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
1,鸦片战争至明治维新前,日本也遭受列强侵略,中日同病相怜。

1853年,美国培里舰队叩关,日本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他列强接踵而来。

2,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家也开始对外扩张。

1874年,进攻台湾,被击败。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击败清朝,获得列强地位,割占台湾、澎湖列岛,辽宁、福建成为其势力范围,获得2亿两白银赔款;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在东北和中朝沿海发生战争,清政府宣布中立,日本胜,大国地位进一步提升。

3,辛亥革命爆发后,支持袁世凯对付南方革命势力。

后以支持袁称帝为条件,要求与中国签订全面控制渗透中国的二十一条,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未遂;袁死后,支持皖系军阀段祺瑞与奉系军阀张作霖,后支持二者抵抗北伐。

将中国的藩属国朝鲜完全纳为殖民地。

1927年因与张作霖矛盾加剧,制造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这将张学良推向了蒋介石一边,1928年,东北易帜,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其后,日本在东北与张学良摩擦不断。

日本早已制定逐步侵占中国的计划,第一步就是占领东北。

1931年,制造918事件,吞并东北,次年,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1933年侵占热河,1935年策划华北五省自治,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南北两个方向侵入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全民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4,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针锋相对;日本当时政治军事外交各个方面均唯美国马首是瞻,在朝鲜战争期间又是美军的后勤基地,采取了与美国一样的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但本着着眼长远的考虑,中国领导人采取对日既斗争又争取的方针,不禁不要日本的战争赔款,还全部释放日本战犯,遣返遗落在华的日本移民;1960年代,日本官方和中国没有什么交往,但民间交流很多;1972年,基于拉拢中国对抗苏联及结束越南战争的考虑,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结束敌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国与很多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的关系的改善,包括日本,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日本也开始向中国提供无息贷款,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得到全面发展,当然也存在政治冷经济热,官方冷民间热的局面,双方因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等,官方的关系始终处于冷淡、偶有对话的波浪状发展状态,但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交流一直稳步发展,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日关系的核心利益在台湾问题,只要日本不触及这个红线,中国对日态度不会太差,日本对中国的核心利益在中国的军事强劲但在日方看来不透明的发展问题上。

但总体来看,中日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差也差不到哪里,只要双方解决好在台湾问题上的利益博弈,其他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也不会发生新的更大的冲突和民族情绪。

展望未来的关系:
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发生后 中日关系最新动态备受关注。

中国出现反日活动 而日本也出现反华现象中日撞船事件发生后 多家华侨学校受到恐吓。

在日方放还中国渔船船长后 更
出现持刀在首相府抗议 以及两个中国总领事馆被扔冒烟筒的事件 从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日重大事件看中日关系。

虽然中日关系的变化深受国际局势的影响 但是中日关系基本上还是取决于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对对方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战略。

由于中日双方政治经济实力发生一些新的变化 出现许多矛盾 但是双方仍然存在相互依存的一面 所以总的来说中日关系将在摩擦与合作关系。

经济上中日两国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我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日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两国间的相互依存必将随着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加强。

从世界经济发展看 全球化和区域化在同步发展 西欧经济圈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两个经济圈的区域化正如火如荼发展。

然而东亚经济圈是一盘散沙。

可以想象 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 一家与其他两个经济圈单打独斗,结果必然是吃败仗。

东亚经济圈要想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日之间有效合作。

因此在经济上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合作将会持续快速的发展。

政治上,中日两国基本条件的绝对不对称和发展趋势的相对均衡化的趋向 使两个国家关系处于新的历史转折阶段。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 但是一座为政治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并且总体的经济实力在初步的增强 对东亚的辐射能力越来越强。

日本虽然是经济大国 但是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还是不具有发生重大作用的能力 但是其政治地位在不断地提高 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明显的加快。

日本对大国地位的追求 使得中日关系敏感而复杂。

1、日本的态势与中日关系日本是一个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国家 在今后的美欧日联合体中 有可能实现与西欧大国平起平坐 在亚太地区的作用将会继续增大。

日本“政治大国”的野心使其不愿看到中国强大。

随着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步伐的加快 再加上其外交理念因受东西方划线影响甚深而未能摆脱冷战思维 日本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戒备心理 担心中国强大。

日本认为“如果今后 年中国仍保持高速增长 其经济规模将超过日本 这势必会影响其政治大国战略的实施” 于是产生了一种恐惧感 越来越担心中国成为其安全上的威胁、经济上的对手 极力以种种借口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以制约中国的发展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在台湾问题上 一方面日本领导人小渊惠三等在众多场合均表示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反对台湾独立和“一中一台” 然而另一方面又有包括些许政界人士在内的反华分子力图以台湾牵制中国的发展 借口台湾海峡局势与日本安全密切相关 妄图把台湾拉入其导弹防御体系 以便插手中国内政 干涉中国统一。

日本通向“政治大国”之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应该是步履艰难的。

日本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与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冷战后 中国经济不仅承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而且表现出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势头 而日本正是在中国迅速崛起的背景下提出加快实施“政治大国”的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