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信息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信息管理期末考试重点(名解、填空、简答、论述)概念类:1.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在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一种内容。

2.冗余度:我们把一个信源的实际熵(shang)与最大熵之比称为该信源的相对熵,表示相对熵比1小多少的量称为冗余度。

冗余度=1—H相对=1—H实际/H最大冗余度表示实际熵对最大熵的偏离程度,表明将这部分比例的符号去掉后仍然不会对信息传递构成实质性障碍。

3.信息管理:是国家、组织和个人为达到预定的目的,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和法律的等),对信息活动中的各要素(信息,人员,设备,资金,产业和机构等),从过程、系统和环境的不同角度实施有效的全面的管理。

4.知识管理:是确定、收集和传播共享组织中的知识,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增强组织绩效的活动。

5.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的功能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信息处理技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它们大体上相当于人类的思维器官、感觉器官、神经器官和效应器官。

6.专家系统:是一种在相关领域中具有专家解决问题能力的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它能运用内部的大量领域专家水平级的知识与经验,模拟领域专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推理判断,求解那些需要人类专家才能处理复杂问题。

7.数据仓库:就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经营管理中的决策制定过程。

8.数据挖掘(DM):是指从大量数据中采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知识和规则。

9.知识发现(KDD):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信的、新颖的、有用的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

10.信息交流:是指各个个体借助于共同的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交换与分享。

11.信息源:指在信息采集工作中借以获取信息的来源,包括个人信息源、实物信息源、文献信息源、数据库信息源和组织机构信息源。

12.信息组织:信息组织就是利用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方法,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描述与序化,实现无序信息流向有序信息流的转换,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以及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的过程。

13.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组织、数据域及其关系的信息,简而言之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

14.信息市场:是面向社会信息需求,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内容,运用信息劳动价值规律进行交易的场所,是一个多方位、多层次、多形态的市场体系。

15.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财产,防止未经授权者或偶然因素对信息的恶意泄露、修改和非法利用,以实现信息保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的要求(即CIA)。

16.信息加密:是指使用者的信息变为看上去似为无用的乱码,使攻击者无法读懂的信息内容从而保护信息。

信息系统常见风险及其对安全特性的威胁:人为错误、自然灾害、后门、硬设备故障、病毒、特洛伊木马、恶意破坏、资源盗用、偷窃(任意5个即可)17.信息政策:是为发展信息事业和管理信息活动而制定的战略规划,方针措施和行动准则,包括信息技术政策、大众传媒、知识产权政策、信息安全政策、信息人才政策、信息产业政策等。

18.信息产业:就是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及信息产品开发与流通服务的新型产业群体。

简答填空类:1.信息的特征:普遍性表征性动态性相对性依存性可传递性时效性可加工性可共享性(任意背5个)2.信息的功能:(1)信息是认识客体的中介 (2)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3)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 (4) 信息是有效控制的灵魂 (5) 信息是系统秩序的保证 (6)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资源3.信息资源的经济特征:效用性、供给的稀缺性、成本结构的特殊性、体验性4.信息管理发展沿革:古代,近代,现代信息管理(详见课本p16-p19)5.信息管理的思想(1)国外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A霍顿管理职能说 B泰勒信息过程说 C史密斯和梅德利管理哲学说 D迪博尔德思想方法说 E莱维坦技术手段说(2)国内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 A卢宏泰三维结构理论 B孟广均集成综合论 C霍国庆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论 D胡昌平信息管理科学论(p26-29)6.知识管理的内容:(1)知识运营 (2)知识创新 (3)知识资源管理 (4)建立知识共享机制 (5)建立快速学习机制7.知识管理的原则:(1)参与原则 (2)解释原则 (3)透明原则 (4)知识资本化原则 (5)公开交流原则 (6)学习原则 (7)创新和分享原则8.信息科学的目标:扩大人类的信息功能,特别是智力功能,以这一目标为中心,信息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和阐明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信息运动的客观规律,越来越深刻的解释和阐明人类思维领域信息加工和处理的内在机制,从而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为人类智力劳动的解放提供有效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人类信息功能的整体水平。

9.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三个方法和两个准则:信息系统分析方法、信息系统综合方法、信息系统进化方法;功能准则、整体准则。

10.信息技术的社会作用(*)(1)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2)提高人类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加速社会的发展(3)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发展(4)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11.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未来的通信网,数字化是基础,综合化、个人化是目标,宽带化、智能化是实现的主要手段。

12.信息需要的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区分信息需求,认识到的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表达出的信息需求(现实需求)和向信息服务机构提出的需求(信息提出)。

2.信息需求的内容结构对信息的需求对信息服务的需求13.各类用户对信息需求的特点(1)决策型用户和管理型用户需求的内容:政策性信息战略性信息综合性信息典型性信息预测性信息反馈性信息所需信息的特点:范围广泛重视动态性,预测性,决策性的信息要求提供经过筛选,整理和浓缩加工的信息所需的信息要求简明,扼要,他们寻找的是可供选择的若干方案,而不是答案要求提供的信息必须准确可靠,有明确的针对性(2)研究型用户的信息需求(p90)(3)技术运用型用户的信息需求需求特点:A由科技开发型向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综合型信息需求发展;B应用型用户需要的信息主要是有关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的具体信息;C信息可靠、准确和新颖;D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得各种信息14.问题解决行为与信息行为的关系(*)(1)问题解决行为是一种信息使用行为,信息使用行为是某个别信息活动中继信息查询行为之后的信息行为,它包括信息消费行为和问题解决行为。

(2)问题解决行为是信息行为的目标行为。

(3)问题解决行为往往与信息查询行为交替进行。

(4)问题解决行为与信息消费行为是一种紧密相连的结果与过程的关系。

信息消费行为是信息的使用过程,而问题解决行为是信息的使用结果。

15.信息利用中的认识活动(1)感知阶段(感觉和知觉)(2)理解阶段(3)思维和评价阶段 (4) 应用与创新阶段16.符号的概念:是人类认知和社会信息交流的基本手段。

特征:(1)符号的表意性(2)符号的随意性与约定性(3)符号形式的共享性及其与符号内容的非对称性17.信息交流的心理意义和作用:信息交流的心理意义这作用就在于内部心理状态的改变(1)态度的改变(2)行为的归因(3)社会影响18.信息交流模式:(1)拉斯韦尔模式(2)申农——韦弗模式(3)施拉姆模式(4)米哈依洛夫模式(5)兰开斯特模式(6)维克利模式(*p114-120)19.信息采集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方便经济原则、计划性原则、预见性原则。

20.信息采集的渠道:大众传媒渠道、出版发行渠道、信息系统渠道、人际关系渠道、文献信息机构渠道、专业性学会渠道、行业协会渠道、社会中介机构渠道、信息发布机构渠道、互联网渠道、各类会议渠道、邮政部门渠道等。

21.访问交谈技巧:(1)接近技巧(2)沟通技巧 (3) 提问技巧 (4) 引导技巧 (5) 追问技巧 (6) 记录技巧22.元数据的类型:(1)管理性元数据(2)结构性元数据(3)描述性元数据23.网络信息组织方法(*)(1)传统信息组织排序方法:A分类组织法 B主题组织法 C字顺组织法 D号码组织法 E时空组织法(2)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 A 超文本方式 B搜索引擎方式 C指示数据库方式24.信息重组:A汇编法 B摘要法 C综述法:是对某一课题某一时期的大量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综合而成的具有高度浓缩性、简明性和研究性的信息产品。

25.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1)整理功能: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2)评价功能: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价,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3)预测功能: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未来信息;(4)反馈功能:根据用户的实际消费效果对预测结论进行审议、评价、修改和补充。

26.信息分析的工作程序(1)选题(2)设计研究框架(3)信息搜集与整序(4)信息分析与综合(5)编写研究报告(6)反馈27.信息服务的概念(狭义):是指专职信息服务机构针对用户的信息需要,及时地将开发加工好的信息产品以用户方便的形式准确传递给特定用户的活动。

28.信息服务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2)适时性原则(3)方便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29.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型(1)文献服务(2)指导服务(3)检索服务(4)咨询服务(5)网络服务(6)个性化信息服务30.个性化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服务时空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服务内容个性化。

特点:以用户为中心、重视与用户的交互性、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能够主动将用户所需信息推送给用户。

类型:个性化内容定制服务、个性化信息检索定制服务、个性化界面定制服务、个性化信息推荐服务。

31.信息市场的特性:(1)易传递性与非消耗性(2)效用滞后性与差别化属性(3)唯一独创性与可重复性(4)非商品属性与商品属性32.商品化信息产品的交换的特点:1.等价交换(信息载体的价值) 2.消费者根据后验经验参与交换,购买产品。

3.买卖双方所得到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补偿的多少取决于信息产品使用价值的让渡方式和让渡份额。

33.信息市场的类型:信息市场的类型:(1)按信息商品的所属层次划分(2)按交易的性质和形式划分(3)按组织形式划分(4)按编制属性划分(5)按信息商品的种类划分(6)按信息商品流通的方式划分(p172-173)34.按商品的所属层次划分:一次商品市场,主要经营人们在科研,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成果(技术市场为代表);二次商品市场(数据库市场为代表);三次市场主要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可行性报告、决策支持报告、市场调研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