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性的辨析,汉语的词性特征Ⅰ、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Ⅱ、辨析:1)汉语名与动、形的区别:A.名词不能重叠。
(少数除外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
如:国家不国家?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
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2)汉语词性动词、形容词的区别: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
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
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
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
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
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5).汉语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
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我比你高一点儿。
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他给了我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
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汉语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
(动词)把书拿来。
(介词)拿把菜刀来。
(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
(动词)☆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
(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
(动词)买了一把锁。
(名词)把门锁上。
(动词)你要端正学习态度。
(动词)他坐得很端正。
(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
(形容词)我们要立个规矩。
(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
(形容词)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
(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
(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
(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
(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
(副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汉语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例如:能够会可以应该趋向动词,表示趋向性的动作或动作的状态。
如:(坚持)下来,(搞)上去,(走)进。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动词可受副词"不"、"没"的修饰。
动词经常作谓语,后面可以接宾语。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时间短暂或"尝试"的动态意义。
如:听听、想想,还有:讨论讨论、吵吵嚷嚷等。
【形容词】是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可分为几类:性质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能受"很"修饰。
如:红,甜,漂亮,干净,清楚。
状态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不能受"很"修饰。
如: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特征:形容词一般都能做定语。
形容词一般不能做宾语。
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如:好好,慢慢,结结实实,雪白雪白。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表示数目多少的是基数词,表示次序前后的是序数词。
前者由系数和位数组成。
系数包括"零、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位数包括"十、百、千、万、亿"等。
二者合成数词,如:二,十二,六百六十六,一千。
序数词一般由基数前加"第、初"构成。
数词中还有分数,小数,倍数,概数。
如:三分之二,一点五,五倍,十几。
【量词】表示计量单位,又叫单位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两类。
名量词是人和事物的单位,如:张、本、只、个。
动量词是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声、趟。
数词和量词经常组合在一起构成数量词组,充当定语、状语或补语。
比如:一张(纸)、三只(鸡)、一下(打响)、跑(三圈)。
【副词】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语气、情貌等。
表示程度的有: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等。
表示范围的有: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时间的有:刚、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表示频率的有: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经常、不断、反复等。
表示语气的有:不、没、没有、别、未必、准、一定、必定、必然、却、倒、可、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等。
表示情貌的有: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等。
2、汉语语法特点词性:副词一般只同动词、形容词相结合,例如"都去、常去、就去、很大、更大、多么大"。
如果代词"这样"、"这么"、"那样"、"那么"代替了动词,副词也可以用在它们前面,如"已经这样了"、"就这么着吧"。
名词数量词做谓语时,副词也可以同它们结合,如"这儿就三个人"、"今天才九号"。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做状语,"机"、"很"可以做补语。
如"你太好了"、"他曾经来过"、"味道好极了"。
【代词】是有称代、指别作用的词。
分为三类,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点的叫疑问代词,指示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1.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2.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3.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
【连词】1、连接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能表示某些逻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