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商务礼仪实务篇一:商务实务礼仪全解商务实务是指商务行为或者活动。
因为商务实务是一种专业的、规范的活动方式,所以牵扯到活动的程序以及为实现活动效果而提出的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就是商务实务的礼仪规范。
商务实务作为一种职业活动,有自己的专门业务领域和工作范围,既包括日常工作实务,又包括由商务的基本职能引申出的专项业务内容。
商务实务的常规性内容和程序都较为稳定,由此形成了一些合乎礼仪规范的又能符合约定俗成的方式。
本章着重介绍公务礼仪、仪式礼仪、会议礼仪、行业礼仪和涉外商务礼仪等内容。
第一节公务礼仪公务礼仪是现代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礼仪在现代公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其内容涉及到现代公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商务人员的公务礼仪是商务人员开展各种公务活动的行为准则。
商务人员学习并掌握公务礼仪.对更好地处理商业活动中的各种公务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木节内容包括拜访的礼仪、邀请的礼仪、迎送接待的礼仪、谈判礼仪、演讲的礼仪和商务旅行礼仪等。
一、拜访的礼仪拜访即组织有关人员出于一定的目的而主动前往某单位或某人住所进行的一系列访问活动。
拜访一般有两种形式:一公务性拜访;二为礼节性拜访。
拜访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
所以,拜访更需要讲究礼仪。
无论是公务性拜访,还是礼节性拜访,商务人员都要通过各种方式,如电话、信函等,提前与拜访对象进行预约。
说明拜访的目的,并约定拜访的时间和地点。
倘若对方因故无法接见,则不应强人所难。
除非迫不得已,最好不要作不速之客。
另外,不要在拜访对象刚上班、快下班、异常繁忙、正在开重要会议时去拜访,也不要在拜访对象休息或用餐时间去拜访,这样都是不礼貌的。
拜访前.商务人员应阅读拜访对象的个人和公司资料;准备好拜访时可能用到的资料;检查各项携带物是否齐备(诸如名片、笔和记录本、电话木、磁卡或现金、计算器、公司和产品介绍、合同等);明确谈话主题、思路和话语等相关内容。
出发前.最好与拜访对象通电话确认一下.以防临时发生变化;选好交通路线,算好出发时间;确保提前5-10分钟到达。
万一有意外事情不得不迟到时,要及时打电话告诉拜访对象。
到达拜访对象所在的办公大楼门前,再整装一次。
如提前到达,不要在被访公司溜达。
到达约会地点后,要面带微笑,向接待人员说明身份、拜访对象和目的,从容地等待接待人员将自己引到会客室或者是拜访对象的办公室。
如果是雨天,不要将雨具带人办公室。
在会客室等候时,不要看无关的资料或在纸上涂画。
接待人员奉茶时,要表示谢意。
有抽烟习惯的人,要注意观察周围有没有禁止吸烟的警示。
即使没有.最好也要问问接待人员是否介意抽烟。
等候超过一刻钟.可向接待人员询问有关情况,如拜访对象实在脱不开身,则留下自己的名片和相关资料.请接待人员转交。
如果等待时间过久.可以向接待人员说明,并另定时间,不要显现出不耐烦的样子。
如拜访对象的办公室关着门,应先敲门,听到“请进”后再进人。
与拜访对象见面后.如果是初次见面要主动作自我介绍、问候、握手、交换名片;如果是熟人,也要先问候并握手致意。
拜访对象请人奉上茶水或咖啡时,应表示谢意。
会谈时应注意称呼、遣词用字、语速、语气、语调。
不说不符合职业角色的话,不做不符合职业角色的事。
会谈过程中,如无急事,不接打电话。
既使和拜访者的意见不一致,也不要争论不休。
对拜访者提供的帮助要适当地致以谢意。
要注意观察拜访者的举止表情,适可而止。
拜访的时间不宜过长,根据拜访对象的反应和态度来确定告辞的时间和时机。
说完告辞就应起身离开座位,不要久说或久坐不走。
和拜访对象握手告辞,并感谢拜访对象的接待。
如办公室门原来是关闭的,出门后应轻轻把门关上。
拜访对象如要相送,应礼貌地请拜访对象留步。
二、邀请的礼仪邀请是约请亲友、同志或有关单位、个人前来参加本人或木单位某个礼仪活动或进行会面的商定性通知。
邀请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请人协助。
可以是参与某项礼仪活动.可以是商议合作,可以是研讨问题,可以是洽谈生意,也可以是礼貌性的会见、拜访、回访等。
对邀请者而言,发出邀请如同发出一种礼仪性很强的通知.不仅要力求合乎礼貌.取得被邀请者的良好回应,而且还必须使之符合双方各自的身份.以及双方之间关系的现状。
邀请,是出于礼貌。
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邀请就更应注重礼节。
对关系亲密的好友,可以不必拘礼;但对关系一般的人,特别是尊长,该邀的没有邀,该约的不约或方式不当,都会使对方产生不快、疑虑、误会,致使双方关系冷漠甚至中断。
一个人或一个单位,要举行某项礼仪活动,应当考虑得更周到、全面。
只要是有些关系的,都应当尽量邀请到。
即使明知对方不能前来,也可以邀请,因为邀请具有礼节意义。
用邀请书通知对方,会使对方知道你在举行什么活动,也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礼貌和尊重.有利于你们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邀请的使用范围很广。
个人的家宴、婚礼、丧礼、喜庆等都要使用邀请,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举行各种典礼仪式或业务活动,如开幕开工典礼、展览会、招待会、研讨会、业务洽谈会、交流会、宴会、文艺晚会、舞会等,都要用邀请。
在一般情况下.邀约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
正式的邀约.既讲究礼仪,又要设法使被邀请者备忘.所以多采用书面的形式;非正式的邀约,通常是以口头形式来表现的。
相对而言,非正式邀请要显得随便一些。
邀请的方式,应根据内容和具体情况确定。
正式的邀约.有请柬邀约、书信邀约、传真邀约、电报邀约、便条邀约等具体形式.它适用于正式的商务交往中;非正式的邀约,也有当面邀约、托人邀约以及打电话邀约等不同的形式,它多适用于商界人士非正式的接触之中。
前者可统称为书面邀约,后者则可称为口头邀请。
比较庄重、盛大的活动一般都用正式的书面邀请书,也叫请柬。
邀请内容复杂、需要用较多文字说明的,可以用邀请信。
邀请书可以邮送.可以派人递送,对尊长应当由东道主亲自送到被邀请人的手中。
口头邀请一般用于普通性事宜。
口头邀请。
可以当面邀请、电话邀请或托人带口信邀请。
口头邀请形式简单、方便,但语言要庄重、严肃、真挚、诚恳,否则对方会以为你不认真、没有诚意或仅是客套而已,那样会怠慢对方、生疏关系。
在比较正规的商务往来之中,必须以正式的邀请作为邀请的主要形式。
因此.有必要对它作出较为详尽的介绍。
在正式邀请的诸多形式之中,档次最高、也最为商界人士所常用的当属请柬邀请。
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的大型活动与仪式,如宴会、舞会、纪念会、庆祝会、发布会、单位的开业仪式等等,只有采用请柬邀请嘉宾,才会被人视为与其档次相称。
请柬又称请帖.它一般由正文与封套两部分组成。
不管是购买印刷好的成品.还是自行制作,在格式、行文上。
都应当遵守成规。
请柬正文的用纸,大都比较讲究。
请柬多用厚纸对折而成.以横式请柬为例,对折后的左面外侧多为封面,右面内侧则为正文的行文之处。
封面通常讲究采用红色,并标有“请柬”二字;请柬内侧.可以同为红色,也可采用其他颜色。
由于民间忌讳用黄色与黑色.通常不可采用;在请柬上亲笔书写正文时,应采用钢笔或毛笔,并选择黑色、蓝色的墨水或墨汁。
红色、紫色、绿色、黄色以及其他鲜艳的墨水,则不宜采用。
目前,在商务交往中所采用的请柬,基木上都是横式请柬。
横式请柬的行文,是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地横写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竖式请柬。
竖式请柬的行文,则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地竖写的。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竖式请柬多用于民间的传统性交际应酬。
在请柬的行文中,通常必须包括活动形式、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要求、联络方式以及邀请人等内容。
在一般情况下.无论以何种形式邀请他人,都要早早发出邀请。
通常情况.邀请应当至少在一周之前到达对方手中。
以方便对方有所准备。
否则,临时通知,对方不仅会因仓促而手忙脚乱,同时这也是不礼貌的。
商务人十在接到以书面通知为形式的正式邀请后,必须知道对方邀请你,尤其是以书面形式正式地邀请你,基本上都是对你尊重与友好的一种表示。
所以你在接到邀约后,应当作出积极的反应,尽快答复邀请者自己能否接受其邀请。
事实上,为了了解被邀请者对邀请有何反应,许多邀请者在发出书面邀请时,就对被邀请者有所要求,请对方能否到场必须作出答复。
通常,类似的规定往往会在书面邀请的行文中出现。
例如,要求被邀请者“如蒙光临,请予函告”,‘“能否出席,敬请答复”以及.‘盼赐惠复”等等。
有时,为了确保被邀请者准确无误地将有关信息反馈给邀请者.在书面邀约正文的左下方,要将与邀请者联络的具体方式一一详尽地提供给被邀请者,它们通常包括联络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电传号码、电子邮箱(网址)、邮政编码、电报挂号、寻呼机号码、联络地点以及通信地址等。
以上这些内容不必一一全部列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中选择。
不过联络或咨询的电话号码这一项,原则上是不能缺少的。
对书面邀请所进行的答复,通常采用书信的形式,在商务礼仪中被称为回函。
回函基木上都需要亲笔书写,以示重视。
如果打印回函,则至少应当亲笔签名。
所有的回函,不管是接受函还是拒绝函,均须在接到书面邀约之后三日之内回复,而且回得越早越好。
在回函的行文中,应当表示出对邀请者的尊重、友好,并且应当对能否接受邀请这一关键性问题.作出明确答复;回函的具体格式,可参照邀请者发来的书面邀请。
在人称、语气、措辞、称呼等方面,与之不相上下,就算不上失礼。
在写接受函时,应将有关的时间与地点重复一下.以便与邀请者’‘核实”无误。
在写拒绝函时,则不必这样做。
回函通知邀请者自己决定接受邀请后,届时就不能失约了;拒绝邀请的理由应当充分,卧病、出差、有约在先等等,均可采用。
在回绝邀约时,千万不要忘记向邀请者表示谢意或预祝其组织的活动圆满成功。
三、迎送接待礼仪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是商务人员日常商务活动中最常见的事情之一尽管事情简单却需要细致和周到.它往往能在最细微之处将一个组织的形象完美地展示,充分的事先准备更体现出具体接待时商务人员的自身素质。
因此,接待人员能否掌握并灵活运用迎送接待礼仪的规范是关键所在。
根据迎送地点的不同,迎送礼仪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交通集散地的迎送接待礼仪;二是工作场所的迎送接待礼仪。
1.交通集散地的迎送接待礼仪对来访者无论是官方人士、专业代表或者是民间人士,在他们抵达、离开的时候都应该安排相应身份的人去机场、车站、码头迎送。
在这个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礼节。
在迎送前应对来宾的背景材料做充分的了解,准确掌握相关信息.诸如姓名、年龄、个人爱好、来访目的、抵达离开的日期等。
根据来访者的地位、身份等确定相应的接待规格和程序。
接待规格是以陪同领导的角度而言的,接待规格过高,影响领导的正常工作;接待规格过低,影响上下左右的关系。
所以.确定接待规格时应慎重全面地考虑。
如果有原因不能完全对等.可由职位相当的人十或者是副职出面,并做出解释。