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卓越课堂

卓越课堂

走进有效教学,构建卓越课堂关键词:课堂教学实效性语文课程标准卓越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内容摘要: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更新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学生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如何走进有效教学,构建卓越课堂呢?我就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实施有效的教学准备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前提。

1.明确的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2.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处理教材二、组织形式的选择对构建卓越课堂不可忽视。

三、教学方法、学法的选择对构建卓越课堂至关重要(一)自主学习,激发兴趣1.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2.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3.还学生选择理解的权利(二)合作学习,引导共享1.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2.建立和谐、民主、共同合作的师生关系;3.培训学生合作学习技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三)探究学习,引导发展正文:《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

在认清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时,还要从语文的工具性入手,把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教学要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通过具体的语文活动,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感悟,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卓越课堂。

一、实施有效的教学准备是构建卓越课堂的前提。

1.明确的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设立科学的、简洁的三维目标。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充分的预测学情。

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集中时间,整合问题,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受、积累、运用,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

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要变教教材为开发、利用教材。

吃透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

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是上好语文课的基石。

在深入理解了编者的意图上挖掘教材,这样才知道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教和学的完善。

教师才能灵活自如地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适当地调整教学的环节,达到优化教学,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从而构建卓越课堂。

2.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处理教材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深入地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体系;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语文口味等,设计适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堂上练习。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好的课堂效果,构建卓越课堂。

教师要结合语文课程的需要充分地利用丰富的图书与网络资源,搜集完善适合学生阅读与学习的材料,让学生能被文本吸引而愉快地进入最佳学习情境。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文质兼美,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文本拓展语文课堂,整合好课内外资源,实现多种教材的整合,扩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灵活地处理教材和教学材料。

如果教材需要拓展时,教师加一加,补充教材的有用材料,反之,就要减一减。

二.组织形式的选择对构建卓越课堂不可忽视。

构建卓越课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灵活。

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动手中、在探究中学习。

教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灵活地采取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辩论、同桌学习、帮扶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

除此,教师要科学地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组织形式,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如采取质疑式和辩论式的课堂组织形式。

三、教学方法、学法的选择对构建卓越课堂至关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构建卓越课堂,教师要以改革学生的学法为核心,促进教法和学法的同步改革。

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定教法。

首先是改革学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的规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

第二是以学法定教法,改革教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发现、质疑问题、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实践运用等有机结合起来;要把教后学与学后教、学中教、玩中教等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学法和教学互相配合,以学法定教法,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

(一)自主学习,激发兴趣1.还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教材无非是个凭借”,教学中在达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

如教学《四个太阳》时,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哪个季节的太阳,就读哪段,由于学习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发言也闪耀着智慧的灵气。

2.还学生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在落实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

如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有的学生喜欢猜字谜识字;有的学生喜欢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识字;还有的同学利用同音字来识字等,在识字教学中,我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绝不千篇一律,厚此薄彼。

3.还学生选择理解的权利在阅读教学中,因不同阅历、不同个性的孩子对课文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选择理解的权利。

例如学完《司马光》这课后,我问:“你想对司马光说点什么?”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司马光是个爱动脑的孩子,机智勇敢。

但也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用石头砸水缸非常危险,有可能把水缸里小朋友的头砸破。

此话一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肯定了他独特的理解后,便顺势引导他们说说还有什么救人的方法。

当学生理解文章不唯书、不唯师时,他们的个体感受才能得到尊重,他们的独特理解才能得以继续发展。

(二)合作学习,引导共享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分工、协调和互补,让学生初步学会沟通、合作的技巧,如倾听、接纳、欣赏等,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那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变得有趣?从而达到对课文深刻而全面理解的目的。

1.把握时机、结合实际开展合作学习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盲目滥用。

合作学习必须根据需要进行。

就一堂课而言,也有许多环节可引入合作学习:“导入时合作激趣”、“新授中启发心智”、“小结中评价提高”。

为了不趋于形式,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合作时间”的安排也是很关键的。

2.建立和谐、民主、共同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理解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无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真诚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3.培训学生合作学习技能,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开展合作学习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

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

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实践,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一般4-6人一组,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例如,学完课文之后,组织全班学生召开小小交流会,其中具体的内容有两点:(1)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懂得了什么?(2)用课文中学过的好词好句说话。

具体的程序有三点:(1)对选择的问题思考两分钟;(2)在小组内寻找伙伴自由交流;(3)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这个小小的交流会,学生收获极大。

教师为他们创设了开放的言语交际环境。

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了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三)探究学习,引导发展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出现在操作上不讲究科学的方法,探究随意性大,要怎样让探究学习的方式有趣、有效呢?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经历过的教学过程来探究知识。

通过合作探究,激活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以不同的途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

最后要给予学生明确具体的探究目标,教给切实可行的探究方法,提供充裕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乐于探究、学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手,允许学生大胆探究质疑,自由讨论,获得新知,构建卓越课堂。

比如在学完《乌鸦喝水》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多数学生认为乌鸦聪明、爱动脑筋。

但是有的小组在肯定其他小组看法的同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他们认为乌鸦的办法很慢,虽然能喝到水,但是耽误了很多时间。

听到孩子的回答后,我马上让同学们接着讨论,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用什么办法喝水?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他们的想象就像装上了风火轮一样,越转越快,越飞越远。

语文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集中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确立,有助于学习方式的激趣,教师应还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养,不断地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效率。

要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卓越课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