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发展变方法不变问题,对此如何看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意识、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几个世纪之前心理学的先驱所提出的问题现在仍没有获得解决。
历史上所研究过的一些心理学问题至今使得大多数心理学家感到困惑。
这样一来,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就通过这些持久存在的问题而保持着紧密联系。
进行心理学的研究,经常不是单独地采用一种方法,而是根据研究的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或者交错运用几种方法。
例如,儿童心理学上常常采用的追踪研究,就是以长期观察法(日记法、传记法)为主,而以其他方法为辅。
又如,在个案研究中,可能是观察、问卷、谈话或访问教师或家长、作品分析、鉴定材料分析、教育心理实验等各种方法互相配合运用。
心理学现在已经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因此在具体研究的方法上和技术上必定有相当大的差异和跨度。
具体的方法是与具体的研究问题相联系的。
我们略微了解一下就可以看到,心理学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几乎运用了所有各种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物的、药理的、临床的、数学的方法;心理学本身又有实验的、准实验的、非实验的、思辨推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
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长处,但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动态的;同时又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我们不仅需要在某个局部问题上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微观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整体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思想理论与研究方法,归纳和综合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心理学的理论和学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描述性的初级水平阶段,而应该是可操作的、有预测力并有控制力的。
这样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门既有自己较完整、较一致的理论,包括研究方法的体系;又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过程中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去解决问题”,具有更为广泛实际应用价值、作用和效果更为显著的现代科学。
2.分析心理学为什么没有诞生在中国,中国心理学如何建设和发展?原因:①心理学作为科学需要数学作为基础,中国的数学基础几乎为零;②心理学的发展需要科学方法论,中国没有科学基础,就没有方法论这个指导武器。
③心理学需要生理学基础,冯特有这个优势,生理学源于医学,而中国在中医统治下,缺乏生理学基础。
④中国文化并不关心分析和逻辑,因此难以产生这类对人类自身进行分析的学科。
中国心理学的建设和发展:①进一步加强心理学研究的国际化、现代化,缩小与国外在研究技术方法上的差距科学的进步是在同世界各国的深入密切的交流中实现的;②)提升心理学的社会应用性研究水平,增强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力度面向社会现实,推进并深化应用领域的研究,这在心理学的发展中是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抉择,同时也是增强我国心理学研究的人文社会科学取向力度的重要途径;③重视多层面的研究成果的科学综合,加速心理学主干理论的成熟与发展加强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规范心理学的主干理论,会成为下个世纪我国心理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④发挥历史文化的优势以及本土化的研究优势,展现中国人的创造精神心理学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不仅仅是学习模仿外国,更重要的是结合我们自己的心理生活实际,展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特色。
3.比较冯特和布伦塔诺的的异同:①心理学的性质一布伦塔诺和冯特都从经验主义出发,宣称心理学是一门经验科学。
虽然同样都是研究经验,但冯特的“经验”乃是一种实验的经验,重在实验,他是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关于物理现象的经验,这种经验和外部世界相联系,通过外部知觉来获得;布伦塔诺的“经验”则是一种经验的经验,重在经验,他是运用经验的方法研究关于心理现象的经验,这种经验与内部世界相联系,通过内部知觉来获得。
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感觉、情感等直接经验,而且把心理学的任务规定为心理元素的分析和确定由心理元素构成心理复合体的原理与规律;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不是研究感觉、判断、情感等心理的内容,而是要研究感觉、判断、情感等心理的活动即意动。
③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冯特试图运用实验内省的方法,以期获得意识的内容一心理的对象资料;布伦塔诺则主张要运用经验的方法,通过内部知觉,来获得心理的过程资料。
具体来说,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内部知觉或反省,这是经验的主要来源,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另一种是观察法,即观察他人的言语报告或自传、动作以及其他表现。
冯特和布伦塔诺都主张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在这个目标上他们是一致的。
但他们在具体的心理观点上却是对立的。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主要是针对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存在的矛盾和困难而提出的。
因此,冯特所忽视的问题恰恰是布伦塔诺所关注的问题;而冯特的局限则成为布伦塔诺的贡献。
虽然布伦塔诺并未像冯特那样建立具有标志意义的实验室,也没有确立一个完整而庞大的心理学体系,但他们二人对心理学的贡献同样举足轻重。
4.阐述内省法的发展历程,并评价其在历史上的的作用:发展历程一内省法是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又称自我观察法。
①构造主义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直接经验,内省法便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冯特将其与实验法相结合,主张使用“自我观察”,“自我体验”的内省法,但他更注重实验;铁钦纳将“内省”与“实验”结合起来,但更侧重内省。
他们都对内省描述的要求严格,为内省法规定了种种限制,但终究属于主观的描述方法。
②行为主义心理学否定对意识经验的研究,把心理学定为研究行为的科学,主张用刺激-反应方法进行研究,完全否定了内省法。
华生研究心理学抛弃传统的内省法代之以客观的方法的原因,固然是他不相信内省法的精确性,但也是他在心理学对象上否定意识的必然结果。
③20世纪50年代后期,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意识又被带回到心理学中,自我观察法重新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并获得了新的发展。
西方心理学一般认为内省是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观察和描述,这实际上只停留在实证主义和物理主义心理学的范畴内.应该把内省看作是人对自己心理行为的自我观察、自我体验及自我完善的一种心理存在和活动的方式.以这种视野看待内省,可以实现心理学内省法与实验法的统合,为心理学的本土化提供契机,带来心理学发展的突破。
作用:自我观察法对研究人的心理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因为人的外部行为和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关系往往不是单义的,而是多义的。
但是,心理学研究又不能仅用自我观察法而遽下结论。
因为人对于自己心理活动的自我观察报告都是在这种活动之后进行回忆的,而回忆可能不准确;人的心理活动有的是意识到的、有的是未意识到的,未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显然不能进行自我观察;即使意识到了的心理活动也可能报告不出来,或不愿报告出来,从而作出不真实的言语表达。
因此,自我观察法只有同其他的客观研究方法相结合,才能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5.阐述行为主义发展历程并略做评价:①早期行为主义一1913-1930年以华生为代表,坚持心理学只能研究行为而非意识,强调以绝对客观的而绝非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
特征: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外周论;环境决定论。
②1930-1960年,代表人物古斯里、托尔曼、赫尔及斯金纳。
他们在坚持华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没有歧见,但对华生那种极端简单化的观点和方法或多或少存在异议,于是展开了自己的研究,试图加以改进、弥补、或者干脆转向不同的方向。
特征: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解决中介变量。
③本世纪60年代初期,许多心理学家开始放弃行为主义的立场而研究人的内部的心理过程。
一部分新行为主义者既不愿意重蹈传统行为主义的覆辙,又不愿意寄居认知心理学门下,便试图在行为主义与认知心理学之间取一条折中道路,从而导致新的新行为主义诞生。
特征: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评价:行为主义从早期行为主义发展到新行为主义,既是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主义影响的结果,也反映了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尽管新的新行为主义探索了认知与思维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但它把行为的预测与控制作为其研究的根本目标,这一点使它区别于认知心理学。
6.比较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①人格结构理论一弗洛伊德提出整个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大系统组成。
荣格以心灵代表整个人格,是指我们生命的全体由三部分组成,即意识,个体意识,集体潜意识。
②关于力比多一弗洛伊德坚持力比多是人格的动力本源,人的一切活动都受性驱动所推动,都带有性的色彩。
荣格认为这样的理解力比多显然过于狭隘,不足以说明人的各种活动,荣格把力比多理解为一种普遍的生命力,他扩大了力比多的内涵,把弗洛伊德力比多性的含义与作用降低为全部力比多或内驱动力的一部分。
③关于潜意识一荣格与弗洛伊德都重视潜意识,但弗洛伊德看到的是潜意识的阴暗、消极的一面。
荣格则强调要理解潜意识,发挥潜意识的积极作用。
荣格在潜意识上与弗洛伊德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把潜意识分为个体的和集体的两种。
④关于人格发展一弗洛伊德按因果规律来看待人格的发展,严格按照个体早期经验解释成人时的人格,从个体早期生活中去寻找形成人人格的因素,一句话就是人格是由过去事件决定的。
荣格认为过去经验的推动作用和未来目标的“牵引”作用对影响人的行为而言是同样重要的,他的人格理论具有前瞻行,注重人的未来。
⑤关于梦的解析一弗洛伊德认为梦的起因多数与本能的性欲冲动有关,梦是在伪装形式下隐蔽欲望的实现。
荣格认为潜意识是梦的重要来源之一,潜意识之中的那些蕴藏未来的,创造性的思想观念当然也会表现在梦中,梦有了预示未来的作用。
在梦的作用上两人也存在着分歧,弗洛伊德认为梦的目的是伪装或者压抑幼年的愿望(这愿望通常为性的)使之在不引起焦虑的情况下表现出来,所以借睡眠中的梦来表达这一愿望。
荣格认为梦的功能有二,一是补偿作用,就像弗洛伊德说的那样,二是预测未来,这与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有分不开的关系。
7.阐述意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并略做评价:自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至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对立这一历史时期内,西方心理学家皆以意识为其主要研究对象。
冯特探讨意识的内容,试图把意识分析成各种心理元素;布伦塔诺与之对立,他要研究意识的活动;美国心理学的先驱,实用主义心理学家詹姆士则把意识作为一种流动来探讨,强调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铁钦那的构造主义承袭了冯特的传统,把意识结构的分析作为心理学的首要任务;与之对立的机能主义则继承和发展了詹姆士的基本观点,反对意识结构的分析而主张意识机能的探讨,重视意识的适应价值。
尽管他们观点不同,但其探讨的对象都离不开意识的范围,统称意识心理学。
8.阐述反射观点的发展历程并略做评价:早在加伦的时代就已有现代所谓瞳孔反射的描述,17世纪笛卡尔提出反射的思想,他注意到机体对于一些环境刺激具有规律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