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建筑总平面布置尤其是建筑间距的计算方法,了解在山地建筑布局的设计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1. 了解场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设计要求。
2. 掌握总平面设计中建筑间距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3. 掌握建筑朝向的选择。
4. 熟悉场地设计的常用数据,了解技术经济指标【学习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总平面布置与场地设计的方法。
本章难点是建筑间距的计算、场地设计的艺术构思。
【重要知识点】建筑间距、建筑朝向,场地设计。
建筑平面布局与空间体量的形成,除了受功能要求、结构技术等内在因素制约外,还需要考虑总体规划、基地环境以及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建筑设计必需对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的回应,才能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1总平面布局的规划要求与场地设计建筑基地大小、形状、周边道路状况对建筑层数、平面组合方式有很大影响,而这些往往也是城市规划部门对建设用地的条件限制,因此也是在总平面布局方面首要考虑的因素。
5.1.1城市规划要求这方面最主要的是对于建筑红线的规定。
建筑红线是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所划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如果基地与城市道路接壤,其相邻处的红线应该即为城市道路红线,而其余部分的红线即为基地与相邻的其他基地的分界线(图5-1)。
规划部门下发的用地规划图上,红线往往用转折点坐标标明位置,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坐标准确画出建设用地范围(图5-2)。
要注意该坐标系统是以南北方向为X轴,以东西方向为Y轴的,数值向北、向东递进。
例如某点坐标为(19896.862,16585.270),则19896.862代表南北方向的纵坐标,16585.270代表东西方向的横坐标。
图5-1 建筑场地与界线图5-2 建筑地形图与坐标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布置建筑物时应遵守如下规定:(1)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以外,都不能超出城市规划划定的红线范围。
如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对建筑的退界距离还有其他要求,也应—并遵守。
(2)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
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
(3)建筑物不得影响本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
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4)建筑物的台阶、平台不得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
其上部的突出物也应在规范规定的高度以上和范围之内,才允许突出于城市道路红线之外。
5.1.2场地设计场地设计是对场地内各种建筑物、道路、绿化、管线工程及其他构筑物和设施所做的综合布置与设计,是建筑设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先行环节,是决定建筑设计成功与否的基本且必要的条件。
场地设计与建筑的性质、规模、使用功能场地自然条件、地理特征及城市规划要求等因素紧密相关,主要表现在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两方面。
5.1.2.1场地平面设计场地平面设计不仅和基地大小和形状有关也和建筑基地周边道路状况有关,需要解决基地内的建筑位置、人流、车流的主要路线分布等问题,应当遵守以下设计要点。
(1)设计应以当地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为依据,结合工程特点,注重节地、节能,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自然地形,维护周围环境的生态平衡,并对竖向、道路、环境景观、管线设计进行综合考虑,统筹兼顾。
(3)场地设计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交通流线合理有序。
交通流线设计是场地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一般原则是将出入口设在交通流量大、靠近外部主要交通道路口附近,使之线路短捷。
避免导入外部过境车流,力求创造人车分流的条件。
出入口避免设于高差大的路段,当基地道路坡度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对于商业、影剧院、文体场馆等聚集大量人流的建筑,通过步行道或广场组织人流交通,需要不同方向的疏散出口,要按照紧急疏散时的要求设计出入口宽度和广场面积。
场地对外出入口要交通便捷,减少对城市主、次干道的干扰。
基地道路出口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应小于5m;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另外对影剧院、会展、商业等人员密集的建筑基地,要有2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出口通向城市,其主入口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场地至少一面临城市干道,且有足够的疏散宽度(大于用地周长1/6),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为了说明场地平面设计的思路,这里以西宁西郊中学的总平面设计为例示意。
建设基地为一南北方向长,东西方向窄的矩形地段(图5-3),且东北角为低洼地(约低2m)。
形状也不规则,结合基地的大小和形状,深入分析总平面中各功能分区以及人流走向对教学楼平面组合的要求,在总平面布置时,将运动场及教学楼设于中部。
首先将运动场设于西北部,使中轴线倾斜一定角度(基本仍为南北向),教学楼也随之调正一定角度,使校门与教学楼间并不感到拥挤,同时也解决了由种植园地、运动场地可较顺畅地到达校门和进行疏散。
由于以上布置和场地的有效利用,在校园内做出了400m跑道的标准运动场。
教学楼的组合采用较为紧凑的形式,在校门左侧设食堂及自行车棚,便车辆不进入教学区内,保证了校内的安宁与安全。
教工住宅设于学校南端较窄的地段内,将道路设于左侧,外通城市道路,内接学校主要出人口,将此地段作为学校教工住宅区,使住宅与学校教学区分隔,设独立出入口。
图5-3 西宁西郊中学总平面总之,本校的总平面图分区合理,布置紧凑,各区部位得当,从而创造了较好的学校环境。
设计之初便留有余地,为发展创造了条件。
(a)(b)(c)图5-4 食堂总平面布局三种方案图5-4是一食堂设计时,结合基地条件,人流、车流的走向,逐步调整平面组合关系,确定平面位置和形状的示意。
图(a)所示餐厅朝向好,但离宿舍来的人流较远并需经过厨房,餐厅西北角处有一定的土石方工程量;(b)所示避免了土石方工程,餐厅较接近人流,但餐厅体型较长,厨房有西晒;(c)所示在避免土石方工程、餐厅接近用餐人流的情况下,进一步调整了餐厅的体型和厨房的朝向。
5.1.2.2场地竖向设计场地的竖向设计包括场地排水、场地坡度、场地与建筑的标高、场地填挖方平衡等。
场地排水有单面坡、双面坡、多面坡等。
面积不大、地形坡向单一的场地,可单面坡排水。
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大型场地,宜结合地形及道路情况采用双面坡或多面坡排水。
场地排水一般采用雨水管系统,农村集镇也可用明沟。
场地的分水线和汇水线宜尽可能平行于主要通道,并避免将汇水线布置在车辆和人流集中停靠、集散的地点,以防积水。
雨水口应设在场内分隔带、导流岛和四周道路出入口的汇水处。
当场地平坦,且一个方向尺寸在100m 以上时,要根据当地降雨量计算,在场地中增设管线和雨水口。
当主要通道排水坡向城市道路,且纵坡>4%,或通道与城市道路衔接处出现扭坡时,应考虑设置横向截流设施。
雨水管的直径一般大于300,纵坡应大于03%。
各种场地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2%,地面坡度大于8%时宜分成台地,台地连接处应设挡墙或护坡;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8%时,场地宜选用台地式。
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场地的标高一般应低于场地上主要建筑散水处的标高,并略高于相衔接的城市道路标高。
当地形或现状条件限制而不能做到时,可提出修改衔接道路高程及设计坡度的建议否则,就应在场地地面坡向主要建筑室外地坪最低点设置横向截流设施。
在满足使用要求和排水要求前提下,应尽量维持场地高程现状,以减少场地施工的土石方工程量。
这样不但可以节约造价,也有利于保护环境。
当确需填挖时,应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避免异地取土弃土。
5.1.2.3场地设计的艺术构思建筑群体的艺术效果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感知的,所以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应注重视觉分析,人观赏建筑群分静观和动观两种。
在场地设计时,应为欣赏建筑组织好观赏路线,并根据视觉要求安排好建筑的主要视点。
当要求完整地观赏一个建筑立面时,观赏距离应大于或等于立面的长度,最佳水平视角为54o左右(图5-5);在观赏建筑群体时,最佳竖直视角为18o;观赏单个建筑时,最佳竖直视角为27o;观赏建筑的最大竖直视角为45o,过大会产生透视变形,并使视力易疲劳(图5-5)。
图5-5 观赏建筑立面与群体的距离与视角此外,场地空间还有开敞与封闭之分,开敞的场地易产生流动感,但过份开敞便显得空旷而无领域感。
封闭的场地易产生静止感,并使人觉得安全、有人情味,但过于封闭则使人压抑。
开敞与封闭程度的掌握应视场地的性质而定,例如,交通性场地应开敞些,休息的场地宜封闭些。
场地的开敞与封闭的感觉与四周建筑和其它屏障物(围墙、绿化等)的设置情况有关。
当屏障物低于人的视觉高度时,可划分空间领域,但封闭感不强。
屏障物高于人的视觉高度时,便产生了封闭感,并随高度的增加而加强。
屏障物如有开口,开口的高度与宽度,以及开口的位置,都直接影响到场地空间的开敞感。
场地的比例,包括长、宽、高的比例,以及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取决于很多因素。
从场地的长、宽之比来看,一般不应太狭长,宜小于3。
从场地宽度与建筑高度之比来看,如果建筑的高度为H,两建筑之间的距离为D,当D/H=l时,两幢建筑间的关系稳定,空间封闭感觉不明显;当D/H<l时,人感到两幢建筑相互靠近,空间封闭感加强,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建筑的细部;当D/H值更小时,人便感到空间拥挤压抑;当D/H>l时,空间封闭感减弱,视野舒展开阔,建筑有疏远感。
所以,对于大多数场地,常取D/H=1一3。
外部空间的尺度与室内空间的尺度有差别。
一般来说,同样大小的物体,在室外看起来比室内小一些。
所以在做场地设计时,各类物体的尺度要(比室内)作适当调整。
另外,近观和远观,静观和动观,尺度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前者要小一些,后者要大一些。
为了推敲出恰当的比例和尺度,除平面分析外,也可画剖面图进行分析(图5-羽)。
图5-6 场地空间的尺度调整图2-4-6是用用剖面图推敲场地空间的比例、尺度示意,图(a)为调整前,场地空旷,尺度感差,图(b)为调整后,增加了绿化与售货棚,尺度宜人,比例恰当,生活气息浓厚。
5.2建筑朝向和间距城市中的建筑都是成片成组建造的,在这样的条件下,满足人的生理健康需要和环境卫生要求是良好建筑环境的主要目标。
反映到总平面设计上其主要内容就是要确定适当的建筑朝向、留出建筑之间必要的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