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锻炼心理学的关系?不同点:体育心理学研究目的就是提高教育学的效果,研究对象就是学生与教师,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运动心理学研究目的就是提高训练效果与比赛成绩,研究对象就是运动员与教练员,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研究目的就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与心理效应,对象就是大众,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相同点:(1)研究对象都就是参与身体活动的人(2)研究内容涉及从事体育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3)研究的方法相同体育心理学概念及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就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与行为的科学。
方法:(1)实验研究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
(2)现场研究法就是指到实际的现场进行询问或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
(3)心理测量法就是指使用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好的标准化测量工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1)体育实践工作的需要分为三种: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学校运动训练与比赛的需要,(2)体育科研的需要:体育教师不仅就是一名教学者,也应该就是一名研究者。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体育,运动,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三者不断朝各自的方向发展,分工会越来越明确,各自回建议更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化:学术运动心理学,应用运动心理学包括临床与教育。
(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趋向综合:手段综合法,工具中国化,思路程序化,范式生态化(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泛:儿童与运动学习,专项运动测验,运动成绩预测,运动员的认知等。
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答: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与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与团体动力学的因素,观众特性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因素的作用。
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答:教育运动心理学领域主要探讨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记忆过程,通常也称信息加工;研究与应用提高动机水平、调节情绪与感觉状态、降低焦虑程度与矫正不良思维内容等的方法。
教育运动心理学与运动教育学与动作技能学习等学科有很大关联。
简述体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七个重大事件。
答:1898 年Tripkett进行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1925年Griffith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1967年北美运动与身体活动联合会成立;1969年加拿大心理技能学习与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1985年高级应用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1987年美国心理学会第47分会成立。
简要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就是一种S(刺激)-R(反应)的联结理论,将学习者学到的行为解释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就是其对刺激情境所作出的反应,所有行为都就是习得的。
认知心理学理论既强调外在的客观因素,也强调学习者内在的主观因素,把重点放在两者的结合上,主张学习就就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自己的心理结构的过程,即S-O-R。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强调由学习者根据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与信念来建构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注意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与谐发展;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试述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第一,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与呈现方式的多样性。
体育教师还应注意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同一运动知识与技能,如教师示范、学生体验、多媒体展示等等。
第二,注意建立学习内容的层级结构。
第三,重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的作用试述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其一,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
其二,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
其三,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试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其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
第一,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与谐发展。
第二,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第三,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第四,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什么就是成就目标定向及目标定向分类:成就目标定向就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分类:(1)学习目标定向:就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2)成绩目标定向:就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与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与证明自己的能力。
体育活动中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的区别:(1)瞧待成功: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相信努力与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与她人合作可导致学业的进步,而成绩目标定向则总就是试图超过其她人(2)运动目的:前者认为运动应该使人深刻的认识到努力学习与她人合作等的重要性,后者则认为运动应该使人产生知名度与富有竞争能力(3)运动道德与攻击性行为:前者重视运动场上的道德修养,后者采用欺骗性行为获得成功(4)运动快乐感:高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不管竞技水平如何就是否获胜,都能从运动中获得乐趣(5)学习策略:前者认为听从教练指挥及有规律的联系能给她们带来益处,后者认为练习就是无效的策略。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定向:(1)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而不就是自己的成绩得分比别人更好或更差(2)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通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时应及时表扬(3)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在分组教学就是采用多样化的小组划分方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4)合理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
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形成。
什么就是目标设置,体育活动中目标设置的作用及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目标设置: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与时间安排。
作用:(1)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将学生的注意与行为指向到需要进行的体育活动任务上。
(2)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努力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
(3)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目标设置能够让学生长时间的坚持参与体育活动。
(4)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的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与手段。
原则:(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对自己能力的恰当评价与判断就是设置成功目标的重要依据。
(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易观察的目标:可以用语言加以描述与用文字加以记录的目标。
(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应该将学生最近的能力水平作为参考(4)设置长期与短期目标结合的目标:阶梯型(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就是结果:技术动作完成目标就是指学生要完成的技术动作的标准。
结果目标: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最终就是否能够获胜上。
(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不仅可以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与积极性。
何为团队?团队目标的作用?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团队的特点?团队:就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作用:具有疑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
设置方法: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
特点:(1)成员之间相互依存;(2)成员之间相互协调;(3)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4)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何为运动兴趣,品质及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之间的关系:就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倾向,就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品质:(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指运动兴趣总就是指向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2)广泛性:指运动兴趣指向对象范围的大小(3)稳定性:持续时间的长短。
关系:运动兴趣与运动需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运动兴趣的发生一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人们对所需要参与的运动或所学的知识技能产生欲望,感到这些指示需要了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该项运动。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
运动需要会促使学生对所需要的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2、现有的技术水平。
学生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越多越深,相应的兴趣越强烈。
3、运动兴趣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内容越新奇,越适合,越能吸引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4、成功体验的获得。
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就是提高兴趣的因素之一。
5、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学生对老师的情感会影响到对运动的兴趣。
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充分重视与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增加运动活动的趣味性;启发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增强学生的自主要求;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
(2)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4)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5)端正对运动活动的态度。
运动兴趣与运动爱好的关系:两者就是不同的有区别的,运动兴趣就是人们积极认识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而运动爱好就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当运动兴趣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边发展成了运动爱好。
简述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额的联系与区别:1、两者需要的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直接兴趣弱,间接性趣强。
2、两者具有年龄的差异。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
3、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哪些作用:1、强大的动力作用,兴趣越浓厚动力越强,就是一种积极地心理倾向。
2、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丰富自我培养了观察力与想象力。
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运动兴趣与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何利用运动兴趣的各种品质,激发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1、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就是指运动兴趣总就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
充分揭示该项目的内在美,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具有倾向性,所以在中学阶段实施单元教学,让学生在一定时间里集中地认识一个项目。
2、运动兴趣的广泛性之运动兴趣只想对象范围的大小。
兴趣广泛的人不仅对所感兴趣的项目关注还会对该项目相关的其她运动进行研究,所以教师注意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
3、运动兴趣的稳定性就是指运动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持续时间越长稳定性越强,越短则越差,稳定的运动兴趣可以就是学生持续的坚持锻炼身体,即使受到挫折也不会放弃。
4、运动兴趣的效能就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根据效能水平可分积极与消极两种,培养学生具有高效能的运动兴趣,对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参与体育运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