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构成及应用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手绘互补色水粉画作品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 (七)分离补色 分离补色由两到三种颜色组成。对应互 补色左右两端的颜色都是所选色彩的分离 补色。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分离补色在色相环中的位置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 (八)组色 • 组色是色环上距离相等的任意三种颜色。 组色在色相环中的位置:
第三节 色彩体系
奥斯特瓦德 立体平面色相示意图 奥斯特瓦德 24色相示意图
第三节 色彩体系
• 四、日本色彩研究体系(P.C.C.S) • 日本色彩研究体系,色相是以红、橙、黄、 绿、蓝、紫6个主要色相为基础,并凋成24 个主要色相。
• 三、光源与光的传播 • 光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被称为光源或 发光体,由这些光源或发光体所发出的光 就被成为光源光。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光源所发出的光 波,通过直射、 反射和透射,三 种方式进入视觉 器官。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一)直射 视觉器官直接对着光源,光波直接进入 视觉器官。 (二)反射 光源通过物体的反射,进入人的眼睛。 (三)透射 透明的物体,光波可以全部或部分穿过。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 • • • (九)暖色 暖色由红色调组成。 (十)冷色 冷色由蓝色调组成。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暖色 冷色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冷暖色对比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 (十一)有彩色与无彩色 • 1.有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 紫等各种颜色,有彩色有三种特性:色相、 明度和纯度。 • 2.无彩色是指白色、黑色以及由白色和黑 色调和而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
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受伤的野牛》
第二节 色彩研究的发展史
(二)中国 山顶洞人时期的项饰
第二节 色彩研究的发展史
• • 二、牛顿时代前的色彩研究 ㈠ 西方 西方色彩理论的发展也是极为曲折的。 柏拉图从哲学的范畴论述了眼睛发射说, 亚里士多德创建了视觉、色彩视觉和虹等 原始学说。
•
第二节 色彩研究的发展史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 一、色相(Hue) • 色相是色彩最明显最重要的特征,是指色 彩的相貌或倾向,也指特定波长的色光呈 现出的色彩感觉,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色彩学上最基本的色相有:红、红橙、 橙、黄橙、黄、黄绿、绿、青绿、青、青 紫、紫、紫红12种 。色相环 如图示: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 二、明度(Value) •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也称颜色的 亮度或深浅度。明度色标如图: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 彩色的明度分析: • (一)各种色相之间的明度差异 • (二)同类色相之间的明度差异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 三、纯度(Chroma) • 纯度又称色度、饱和度或彩度,是指色彩的鲜、 浊程度,取决于色彩波长的单一程度。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红色衣服的反射效果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 光的传播 • 小孔成像是说明光直线传播最典型的例子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如果媒介不均匀 则光线因折射而 弯曲,如神奇的 海市蜃楼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 原色,即红、黄、蓝; • 混合色,即由红、黄、蓝三原色以不同比 例混合调配而产生,也称为间色。 • 复色,用间色再调配混合产生的颜色 • 从理论上讲,所有的间色、复色都是由三 原色调和而成。
第一节 对色彩的认识
• 2.古典色彩 • 古典色彩彻底摆脱了原始色彩的单 一和平面性,而依附于光和影的明暗 虚实的变化,以和谐为美,注重微妙 变化,不主张强烈的色彩对比,并服 从于形体和画面的整体色调 。
第一节 对色彩的认识
• 3.现代色彩 • 现代色彩具有更加丰富的诠释和体 现,其风格根据不同的艺术理念呈现 出多元化发展的状态。
第三节 色彩体系
• 世界色彩科学的发展概况。 • 一、色彩体系与色彩科学的发展 • 古希腊时期对色彩的精妙论述,为后世的 色彩研究和色彩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 1.单一色是根据四元素:光、空气、水、 土形成的颜色。 • 2.白、黑以外的颜色由其一种单色混合或 调和时产生。 • 3.黑暗在缺乏光线时产生。
•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可见光谱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 二、单色光与复色光 • 单色光,就是经过三棱镜的分解之后,不 会再继续分解的色光。 • 复色光,就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光的 光线,白光就是全色的复色光。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多种色光聚合成白光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 一、色彩的产生——光与色 白光经三棱镜 分解后的光谱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雨过天晴后的彩虹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色彩是不同波长的光刺激眼睛 的视觉反映,是可见光在不同物体 上的反映。 • 并不是所有的光都有色彩,只 有波长在380—780纳米之间的电 磁波才能引起人的色原色等 量两两相叠加后产 生了三种间色: 红色+黄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蓝色+红色=紫色, 其中,橙、绿、 紫就是色料的三 种间色。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 (四)复色 • 复色是指间色和原色再继续相互叠加混合, 或者三种以上的颜色相互叠加混合所得到 的色。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
第一节 对色彩的认识
• (二)色彩的地域性 • 地域的文化差异性构成了各具特色的 色彩文化体系。
第一节 对色彩的认识
色彩的地域性(亚洲、美洲、非洲、欧洲)
第一节 对色彩的认识
• (三)色彩的民族性 • 自古以来,世界上的各民族,由于地 理环境,民族习尚、宗教信仰和审美观点 等条件的差异,表现在对色彩的选择上, 也都有自己喜爱、赞颂或忌讳的一些颜色。
• • • • • 一、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色彩可以美化生活 (二)色彩可以刺激消费 二、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实践性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
第三节 色彩构成与艺术设计
• “smart” 的魔幻彩妆
第二章 色彩原理
• 第一节 色彩产生的物理学原理 • 第二节 色彩的分类(原色、间色、复色、 补色、有彩色无彩色等) • 第三节 设计色彩
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纯度色标
第二节 色彩混合
• 一、加法(色)混合图 加色法混合就是色光的混合,它的特点是: 色光明亮度会随着色光混合量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节 色彩混合
色光对物体的显色影响叫演色性,在 不同色光的照射下被照物体会变幻不同的 色彩效果。
第二节 色彩混合
• 二、减法(色)混合 • 色彩的减法混合也称减色法,各种颜料和 染料的混合就属于减法混合。 • 各种色彩都可以利用三原色混合而成,混 合后的新颜色,增加了对色光的吸收能力, 而反射能力则降低,因而明度、纯度均会 降低,色相也发生变化。
第二节 色彩混合
• 三、中性混合 • (一)色彩旋转混合 • (二)空间混合
第二节 色彩混合
色彩的空间混合
第三节 色彩体系
把色彩三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在 联系,立体而又有明确标号地排列到一个 完整而严密的色彩表述体系之中,这种表 述的方法和形式我们称为色彩的体系;该 体系借助三维的空间架构来同时表述出色 相、纯度和明度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我 们简称它为“色立体”
第一节 对色彩的认识
• 一、光与色的关系 • 光是色的源泉,光照射到物体上之 后会产生吸收、反射和透射现象 。
• 二、色彩与视知觉
• 色彩是视觉的第一印象;色知觉 是物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的综合反应。
第一节 对色彩的认识
• 色彩感知示意图
第一节 对色彩的认识
• 三、色彩与文化 • (一)色彩的时代性 • 1.原始色彩 • 原始色彩运用的主要特征是单色的运用, 黑、白、红是最常使用的颜色,原始绘画的单 一、粗犷、强烈的色彩特征正是原始人类对色 彩的认知处于朦胧阶段的体现。
第三节 色彩体系
,每一代表色为5的色相位置图
第三节 色彩体系
孟塞尔12色相环
第三节 色彩体系
第三节 色彩体系
孟塞尔色立体水平剖面示意图 孟塞尔色立体色相面
第三节 色彩体系
• 三、奥斯特瓦德表色体系(O.C.S) • 该色立体的色相环以赫林的红、黄、蓝、 绿四原色学说为理论参考,由此在临近的 两色之间增加橙、蓝绿、紫、黄绿四间色, 共计8个主要色。
色彩构成及应用
色彩构成及应用
•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概述 色彩原理 色彩的体系 色彩的心理感知与情感 色彩的对比构成 色彩调和 色彩的肌理 色彩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对色彩的认识 • 第二节 色彩研究的发展史 • 第三节 色彩构成与艺术设计
第三节 色彩体系
色立体示意图
电脑复制的色相环
第三节 色彩体系
孟塞尔色立体
第三节 色彩体系
第三节 色彩体系
• 二、孟塞尔表色体系(M.C.S) • 在孟氏色立体的色相环中,以红(R)、 黄(Y)、绿(G)、蓝(B)、紫(P)为5个基本色。 在相邻的色相间各增加黄红(YR)、黄绿 (YG)、监绿(BG)、蓝紫(BP)、红紫(RP), 构成10个主要色相,每个色相又详细分为 10个等份,演绎为100个色相,色相名采用 序号表示
第二节 色彩研究的发展史
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 杨创建了色觉三色 理论,这种学说认为人眼的锥状细胞是由 红、绿、蓝三种感光细胞组成的,它们有 着各自独立的相对视敏函数曲线; • 德国物理学家马克士威,提出光是不同 波长的电磁波; • 德国大文学家、自然科学家歌德著有 《颜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