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情感抒发》教学设计
【执教】上海市建平世纪中学史炯华
【课程】高中艺术
【教材】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高级中学《艺术》课本(试用本)
【内容】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2单元
【主要教学内容】
1、导入欣赏:现场演唱会《如果爱》视频版本,通过音乐画面,师生共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抒发。
2、欣赏:钢琴曲《少女的祈祷》、流行歌曲《原来你也在这里》,通过音乐要素、音乐文本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抒发。
3、探究:对比两个不同版本的流行歌曲《原来你也在这里》,感受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唱及情感抒发。
【教学目标】
1、用优美的音乐旋律感染学生,激发其音乐思维和音乐情感。
2、采用音乐情感实践、探究赏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从音乐画面、音乐要素、音乐文本等方面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3、感受不同音乐类型、不同音乐作品表达的不同情感,感受不同演绎者、相同作品音乐作品表达的不同情感,学会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音乐画面、音乐要素、音乐文本等方面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
2、感受、分析不同演绎者对相同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1、视频欣赏一:《如果爱》(流行音乐,演唱会版本)
通过音乐画面,师生共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二、欣赏二:《少女的祈祷》
(钢琴独奏曲)
1、第一遍欣赏
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
2、师生交流初感受
3、第二遍欣赏
提示:⑴、这首乐曲的主题变奏了几次?
⑵、每一次变奏有何区别?不同的变化,分别起到什么作用或表达什么?
⑶、歌曲名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的?
4、师生交流(可根据课堂交流实际情况,进行分片段讲解)
5、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和作曲家
1、第一遍欣赏: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在学会运用音乐要素的基础,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同时,建议可以借助歌曲的文本(歌词)进行作品的情感感受。
2、师生交流
3、歌词背后的文学探究,文本理解
散文《爱》(张爱玲)
4、师生交流
四、探究:对比讨论《原来你也在这里》
1、对比欣赏《原来你也在这里》(王滔版本)
问题:同一个音乐作品、不同歌者的演唱,如何感受其带给我们的情感。
2、师生交流
【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