀?(2分)(三)课外阅读(15分)送花——[美]F奥斯勒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了,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
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她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
那天,一辆小车开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
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毫无光采。
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买花。
”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
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
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
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
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你真是这么想的?”△“是的,夫人,你别见怪。
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
他们爱看花,爱闻花。
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老夫人没有作答。
她只是小坐了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
守墓人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率直、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
不错,她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
解释词语:(3分)真谛:(2)奥妙:在有“△”记号的一段话中,“那儿的人”是指。
他们爱着花、爱闻花是因为。
(4分)文章开头“于是这才真有点奥妙”,“奥妙”的含义是()。
(4分)生活中许多道理极普通,常常被忘记。
B. 生活的真谛、幸福的源泉,道理深奥微妙。
C. 生活中许多道理很普通,可常常被遗忘;而一旦牢记它们时,情况就完全不相同了。
16. 读本文后,你体会到文章中要告诉我们的生活真谛是(4分)(四)推荐名著阅读(6分)(一)她的声音很低,脸紧紧挨着我的脸,神秘地盯着我的眼睛,似乎从那里往我的眼睛里灌进了令人兴奋的力量。
她讲得流畅自然,非常好听,每次她讲完了,我总会说:“再讲一个!”“好,好,再讲一个!”“有一个灶神爷,坐在炉灶里,面条儿扎进了他的脚心,他哎哟哎哟地直叫:“‘哎哟,疼啊,我受不了了,小老鼠!’”讲着,外祖母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