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加强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切实推进我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文明素养,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礼仪学习、礼仪体验、礼仪实践、礼仪展示,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水平,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礼仪传统,让学生明确当代公民文明礼仪基本要求;了解文明礼仪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和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领域的交往礼仪;促进学生明礼诚信,养成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个人修养。
到2015年,建成区级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学校40所,全区所有中小学均达到文明礼仪教育合格标准。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容,使各阶段教育内容互相衔接、循序渐进,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知行统一。
在教育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体验和感悟,并主动践行,把礼仪要求内化为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
(三)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文明礼仪教育,既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又需要社会和家庭等方面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四、教育内容(一)小学:知道常用的礼貌用语,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尊敬老师,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保持服装整洁,爱清洁、讲卫生。
掌握正确的形体姿态,养成良好的坐、立、行的习惯,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集会按时入场,遵守秩序,遵守会场要求。
遵守公共交通规则,不闯红灯。
知道待客、做客的基本礼节,文明就餐。
孝敬父母长辈,恰当、得体地称呼他人。
掌握接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学会倾听他人。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礼俗,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遵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做文明游客、文明顾客、文明乘客、文明观众。
(二)初中: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含义,理解学习文明礼仪的意义。
理解父母,懂得感恩。
掌握使用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书信的礼仪。
做到集体活动时能遵守相关的规则和要求,做到着装大方、得体。
掌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
掌握拜访接待的基本礼仪,能热情、大方地与他人交往,能宽容、礼让他人,文明交流,不干扰他人。
(三)高中:了解文明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与实质。
掌握不同场合谈吐和仪容仪表的原则与艺术。
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以及握手的礼仪要求。
做到在排队、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掌握基本涉外礼仪。
五、实施途径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动文明礼仪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做到“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带动整个社会文明礼仪良好风气的形成。
(一)通过课堂教学认知“礼仪”1.积极落实课程主体地位。
充分运用德育课程,通过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等课程积极做好文明礼仪内容的重点教学,扎实做好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课程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机渗透。
利用地方课、班(团)队活动课、课程辅助活动课,进一步推动文明礼仪教育进课堂。
开设每两周一次文明礼仪教育课,有效使用《礼仪与生活》《礼仪教育》读本,做到“计划、教师、课时、教材、备课”五落实,结合朝会、午自习、晚自习,让学生充分认识文明礼仪基本内涵,掌握个人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的基本要求。
2. 抓好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将文明礼仪纳入学校养成教育,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点环节上,强化文明礼仪要求,将个人礼仪和交往礼仪的基本规范落实到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要根据《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要求,通过背诵、演讲、展演等形式,规范管理和有效激励,促进学生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文明礼仪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二)通过教师示范引领“礼仪”全体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传播者和实施者,要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落实德育首位、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自觉纳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行为,提高教师文明素养,通过师德学习培训和师德师风“十百千万”活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影响学生。
(三)通过校园活动体验“礼仪”1.全面打造校园礼仪文化。
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学校礼仪文化,做到校内校外礼仪文化有机统一,融入学校办学特色,让校园墙面、走道、花草树木都成为礼仪文化的传播地,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礼仪文化的熏陶。
2.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向中小学生印发“文明礼仪”倡议书,通过“小伙伴、小主人、小帮手、小标兵、小卫士”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序列活动和“弘扬雷锋精神,争做雷锋式少年”以及“爱心在行动中成长”、“习惯在行动中养成”、“责任在行动中培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体会文明礼仪规范的乐趣,感受成长的快乐。
3.完善德育阵地建设制度。
充分发挥节日庆祝、专题教育、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宣传专栏、班(团)队会等阵地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化作用,形成序列礼仪教育体系,遵循学生知、情、意、行的德育规律,强化对文明礼仪的认知理解,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明礼仪,内化为自觉行动。
4.开展“查‘陋习’我为校园添光彩”活动。
通过广泛开展“比、查、看”行动,查找学生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引导学生自查自纠,互相帮助,内化提升,告别那些“行为陋习”。
从“我”做起,从班级做起,“我”为校园文明添光彩,共同营造文明、和谐、美丽校园环境。
5.开展学生文明礼仪评价活动。
坚持积极鼓励正面引导,完善学生文明礼仪的评价方式方法,通过自评他评,小组互评,班级互评,周评月评,年终评比,评选“文明礼仪流动红旗”“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班级”等形式,树立标兵,设立榜样,表彰先进,激励后进。
(四)通过家校互动实践“礼仪”1.充分发挥家校联系纽带作用,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校讯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目的意义、内容要求、具体做法。
提升家长教育责任意识,增强做好文明行为表率的自觉性,发挥言传身教模范作用,为学生实践文明礼仪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
2.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共同体验活动。
邀请专家、名人到学校现场讲演和举行报告会,举办《责任与感恩》等大型体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家庭礼仪规范要求,开展源自心灵的礼仪行动。
3.开展“牵手长辈学礼仪”活动。
设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完成的亲子活动、德育作业,进一步推进礼仪教育进家庭。
通过“小手牵大手”,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践行文明礼仪,促进礼仪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的一致性。
(五)通过社区活动展示“礼仪”开展礼仪教育进社区(村社)活动,充分展现中小学生良好的文明形象,积极扩大中小学生文明行为的示范效应。
将学生组成“假日文明小分队”、“少年交警队”,深入乡镇、街道、社区、村社,开展清扫卫生、帮助他人等义务劳动,指导行人正确过马路,发放文明礼仪小手册,向社会宣传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通过社会调查、志愿者实践活动,发挥礼仪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学生所在社区(村社)居民的文明素质,推动文明和谐社区(村社)建设。
六、实施步骤(一)启动阶段(2014年3月)根据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出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动员,全面启动礼仪教育工作。
区教委在涪陵易家坝广场举行涪陵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启动仪式,召开全区教育系统动员大会。
各中小学召开班子成员会、全体师生会,动员部署礼仪教育各项工作,做到人人明白要求,个个参与活动。
(二)推进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按照本校实施方案,结合《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目标、内容、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礼仪教育,注重全面实施与特色教育活动相结合,突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三)深化阶段(2015年1月——2015年6月)把每年三月第一周确定为文明礼仪教育周,通过创新教育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拓宽实践渠道,深化学校礼仪教育。
立足本校实际,结合办学特色,探索礼仪教育新路子和新方法,开发好记、好用、好推广的礼仪教育新资源。
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将礼仪教育纳入专项课题研究,形成文明礼仪科学教育体系。
(四)巩固阶段(2015年7月以后)区教委定期组织召开文明礼仪教育工作推进会和经验交流会,打造一批文明礼仪教育示范校,实行示范引领,分类指导,全面推进。
印刷出版《礼仪与生活》礼仪教育教材,细化礼仪教育方案,扎实推进礼仪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四进”活动,促使礼仪教育工作常态化。
七、实施要求(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确保文明礼仪教育有效实施,区教委成立了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领导小组。
其组成人员如下:组长:项显文(区教委主任、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彭沛(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副组长:余三红(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段和元(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纪委教育工委书记)傅凌(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付廷柏(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任昌宏(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委副主任)程彬(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区教育工会主席)成员:许顶银(区教委办公室主任)郭晓鸣(区教委宣传教育科科长)秦小林(区教委计划财务科科长)李珍权(区教委基础教育科科长)郭彬(区教委体卫艺科科长)李茂华(区教委督导室主任)陈杰(区教委监察审计科科长)傅廷明(区教委安稳办主任)石效勇(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何流(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陈学礼(区教育基建中心主任)石磊(区教育团工委书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基础教育科,由李珍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礼仪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协调和指导工作。
各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校长负总责,专人抓管理,全体师生人人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注重方法,强化措施文明礼仪教育要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师示范作用为先导,以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为载体,以礼仪课程、节日庆祝、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为突破口,立足学校实际,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做到文明礼仪教育的核心在课堂,重点在校园,关键在家庭,提升在社区,形成立体化全面化推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