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环境和残疾的关系就更为密切,如近代的战争、事故 (交通和工伤)、疾病、污染等导致残疾的例子更是举不 胜举。
第五阶段是老人时期
老年人由于器官老化,在听力、视力、言语、肢体等各 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导致他们在正常人的环境里也遇到 了障碍。例如一次意外摔倒就可能出现骨折,甚至偏瘫成 为残疾人。综上所述,人类是很脆弱的群体,在人的一生 中,从胎儿到老人,随时都可能因为人造环境的负面作用 而导致残疾。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一) 环境和无障碍环境定义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周围的一切,如高山、峡谷、河
流、湖泊等,环绕人类的事物、外界和情况,都构成了环 境。一句话,赤身裸体人以外的一切事物可统称为环境。 根据ICF观点,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态度环境。
所谓“物质环境”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即客观世界,其中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七) 无障碍物质环境的作用
无障碍环境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帮助残疾人。首先是帮助
他们融入社会。如对听力残疾人,需增加人造环境的助听 器;对视力残疾人,需增加人造环境的助视器;对肢体残 疾人也类似,由于截肢、截瘫、偏瘫、脑瘫、儿麻等原因 造成运动器官失调,需增加拐杖、轮椅、假肢、矫形器等
所谓“无障碍”,即没有障碍。所以“无障碍环境”就是
要使残疾人在任何环境里进行任何活动都没有障碍。实际
上,完全无障碍环境只是理想环境,许多社会环境的障碍 对任何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出国时遇到了语言障碍, 健全人的听不懂和说不出与聋哑人的听不见和说不了,效 果是一样的,都属于“听觉言语障碍者”的群体。可见, 要实现无障碍环境,就是要克服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态 度环境里对残疾人存在的所有障碍,任重而道远。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四) 人造环境的分类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根据ICF观点,人造环境共9个:
生活环境、移动环境、交流环境、教育环境、就业环境、 文体环境、宗教环境、居家环境和公共环境。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五) 人造环境的作用
人造环境在人类的发展史中起了巨大作用。首先,人造环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六) 残疾与人造环境的关系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然而人造环境对残疾人也有正面作用。正由于近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使一些偏瘫、截瘫和先天聋儿等残疾人, 通过现代康复治疗和训练后能克服障碍甚至回归健全人。 此外,人造环境对残疾人也是双刃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残疾人的数量并没有减少,正是人造环境的影响。例 如一些产后窒息的婴儿,在现代医疗条件下也能救活,救 活一条生命显然是人造环境的正面作用。可是不久后发现, 由于大脑长时间缺氧受损导致脑瘫,将伴随他的一生,给 个人、家庭和社会均带来了痛苦。这又是人造环境的负面 作用。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二) 环境的特性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1.物质环境是一切生命的基础
物质环境的最大特征是客观存在。据考证地球的年龄约 为46亿年,最新研究提出了地球生命起源于44亿年前, 所以是先有自然环境后有生命。一切生物都不能生活在真 空里,只能生活在阳光、空气、水和有一定温度范围的地 球物质环境。所以物质环境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 包括在空间站里也是要创建相同的地球物质环境,才能使 太空人、动物和植物生存。没有物质环境就谈不上社会环 境和态度环境。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三) 人造物质环境的特性
人造物质环境是由人类在地球原有自然环境基础上人为创 建的环境,是人类特有的环境,故可简称为人造环境。人 与动物的根本区别,除思维意识而外,其三个环境都有区 别。动物的物质环境就是自然环境,动物只能适应自然, “适者生存” 是动物的唯一出路。而人类的物质环境, 除自然环境外还多了一个人造环境。这是因为人类出现后, 除了要适应自然外,还能够利用自然甚至改造自然,就需 要在人与自然界之间加上一些人为的界面或称接口,如御 寒需要穿衣服,打猎要制作弓箭等,就是人造物质环境, 并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又互相依存的人-环境大 系统。据考证240万年前,当人类从古猿进入能人阶段, 开始使用石块制造工具,即旧石器时代。制造工具是人和 猿的重要分水岭,从此以后在地球上就出现了人造环境。 进化到大约130万年前的猿人阶段,如北京猿人生活在77 万年前,人类不仅会用石器,而且还学会了钻木取火,吃 熟食,穿兽皮等,进一步扩大了人造环境的范围。
是指人类社会,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法律法规、
语言文字等。“态度环境”是指人们的相互关系、对事物
的看法,如对待亲戚朋友、上下级和陌生人的态度等。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一) 环境和无障碍环境定义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所谓“障碍”,在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态度环境里,限 制了残疾人发挥功能的各种因素都是障碍。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三) 人造物质环境的特性
人造环境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关系密切,人类的历史就是 人造环境的发展史。自有人类就有人造环境,但原始社会 的人造环境在物质环境中所占比例甚小,基本上都是自然 环境。所以在早期人类生活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自然环境, 而对人造环境的依赖性也不大。但到了现代社会,人类的 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绝大部分都离不开人造环境。 人造环境在物质环境中所占比例甚大。而且人类对人造环 境的依赖,已无法用文字来形容。如水和电本来是自然环 境,但我们用的自来水和各种电器都是人造环境。一旦停 水和停电带来的灾害和麻烦是人所共知的。回顾人类的历 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人造物 质环境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才使人类这个群体脱离了原始 的野蛮生活, 逐步建立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至达到 今天这种科学、技术、文化都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深州市残疾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
朱图陵
两种残疾观
过去的观点:
由于我们生活在以健全人为主体的社会,所以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于站在健全人立场来看待残疾人。当然首先看到 他们有损伤,这不能和那也不行。反映在称谓上的“残疾 人”。即他们的第一特征是“残疾”,第二特征才是 “人”。并从人道的角度认为社会应该帮助这个弱势群体, 所以发达国家的瑞典和丹麦在20世纪30年代就建有专供 残疾人使用的设施。美国于1961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障碍设计标准,1968年国会通过了建筑无障碍条例, 规定所有联邦政府投资的项目,必须实施无障碍设计。随 后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制定了有关法规。一句话,强调的是 残疾人自身损伤的一面,改造环境是社会对残疾人的施舍。 而且内容仅建筑无障碍,对象是肢残人和盲人,目的是照 顾残疾人能容易进出建筑物.这是以前的残疾观。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二) 环境的特性
பைடு நூலகம்
2.社会环境和态度环境是群体动物繁衍和发展的需要 只要有群体动物的地方,就存在社会环境和态度环境。
无论是初等动物的群体如节足动物的蚂蚁、白蚁、蜜蜂等, 还是高等动物的群体如哺乳类的狮群、象群,猴群等,均 如此。例如蜜蜂社会里,有蜂王、雄蜂、工蜂还有幼蜂, 社会分工很明确,相处很和谐,是完善和复杂的社会环境。 其态度方面也很清楚,如工蜂的勤劳,对蜂王的奉献,对 幼蜂的爱护,以及对入侵者的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牺牲自 我等,都是态度环境。白蚁也类似,我们常为白蚁窝的复 杂建筑而惊叹,是白蚁社会环境和态度环境的杰作。特别 是猴群,已经很接近人类的原始社会。有首领猴王及后妃, 还有公猴、母猴和幼猴构成的群体社会。总之,群体动物 要繁衍和发展就必须维持群体共存,就有他们的社会环境 和态度环境。
现在的观点: 两种残疾观
自从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ICF后,对残疾的认识有 了飞跃的提高。根据ICF的观点,残疾人所遇到的所有障碍是由于 残疾人自身损伤(机能、结构)和环境障碍交互作用的结果。实际 上,残疾的造成与环境密切相关,残疾人是无辜的,我们不能责备 残疾人而要责备环境。此外,残疾人之所以难以对社会做贡献,虽 然有自身原因,但也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克服了环境的障碍并发挥 潜能后,他们是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世界著名科学家霍金是最典型的 例子,他不能说也不能走,是重度残疾,完全靠AAC技术进行交流。却 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说明残疾人是无辜的,我们不能责备残疾 人而要责备环境。所以国际上对该群体的称谓也改为“人有功能障 碍”或“功能障碍者”。即他们的第一特征是“人”,第二特征才 是“功能障碍”。尽管残疾人的某些损伤,通过医疗康复后能有所 改善;而有些损伤是无法改变的,就只能改变环境来适应其自身的 损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为此有必要站在残疾人的 立场来评定环境,明确环境的障碍及其程度,再创建无障碍环境来 发挥残疾人的作用。一句话,改造环境是现代社会对残疾人应尽的 责任和义务,这是目前国际上对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的最新认识。
发展,负面作用也越来越大。改变自然环境后的污染和温 室效应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人造环境侵占了大量的自
然环境,导致绿洲沙漠化、热带雨林消失、许多物种消亡。
特别是现代战争和各种事故造成了残疾人越来越多。
第三,人造环境是双刃剑 例如原子能发现后出现了许多
新的人造环境,既有毁灭人类起负面作用的原子弹、核泄
残疾人与无障碍环境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二、创建无障碍环境
一、无障碍环境的基本概念 (一) 环境和无障碍环境定义 (二) 环境的特性 (三) 人造物质环境的特性 (四) 人造环境的分类 (五) 人造环境的作用
(六) 残疾与人造环境的关系 (七) 无障碍物质环境的作用 (八) 无障碍环境的法规
有我们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闻得出的周围物质,也
有我们感觉不到但客观存在的事物,如超声波、红外线和
紫外线等。物质环境还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两大
类。其中自然环境,不言而喻就是自然界,如阳光、空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