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即便是一首最简单的低幼儿歌曲,也饱含着情感,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
欣赏、学习音乐,对孩子情操的陶冶,情绪的调节,思维的开拓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益处。
然而,有些孩子对音乐不感兴趣,成人应怎样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呢?1、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
经常播放音乐或自己演唱给孩子听。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多听、多看、多唱,在充满音乐的环境里得到熏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音乐产生兴趣。
2、要多方面地启发诱导。
成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音响节奏,并让孩子试着模仿,从而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3、要帮助孩子理解音乐。
在播放音乐或唱歌时,可适当地给孩子讲解音乐内容,甚至配合一些简单、明了的动作,帮助孩子理解音乐形象,培养其感受力。
4、通过充满情趣的音乐活动,提高孩子的兴趣。
如选一些生活趣味浓的歌曲,一边播放一边做游戏;还可以举办家庭音乐会,让孩子感受音乐气氛、参加音乐活动;也可以通过一些动作,激发孩子去感受,表现音乐作品的情趣。
特别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很容易受到孩子的喜爱,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5、注意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如果在孩子没有兴趣时硬逼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要尽量让孩子在玩中学,孩子有了点滴进步要及时鼓励表扬。
孩子对音乐有了兴趣,就会自觉、积极地学习。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教育是一门充满灵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艺术学科,幼儿学习,音乐是服从于自身兴趣和需要。
音乐的节奏和动感旋律会让幼儿对音乐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这种兴趣是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浅层兴趣,极易转移和波动。
如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一、创造环境让幼儿更多的接触音乐,将音乐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在活动各环节中播放不同性质的中外名曲供幼儿欣赏,让孩子们生活在音乐的氛围中,愉悦幼儿身心。
如在早上一入园,为幼儿播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让幼儿在安静、舒适的音乐中等待其他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时,专门创设“音乐角”,有各种打击乐器和演出道具,幼儿可以随自己喜欢的音乐自由的演奏和表演;午睡时播放莫扎特和舒伯特的《摇篮曲》。
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倾听兴趣慢慢地提高了。
二、善用鼓励鼓励是教师对幼儿无限爱意的传递,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教师赠予他们弥足珍贵的愉悦体验,音乐活动中的鼓励主要是为了培植幼儿自信。
幼儿能参与活动全过程,需要鼓励;只能完成某项活动要求或内容,需要鼓励;缺乏自信,在活动中退缩或进退两难时,教师的热情邀请、支持帮助,是鼓励;激将幼儿勇敢地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新活动要求,也是鼓励。
常用不同的方式传递自己心灵的语言,一个赞许的颔首,一个信任的微笑,一次轻轻的抚摸,都能向幼儿表示:我看见你,注意你了!你进步真大!做得好!不同方式的鼓励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如沐春风,并享受通过自己努力而被教师肯定认可的快乐,这种快乐支持着他们将这种“你能行”的外来信息内化为“我能行”的积极行为,在活动情境中积极地学习,形成自我肯定的意识,这种肯定自我的多次积累,就会沉淀为一种成功感,从而在幼儿心里播下自信的种子,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浓厚的兴趣,幼儿对下次活动的期待也应运而生。
三、以情育情:达尔克洛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
因此音乐教育着眼于引导幼儿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
我认为关键是一个爱”字,因为老师的感情对幼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老师应该每时每刻保持笑容,每天做一个快乐的人,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脸上一定要充满快乐,在孩子和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在教学中,创造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比如说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满足幼儿的生理状态。
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活动中,我不仅是老师,还是其他角色,如:鸭妈妈、小鸟等,通过角色表演,把幼儿带入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激发幼儿的美感,让幼儿喜爱音乐、溶入音乐,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结合语言的打击乐教学语言进入音乐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语言是儿童最先学习的符号系统,人人都会,用到音乐教学中,来训练节奏感,比如由2--4个字构成的字词词句、人名、地名等做节奏基石——一种最简单的二拍子节奏型(如X X汽车)不断反复,形成一个固定节奏型。
一起有节奏的念,当幼儿基本念齐后,再加一个新的组(不同节奏的如XX X大卡车),然后可分成两个不同声部念。
如果幼儿基本按节奏念齐了,还可以加上第三个节奏型(如XX XX公共汽车),这样全班组成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了。
再进一步把汽车换成铃鼓X X节奏;把拖拉机换成双响筒XX X节奏;把公共汽车换成串铃XX XX节奏。
把幼儿分三组,每人一件打击乐器(三大类)。
组成一个最简单的三声部节奏乐队了。
我指挥孩子们在练习中把音量大小、速度快慢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加进去。
三个小小的节奏可以使孩子们享受到的愉悦是难以形容的,它又绝对是人人容易学的。
更进一步用这个节奏乐为一首幼儿熟悉的两拍子的童谣或歌曲做伴奏,边说(唱)边奏,既增加了难度(一心二用),又使音乐更丰富,幼儿更是兴趣倍增。
每年六一我们都有这样的节目,如打击乐合奏《喜洋洋》、《瑶族舞曲》先后参加县里、市里庆六一文艺演出均获一等奖。
演出既锻炼了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专一认真和有条不紊的良好心里素质。
三、结合动作的欣赏活动,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雷墨教授说过:“音乐的感受是教不会的,但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会教给孩子应感受什么。
教师的责任只需搭个桥,引导孩子们走进音乐里面即可”。
我在欣赏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音乐中获得感受并发挥想象,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出来,这也给大脑增添了必要的营养,有助于右脑创造形象。
如《动物狂欢节》选出音乐形象独特又在要素上很清晰的《大象》、《水族馆》、《公鸡和母鸡》。
拿出几幅动物图,请小朋友为图找音乐,孩子们听一遍凭直觉就能找到。
再引导孩子们讨论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大象太笨重,鸡是跳跃的,水族鱼类是柔和连贯的),然后就请他们边听边模仿所表现的动物动作,动作不必教(表演的优美与否不是最重要的),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自己按音乐描述的动起来。
比较聪明、听的认真的孩子,表演会更接近音乐,包括音乐的段落变化,旋律的起伏等等。
这说明,幼儿在听音乐时,不仅大脑中会浮现与音乐有关的物体形象,产生了联想。
而且幼儿对这些活动也有了兴趣。
四、通过探索式的教学,唤发幼儿积极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小班的孩子了解铃鼓,我给每人发一个铃鼓,先看看自己手中这个乐器上有什么东西,用手摸摸,再用各种办法试试会发出什么声音。
孩子们很高兴。
然后要他们每人轮流想一个不同的敲击方法,并大家模仿。
于是敲鼓皮、敲邦子,用手掌拍,用手指弹,用鼓皮,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二)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
不同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
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三)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
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
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
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
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
(四)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自我表达和表现幼儿教育的全部艺术就在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只有当幼儿需要的时候,教师的给予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以往的音乐教育中,老师往往忽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过分的注重技巧训练。
其实,在教学中,只要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得到了发展。
(五)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
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
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
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要不断提高幼儿的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溶入深厚的感情,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激发幼儿的美感,让他们喜爱音乐溶入音乐,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兴趣能唤起少年儿童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觉得学习音乐有趣味。
兴趣本身就是人们的“老师”。
孩子有学习音乐的兴趣固然好,如果没兴趣,也不要紧,我们可以慢慢地引导,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一旦建立,就应当使其巩固,怎样培养和巩固少年儿童这一兴趣呢?1.利用电视、电台播放的音乐节目,让他们欣赏。
2.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歌曲,教他们唱歌和表演。
3.将他们会唱的歌改编成乐曲,教他们在乐器上练习,直至练会为止。
4.选购较简易的儿童乐器如电子琴、钟琴、口琴等作为入门乐器练习。
5.对已初步学会演奏乐器的少年儿童,尽力创造条件让他们登台演出,例如学校、幼儿园或家庭内均可。
6.可以录制一些名歌、名曲,放给孩子听。
7.观看歌舞晚会和音乐会的演出。
为孩子选择歌曲或器乐曲时,在内容和体裁上一定要注意适合少年儿童演唱和演奏,防止成人化和高难度。
如果孩子对所选的歌曲或乐曲的内容理解不了,或者学习起来太困难,就会影响他的学习兴趣。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
如果你能使孩子在学习音乐时,情绪始终是欢愉的,并设法使他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和魅力,那未,他对音乐的兴趣便会越来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