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预测】1.规律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认识和利用规律4.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难点突破】难点一 规律1.规律与规则的关系关于规律的几个认识误区(1)规律是客观的,所以规律是不变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仍在起作用的规律。
但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只要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作用,一旦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
但不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规律,同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所以说规律不是不变化的,但这种变不是人为地变,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规律有好坏之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
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违背规律,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能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在认识活动中就必然遭到失败。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规律是客观的。
物质决定意识,客观条件制约主观因素,因而是客观规律性制约主观能动性,而非主观能动性制约客观规律性,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
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例1、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
这种学琴方式的问题在于(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④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难点三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1.试比较“实事求是”与“从实际出发”(1)区别:①含义不同。
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根据客观事实,决定主观思想和行动。
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侧重点不同。
从实际出发侧重强调客观事实,理论依据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事求是侧重于强调规律的客观性,理论依据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联系:二者都强调主观必须符合客观,都是科学的方法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也就是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
2.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条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
同时,解放思想也是与时俱进的前提和条件。
坚持与时俱进,必须破除前进道路上错误思想和陈腐观念的障碍,最好的武器就是解放思想。
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能符合变化的实际。
(2)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据和目的,也是与时俱进的根据和目的。
离开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反过来,与时俱进又是实事求是的实践目的。
人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实事求是也不例外。
与时俱进与实事求是是一种互为条件和目的的关系。
例2、材料: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整风运动、中共七大等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克服了“左”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出发,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敌后抗日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结合材料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难点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我国水利工作者是怎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想问题和办事情的?【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 从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角度进行1.在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们既要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又要强调国家的宏观调控,既要利用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也要发挥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这说明①经济领域的某些规律可以改变,使其向有利方向发展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③人们可以创造条件,限制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④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②④2.我们之所以要求认真研究和努力掌握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①规律是人们对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的正确反映②不把握规律,人们的行动就是盲目的③只有掌握规律,才能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④不管人们是否承认规律,它都客观地存在并发生作用A.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3江苏省江阳市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有句名言:“千难万难,做到实事求是最难,讲了实事求是,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华西村党委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带领父老乡亲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把华西村建成了“江南首富”、“农民的乐园”。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理论根据是什么?(2)为什么说“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特别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类在规律面前是消极无为的,人们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限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
人们可以运用已经掌握的物质手段,创造新的物质条件,从而使规律发生作用的具体形式发生变化。
这是同学们解题过程中易错的点。
【变式探究】1.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易错点2 从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进行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材料二: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干成大事,实现发展和进步,没有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不行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力量的发挥可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克服困难,创造奇迹。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这是因为A.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人们的精神状态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发展方向C.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D.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2.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取得积极的效果,取决于A.人们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视程度B.人们的活动是否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C.人们的活动是否有正确理论的指导D.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3.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4.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任务,运用上述哲学道理谈谈你对“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重要性的认识。
【特别提醒】在解题的过程申,必须思考的两个重要条件是;按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必须反对两种不正确的观点;二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二是“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变式探究】天津大学材料学院的高后秀教授在实验中发现,在固态合金中存在着神秘的振荡现象,某些微区表现出明显的流动特性:有的像绽放的礼花,时而出现,时而消灭;有的像变化的小泡,不断地收缩、膨胀、破裂。
这一发现,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更深了一步。
据此回答1— 2题。
1 固态合金中存在的振荡现象表明A.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可分割C.规律发生作用是五条件的D.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2人们对固态合金中存在的振荡现象的发现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下列选项中,主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A.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路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实事求是D.学而不思则罔【2018高考突破】《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道德观念出现的新情况,科学判断青少年学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道德观念的新变化,深入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的新规律。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坚持发展的观点②人的认识是运动的主体③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变化对事物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探索加强青少年学生道德建设的新规律,必须做到A.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创建新的规律B.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充分发挥正确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D.打破现存一切规则的束缚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了。
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木。
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树,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
据此回答3-4题。
3题中材料告诉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整体与部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受惩罚4古搂兰现象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的哲学启示是A.必须注意保护环境B.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C.必须正确把握发展的实质D.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揠苗助长”却年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据此回答5—6题。
5“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A.认为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B.强调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否认了事物运动规律的客观性D.认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6“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A.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直接推动事物发展B.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C.夸大了主观对客观的制约作用D.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7 射击运动员杜丽曾说过:“比赛时我一直排第二,但我一直坚持,不到最后一枪,我决不放弃。
”从哲学上看,这番话表明A.坚持就是胜利B.有时候,积极进取的心态对客观事物起决定性的作用C.良好的心态能促进人们改造客观事物D.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8霍金是—位除了思想只能支配三根手指,必须依靠机器才能与人交流的科学巨人,霍金提出了很多科学幻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