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一)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点弹性公式
弧弹性公式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弧弹性公式
点弹性公式
(三)交叉弹性系数
点弹性公式
弧弹性公式
(四)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系数弧弹性系数
第三章
(一)边际效用均等原则
MU X
P X
=
MU Y
P Y
=λ
(二)预算线
(三)跨时期选择
用于今年消费
I1+
I2
1+r
用于明年消费
I1+I2(1+r)
假设某消费者消费x,y两种商品,其效用函数为U=xy,Px=l,Py=2,M=40,现在PPy,下降到l。
试求:(1)y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y?(2)y价格下降对y需求的收入效应相当于他增加或是减少多少收入的效应,收人效应使他购买更多是是更少的y?(3)y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x?收入效应使他买更多还是更少的x? y价格下降对x需求的总效应是多少?对y需求的总效应又是多少?
(1)先计算y商品价格没有下降时,他购买的x和y 的数量,根据已知效用函数U=XY,得:
MUx=y MUy=x
又预算方程:M=X+2Y
得:x=20,y=10
再计算购买20单位x,10单位的y在新价格下需要的收入:M=xPx+yPy=20*1+10*1=30
最后,计算y降价后和新收入(30元)下,他购买的x和y的量。
将MUx=y , MUy=x,Px=1,Py=1 带入消费者均衡条件
X Y
P X P Y M
+=
Y
X
P
P
dX
dY
-
=
=
斜率
MUx /Px=MUy/Py
得:x=y 代入新的预算方程x+y=30 得 x=15, y=15 因此,y 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是他购买更多的y ,多够买了(15-10)=5单位
(2)先计算y 价格下降后,他实际购买的x 和y 的量 有消费者均衡得:x=20,y=20
可见,y 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让他购买更多的y ,多购买了(20-15)=5个单位,由于在新的价格和收入30元时,他购买15个单位的x 和15个单位的y 。
在新的价格下,要是他能够买20单位的x 和20单位的y ,需增加10元收入,即收入为40所以,要增购5单位y ,必须增加10元收入。
因此y 价格下降对y 需求的收入效应相当于他增加了10元的收入效应。
(3)Y 的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是他购买更少的x ,少买(20-15)=5单位。
收入效应是他购买更多的x ,多买5单位。
因此,y 价格下降对x 的需求额的总效应为零。
Y 的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应使他多购买5单位y ,收入效应也使他多购买5单位y 。
因此,y 价格下降对y 的总效应为10单位。
第四章
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一)C -D 生产函数
Q=A·K αL β
(二)成本方程
(三)规模报酬
生产函数为 Q=f(K,L) 递增f(λK, λL)>λf(K,L) 不变f(λK, λL)=λf(K,L) 递减f(λK, λL)<λf(K,L)
第六章
(一)利润极大必要条件 :MR=MC
(二)短期均衡的数学模型
其中式(1)~(2)为定义方程式,式(3)~(4)为行为方程式,式(5)~(7)为均衡条件。
(三)总收益、边际受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四)垄断势力
P −MC =P |E d |或P
MC =|E d ||E d |−1
(五)价格歧视
Q 1和 Q 2是两个独立市场的销量,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
MR 1=MR 2=MC
第七章
(一)古诺模型
P =12−
1
100(Q A
+Q B ) C=0
A 和
B 利润函数
πA =P ×Q A +C ×Q A =P ×Q A πB =P ×Q B +C ×Q B =P ×Q B
反应函数
Q A =600−1
2Q B
Q B =600−1
2
Q A
十二章
(一) 国内生产总值GDP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
×100%
(二)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三) 核算国民收入
L K P L P K C
⋅+⋅=L
K
P dK
dL P ==-
斜率
收入法
支出法
净出口=出口—进口(四)国民收入核算中恒等关系
两部门中经济
支出角度
收入角度
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中
支出角度
收入角度
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中
支出角度
收入角度恒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