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5月《信息资源管理》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北京理工大学2020年5月《信息资源管理》作业考核试题(参考答案)

(390) 北京理工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信息资源管理》期末试卷(A卷)教学站学号姓名手机号成绩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智力型信息资源的主要表现为人脑存储未编码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和经验,又称为( B )A.显性知识B.隐性知识C.专业知识D.通用知识2.在社会信息流的产生、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信息及相关因素常常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如少数出版社成为某类图书的权威出版机构,少数网站集中了大量用户等,这就是信息资源产生和分布中的( B ) A.彼得原理B.马太效应C.鲶鱼效应D.奥卡姆剃刀定律3.以下哪项不是..文献信息老化的影响因素( D )A.文献增长B.学科差异C.学科发展阶段差异D.信息引用频率4.信息资源采集的效率指标中,( B )是用来衡量信息搜集的针对性。

A.采全率B.采准率C.及时率D.劳动耗费率5.( A )是根据一定的描述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的外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A.信息描述B.信息揭示C.信息组织D.信息存储6.在信息检索模型中,( C )是代数模型的代表。

A.贝叶斯模型B.布尔模型C.向量空间模型D.BM25模型7.以下哪项是信息资源开发的原则( A )A.用户导向原则B.部分原则C.理论性原则D.自由性原则8.就信息资源的利用形式来说,对印刷型信息资源的利用主要是采用( D )的方式。

A.数字化B.数据库化C.网络化D.阅读9.许多技术信息是由实物本身来传递和存储的,在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产品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就是对这类信息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A.反求工程B.正向工程C.信息工程D.专利工程10.按照阿皮亚(Kweku Appiah)的定义,( D )是拥有、应用信息传播技术(ICTs)者和不拥有、不应用信息传播技术者之间的鸿沟,它不仅存在于国家和地区内部,也存在于国家和地区之间。

A.信息安全B.信息伦理C.信息污染D.数字鸿沟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信息资源分类没有固定的标准,如果从便于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我们通常将信息资源划分为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以及智力型信息资源。

2.零次信息资源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口头传播的信息,具有_感知性_________,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和非存储检索等典型特征。

3.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系统与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总目标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一系列并行不悖且相互联系的分目标,这些分目标包括三个方面,即___信息资源开发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目标,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和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4.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价值会逐渐衰减乃至失效,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文献老化现象”,衡量文献信息老化的指标有文献半衰期和普莱斯指数。

5.信息资源采集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需求分析、信息源选____采集工具选_____、采集活动实施、采集效果评价和解释5个步骤。

6.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任何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均具有外在的形式、内容和效用三个基本方面。

从主体认知的角度,可以把信息组织分为语法信息组织、____语义信息组织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语用信息组织。

7.企业信息资源如果按照其使用范围和使用目标可以分为战略信息资源,管理型信息资源,以及业务型信息资源。

8.文物古迹往往携带大量关于时代、社会、风俗等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识别及利用也是考古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对于这一类实物型信息资源,主要是采用文物鉴定和______文献学__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获得其携带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9.信息系统采取的安全策略主要包括法规保护、行政管理、安全教育和技术措施4个方面,其中_____法规保护_______是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

10.按照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多重优化的要求,信息资源配置机制应具有3个基本功能,即________调集功能________________、生长功能和辐射功能。

三、判断对错(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信息资源具有可伪性、异步性,以及抽象性。

( T )2.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全面信息化,其具体表现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则越来越低。

(F)3.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T )4.企业管理型信息资源是面向企业决策层的、浓缩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信息。

( F )5.少数出版社成为某类图书的权威出版机构,这种现象是马太效应的表现。

( T )6.文献量的指数增长规律是对每年的文献累积数而言的,并不是相对于每年新发表的文献数量。

(T )7.信息资源的离散分布是一种绝对现象,无论何时何地,这种离散性都会存在,但离散的具体分布格局,则是相对的和动态的。

(T )8.信息资源的采全率和采准率是反变关系,即在及时率、费用率和劳动费率既定的情况下,采准率越高,采全率越低( T )9.信息描述在信息组织中具有非常基础的地位,信息描述是信息揭示、信息分析和信息存储的重要前提。

( F )10.关键词分析是信息揭示的基础环节,正确的信息揭示必须以正确的关键词分析为前提。

关键词分析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信息揭示的质量,还在根本上影响着信息检索系统的检索效率。

( T )11.受控主题标引通常是在主题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词表为工具,将析出的主题概念转化为规范的主题词,即叙词,并根据检索系统的要求,对标识做出处理。

(T )12.XML信息检索和传统信息检索的区别在于,其不仅支持文档级的检索,还支持元素级(文档片段)的检索。

( T )13.由于零次信息通常是通过非检索途径获取的信息,而且其保存相当困难,所以在提供使用之前,必须对零次信息进行加工,将其升级为记录型信息形式,形成信息产品。

( T )14.虽然信息产品和信息生产具有一些特殊的属性和规律,但与一般市场相比,信息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并不弱一些。

( T )15.经济无效率状况下,资源的重新配置可能使得某些人的效用水平在其他人的效用不变的情况下有所提高,这是帕累托改进。

( T )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从管理便利角度如何划分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分类:(1)记录型信息资源:传统介质和现代介质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2)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

(3)智力型信息资源:人脑存储的知识信息和经验。

(4)零次信息资源:通过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

特征:信息的一般属性(非物质性、共享性、易流动性、时效性),不可分性、积累性或非消耗性,认知相对性,不同一性,驾驭性2.如何理解信息资源分布中马太效应的作用?答:(1)这种信息分布的“富集”与“贫集”的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选择机制支配的结果。

(2)由马太效应引起的信息富集分布表现为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

核心趋势:是信息生产主体的主动期望与采取实际步骤的结果。

如高产作者群体的形成、期刊信息密度增大、高频词汇的确立等集中取向:主要是社会选择和影响的结果,信息生产者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

如一篇论文多次被引、一个网站被众多用户点击等。

(3)信息分布富集现象的积极意义:突出重点、摒弃平均,为信息源的选择、获取、评价和利用提供依据,降低信息管理成本,提高信息利用效益。

马太效应的不足:马太效应描述的信息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过度积累,容易使信息工作者按简单的优劣进行信息的选择、评价、传播和利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所形成的信息分布富集优势仅仅是表面的、外在的。

核心信息源是马太效应优势积累的结果,但过分注重核心信息源,会忽略分布在其他信息源中有价值的信息。

马太效应青睐名人、拒绝新人的习惯势力限制了新思想、新知识和新信息的产生及传播。

3.文献老化有哪些表现?如何评价文献的老化现象?答:表现:(1)文献中所含的情报已失效。

文献的情报内容被以后的文献证明是不准确、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这种情报内容失效的文献,当然不会被读者或用户再使用了。

(2)文献中的情报已包含在其他著作中。

文献的情报内容是正确的,但已进入了更广泛的社会交流领域,如已编入教科书的科学公理、定律、定理、公式等,人们对其已普遍接受而不需要再使用原来的文献了。

(3)被更新的文献所代替。

文献的情报内容是正确的,但被更新的、内容更全面的新文献所代替,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地被读者或用户所淡忘而很少利用了。

(4)研究兴趣下降所引起的文献利用的减少。

文献的情报内容是正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引起人们研究兴趣的下降或注意力的转移,因而有关文献不再被读者或用户所利用了。

评价:(1)半衰期;(2)普赖斯指数;(3)剩余有益性指标4.请阐述网络信息资源有哪些特点?答:(1)信息数量巨大(2)信息更新及时、变化加快(3)信息非线性排列,无序性增强(4)信息表现形式多样化(5)免费信息资源丰富(6)信息的交互性增强(7)信息关联度强,检索快捷五、思考题(共1题,共10分)1.试论述当前企业信息资源管理存在的缺陷有哪些?企业信息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发展是什么?答:(1)缺陷:不少企业实现了管理的信息化,但是在信息的识别、收集、使用和管理中却存在着识别不准和收集不充分的问题。

一方面,信息识别不准,收集不充分。

在实践中,多数企业缺乏具备较强的网络检索技能和熟悉各种搜索引擎同时具备很好的企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信息收集方案确定不合理,关键词选择不准,收集路线考虑不科学,使收集到的信息单元量大,筛选时间长,处理难度高,预期价值偏低,从而导致有价值适用的信息疏漏,无用的信息消耗大量的智力资源。

此外,由于不少企业信息识别系统不完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程序不健全不规范,导致信息的时效性大为降低,使各层面管理决策时缺少及时详尽的重要信息,影响了管理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度。

另一方面,信息使用和管理不当,信息价值挖掘不充分。

不少企业对信息的价值和时效性未引起高度重视,利用与开发信息价值错过了最佳时机。

更有企业缺乏信息集成、整合、优化配置的能力,导致信息单元收集速度偏慢,分析整理时间长,难度大,效率较低,使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未被企业挖掘出来。

此外,不少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未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充分参与,导致信息价值的开发工作止步不前,无法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

(2)发展:第一、加快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管理信息化通过信息化手段为企业信息管理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管理的基础,为此,要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和效率就必须加快推进企业的管理信息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